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头基础母牛牧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但 内蒙古自治区 肉牛产业 “ 一枝红杏出墙 ” , 20xx年以来牛年末存栏、能繁母牛存栏持续增长,据统计, 20xx年牛存栏 ,比 20xx年增长 %,其中能繁母牛存栏 万头,比 20xx年增长 %。 内蒙古自治 区 成为我国中原肉牛带、沿海地区牛源重要的供应基地。 究其原因: 一是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基础母牛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20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于 20xx 年出台《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在政府配套出台的《草食畜牧业发展扶持办法》中把基础母牛的保护纳入草食畜牧业行动计划的扶持重点,将肉牛数量发展与出栏数量的增加纳入牛羊产业大县建设考核指标。 在此基础上,各市、县(区)根据本区肉牛产业实际,制定了相应配套政策与措施。 二是科技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十五 ” 、“ 十一五期间 ” 在肉牛养殖及产业化开发方面实施了 “ 优质高效肉牛产业开发和利用途径的研究 ” 、 “ 优质肉牛基地建设与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和 “ 肉牛胚胎移植应用研究 ” 等一系列科技项目,为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提高基础母牛养殖经济效益提供了新技术。 基础母牛养殖虽然实现了健康快速增长,但依然存在着生产布局不合理,养殖经济效益低,养牛收入不如外出务工收入高,饲养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龙头企业不涉农、 12 产业链两头受损等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肉食领域也在不断发 生变化,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也出现了新的消费趋势。 表现为我国居民对牛等反刍动物的肉类消费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市场的这一消费趋势,带动了国内牛肉产量的持续发展。 而且,我国人均肉食品占有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低脂肪、高营养的牛肉产品上升趋势尤其显著。 我国肉牛的存栏量、牛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在迅速增长。 与此同时,牛肉在肉类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牛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从 1980 年的 %提高到 20xx 年的 11%。 其次,目前我国人均牛羊肉消费量仅有 8kg左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牛肉人均占有量低,优质牛肉产量少。 今后 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畜牧业将加快发展肉牛生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牛肉消费群体,消费市场空间巨大。 加之项目区地域广阔,有农区有牧区,有水浇地有山坡地,有林地和草地,所以饲草料资源丰富。 养殖肉牛所需成本低、效益高,产品极具竞争力。 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条件, 肉类产业 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20xx年 , 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 亿头只,首次跨上 1 亿头只台阶,标志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到新的阶段。 其中 大家畜 存栏 1010 万头 , 出栏肉牛 255万头 ,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分析内蒙古当前肉类 产业发展形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13 市场拉动,农牧民养殖积极性高。 近年来,受国内饮食习惯的变化和国内、国际牛肉市场价格上升的影响 ,内蒙古的肉类价格不断上升,形成了产不足需的局面,受比较效益驱动,养殖 肉牛 效益高,农牧民养殖的积极性高。 据分析农牧民养殖一头肉牛 纯收入为 6001000 元。 政策推动,肉产业成为产业化发展新的突破口。 各地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肉产业的开发工作力度,把该项工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 不断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和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动物 安全和良繁体系建设,加快肉牛生产优势区域建设,推广科学先进的饲养技术。 投入驱动,加工企业逐步做大做强。 近年来, 自治区本级财政 通过投大量资金, 重点支持肉类产业发展,拉动了金融、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投入肉类产业中。 肉类企业的加工设计能力、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 各环节联动,促进肉类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随着市场经营水平的提高,为了能有效解决分散养殖户和加工企业的产销衔接,肉类产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建立协会、企业联合会等中介组织,使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 结机制更加紧密,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 为了得到更多的、稳定的 牛 源,肉类加工企业更加重视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 使肉类产业生产、加工、市场和服务等每一个环节达到利益 14 的一体化,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第三章 项目运作方式 企业确定品牌战略的核心是树立内蒙古自治区 XXXX 市基础母牛品牌。 通过养殖基础母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市场影响力 通过品牌战略的树立,扩大市场影响,并逐步扩大牧场的规模, 充分发 挥自身优势,切实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一批产业相关联的地方企业的发展,依托 产业 优势,建立稳定的产业延伸、循环利用网络,不断发展延伸产业链,促进我们的产业在接续中延伸,在延伸中调整,避免了过去产业结构单一、关联度不强、整体效益低下的格局。 