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意义 《 21 世纪议程》提出之后,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针对自己的国情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集中在如何构建建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上评价经济发展的状况主要用的指标是 GNP 和经济指标,其主要反映的也就是经济发展的情况,但在评测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还不能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 图 汽车尾气污染 1980 年以来 ,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始让国民怀疑 ,因为这种发展方式给国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环境污染 (如图 所示 )、温室效应、资源浪费,土地沙漠化等 ,当前国际环境与社会研究已把可持续发展当做了一个重点研究对象。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在交通运输业快任东帅: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4 速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以资源大量消耗、土地永久占用、环境污染等为代价 ,它必然会对交通运输业发展所涉及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 ,这些地区的很多行业和生活状态都将会被影响。 那么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和其它行业的发展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果得 不到平衡调节 ,那么发展是无从谈起的。 所以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变的尤为重要。 如何让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面对我国的现状综合其特点,构建一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运输结构,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让交通运输业可持续性的发展,不损坏其他行业,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资源。 目前各国的看法不一,提出的观点也莫衷一是,但其中最具代表的、为各国政府和各种组织所广泛接受的 ,还是 1987年布伦特夫人给出的定义 ,即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构成危害的发展。 据此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应在不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不损害社会和环境、不牺牲后代满足自身需要同时满足现在交通运输项目发展的需要所坚持的一种发展模式。 更简单地说 ,就是要运用技术上的优势 ,实现交通运输行业资源的最佳配置 ,使其既能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 化水平相适应 ,又能满足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并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运输能力和最佳的经济效果。 建立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交通运输结构。 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 ,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从过去运输模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吸收英、 美等国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构建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方式 ,大胆采用新的技术,让技术服务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制造出交通运输行业需求的新材料,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改变原有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 [2]。 西安外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5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挖掘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更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 指标体系就是一把衡量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把标尺,指引它的前进方向。 在国际上早已开始对评价系统综合研究,知识成果不是很理想,还需要很多的人去研究去深入了解和探 讨。 因此,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有一定实践过程的,也需要经得起各方面的考究的。 过去选择和设计一个系统,大多只对这个系统的经济目标和技术目标进行协调、评价,这也是一般系统设计所遵循的技术服务经济的原则。 这种设计原则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忽视对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考虑,以及对社会、环境、资源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时间、人力、物力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这样,才能使系统相对完整,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的实现系统的目标。 国内关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开始,但有关评价指标的选择尚未成熟。 为此,本文从评价指标的选取进行讨论 [3]。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论原则 ( 1) 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基本国情只能是一种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兼顾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社会发展。 如果没有适度的经济增长,那么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环境污染控制在口头上都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即使象美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实际操作选择中,仍然把 GNP 和社会福利放在首位。 因此,在中国关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中,必须将交通运输能力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放在首位。 ( 2) 综合性原则 评价指 标应能反映交通运输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相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 ( 3) 现实性原则 我们要选取建立通俗易懂、真实地反映具体情况的指标,并在现有的调查资料、实验数据和统计指标的基础上,能有能收集到的和现成的适当的代表值。 ( 4) 可比性原则 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看,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应具有统一性和可考察性,要经得起时间上的考验和空间上的对比。 ( 5)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交通运输系统中选择的指标较多,有些只能定性难以量化,然而这些指标对评价又至关重要,因此要对指标进行个别的标注或说明,在 实际评价过程中再选取适当的方法任东帅: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6 对其进行量化处理。 ( 6) 可行性原则 指标如果过多、过细,非常复杂就必须归纳分类,这样会给给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带来方便。 ( 7) 动态性原则 指标不能只是静态的,要考虑动静结合,有些动态指标更有说服力,要搜集动态指标的数据或样本,给评价体系做出理论上的支撑。 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地理环境的适用性,地理上的特征不能影响指标参数,因此,在初选出评价指标体系后,应根据地理环境自身的特点,对各个评价指标在该区域的适用性进行研究,选择适合地区地理环境的指标。 综上所述, 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容性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从而为交通运输系统今后的发展和调整作出指导 [4]。 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 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要考虑层次不同,反映出的特征不同,要向全方位的对其评价,就必须做到各层次都要评价。 交通运输宏观子系统 其定义为全国范围内或省级范围内的交通运输系统,是国家和省级交通管理的范畴,其管理内容包括宏观国家或省级交通政策、交通运输部下达的方案和战略规划等。 宏观交通运输子系统要 可持续发展,实现宏观交通运输的各方面要求,为全国或省级其他行业提供服务。 宏观交通运输的发展体现的是我们全国家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或省份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实际数据。 宏观交通运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 交通运输中观子系统 其定义为市级内比较宏观的交通运输系统,由市级交通部门来管理。 其管理内容包括市级的交通规划、交通政策以及组织方案。 市级交通环境就是有市级的社会、经济、道路、人口、以及交通工具等组成,其中影响市级交通运输系统的因素包括市级交通环境、交通规划以及交通政策。 地区市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反映出这一地区整体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 同时也能反映出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对管理部门下决策能够提供参考资料。 交通运输微观子系统 交通运输微观子系统由市级交通部门管理,它与中观子系统的区别在于微观子系统西安外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7 涉及的面要更细,细到每一个交叉路口的人流量、车流量。 它所反映的情况只代表这一路段的状况,也是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元素,他表现得特征也最直白,最具体。 不像上面表现的那么抽象。 指标体系的构成 由于指标体系复杂,指标选择从经济、社会、交通 运输设施、资源利用和生他环境5 个方面考虑 [6]。 经济指标 衡量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是经济指标。 在经济上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应该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更多资本财富,社会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上去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其它行业。 所以经济水平是否提高,能够直观的看出交通运输系统是否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参见表。 各种运输方式单位里程资源投入指标表达的是在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阶段的资源投入,一般包括建设过程的人力、生产资料、土地、各种能源(油、电、水)等投入满足程度。 社会指标 社会指标反映的是某种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是否符合我国的文化价值观和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的需求。 社会是一个大的方向,一切以人为主导的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指标所表示的也是社会的发展程度,交通运输系统服务于社会,那么社会指标就必不可少。 社会指标具体内容参见表。 迁移人口数指标反映的是在交通运输背景下人们发生的包括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的变化。 交通运输设施数量指标 交通运输设施数量指标主要是指对各种交通工具和交通运输设施配置部分。 交通运输质量指标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四方面。 在选择指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能够直观的表达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详细指标内容见表。 资源利用指标 资源利用指标主要考虑材料消耗、土地资源、能源等几个方面。 只有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使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 详细指标内容参见表。 任东帅: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8 生态环境指标 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为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生态环境指标有:气候条件、大气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环境污染等 [7]。 详细指标内容见表。 表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经济指标 社会指标 交通运输设施 数量指标 资源利用指标 生态环境指标 GDP 及变化率 总人口 各种运输方式的通车使用里程 资源储量及变化率 单位运输里程废弃物排放量 人均 GNP 比重 劳动力人口 用里程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及分别GNP 比重 人口密度 各种等级道路的里程 单位运输量资源占有量及消费量 大气污 染综合指数噪声等效声级 环保资源占 GNP 比重 技术和知识 各种运输方式的里程长度密度 资源破坏或退化程度 废气排放量及变化率 投入产出率 社会接受能力 年均周转量 资源进口量 废气处理率 各种运输方式单位里程能耗、投入 受教育程度 年均运量 资源保障程度 单位里程污水排放量 交通运输设施资本总量 公众参与程度 年均运输量增长率 人均水资源量 土壤成分 固定资产产值率 社会保障 交通运输与经济弹性系数 人均农业用地面积 土壤结构 交通运输效益综合指数 可持续管理 各种运输货类所占比重 人均林地面积 地貌类型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基础 劳动力资源量 各种运输方式的平均实载率 森林覆盖率 坡度坡向 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比重 每万人拥有铁路、公路长度 运送速度 人均能量及主要矿种储量 用地结构 人均运输线路长度经济政策 迁移人口数 运输成本 各种运输方式单位里程资源消耗量 大气条件 水土流失指标:不合理发展交通运输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会造成滑坡、塌方、威西安外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9 胁人们生命财产,从而会影响交通运输行业的良性发展。 环境污染指标:包括水、大气、土壤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动、植物生存,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评价指标的说明 ( 1)关于评价指标属性值获取。 评价指标并不是值越大越好,有的属性值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