第四章 厂址与建设条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XXXX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 属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 全市行政区辖五旗一市二区 15 一县,总面积 59535平方公里,总人口 3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37 万人,蒙古族人口 ,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XXXX市地处东北交通要塞,东与吉林省相连,南与辽宁省接壤。 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距北京 725公里、距天津 731公里、距沈阳 250公里、距长春 290公里,距大连 594公里、距营口 380公里、距锦州 330公里,距葫芦岛 440公里,是内蒙东部和东北三省商品物质的重要集散地。 (二)完善的基础设施 XXXX市市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交通、通讯便利。 境内有 11 20 30 304 国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沈阳铁 路局在 XXXX 设有分局, XXXX 铁路分局已成为京通、集通、通让、通霍、大郑、平齐铁路六条线汇集的交通枢纽,是东北地区第二条进关线的起点,每天从六个方向进出列车30余列,日客流量超万人次,日货物吞吐量达 ,是全国 38个铁路枢纽大站和 14个编组大站之一。 XXXX机场可起落波音 737型客机。 电信、移动、联通、铁通通讯部门已在 XXXX 落户,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方便服务,传输达到数字化,信息网络完善,可直接办理国内、国际邮政、电信业务。 (三)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 XXXX市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地上地下资源丰富。 境 内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重稀土、铜、铁、铅锌等矿产 41种,矿床和矿点 190多处,总潜在价值。 天然硅砂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霍林河煤田褐煤储量达 , 16 被誉为“冶炼之宝”的类石墨储量也很可观,功能神奇的中华麦饭石蜚声海内外。 麻黄草、甘草、山杏、沙棘等野生资源品种独特、质地优良。 全市现有耕地 1500 万亩、草牧场 4300 万亩,森林面积188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21%,素有“内蒙古粮仓”、“黄牛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农牧业具备了年产粮 35亿千克、牲畜饲养量 1100 万头的综合能力。 (四)超常规发展的 XXXX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 XXXX 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年来,全市经济增长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20xx 年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 亿元,同比增长%,人均 GDP 达到 10522 元,同比增长 2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增长 %。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 : : ,产业比重进一步优化。 全市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 亿元,同比增长 %。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亿元,同比增长 %,人均财政收入 851元,比 20xx 年增加 267 元。 (五)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项目所处区域镇区地处西辽河平原,属松辽平原边缘的一部分,周围地势平坦,西北略高(高程 米),东南略低(高程 米),从西北至东南地面坡度在 %左 17 右。 本区地质构造为第三纪沉降区和第四纪沉积区。 近代,西辽河、清河、洪河多次泛滥,上中游的卵石、细砂、中砂和粘土等冲积物沉积在平原上 ,形成厚达 200余米浓密的粉细砂及中砂地质层,地震烈度 7 度。 项目所在地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温热,秋季冷凉少雨,冬季少雪天寒。 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 无霜期 140天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 376毫米,夏季占 70%左右。 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处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汇处,既属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区域中的东部地区。 场区属西辽河冲击平原地貌, 区内上部均有第四系覆盖,为 上更新统风积黄土状粉土,浅黄色、黄色,平均厚度30m 左右,局部大于 50m 以上,具垂直节理和大孔隙,含钙质结核及钙质菌丝,上部含少量植物根。 本区未见基岩及侵入岩出露,岩性单一。 根据土层的成因类型及物理力学性质,把场地划分为一个大区,即松散岩第四系风积区 : 松散岩第四系风积区为黄土状粉土,平均厚度约 ,具垂直节理及大孔隙,含钙质结核,松散,容重 ,天然含水率 %,内磨擦角¢ =,粘聚力 c=,湿陷起始压力 =,湿陷系数 =,轻微湿陷,湿陷 18 深 度一般 5m 左右,具一级非自重湿陷性,承载力特征值fak=140MPa。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第四系地层厚度较大,覆盖整个工作区。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为向下游径流及开采。 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潜水入渗 — 开采型。 含水层岩性为黄土状粉土,局部夹薄层黄色细砂,厚度,富水性受古地理及微地貌控制,变化较大,厚度不均,水位埋深 20m 左右,富水性差。 渗透系数量 ,水化学类型为 HCO3NaCaMg,矿化度小于 1。 根据国家地震局 1990 年和 20xx 年出版的 1:400 万 “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 和 “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 ,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项目拟建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高度 272米。 四季光照充足,春季干旱多风,最大风速 16 米/秒。 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年降雨量 60o毫米,最大时降雨量月 312毫米,秋季短而凉爽,冬季长且寒冷,积雷厚度 40 毫米,无霜期 120- l60 天,最大结冻层 米。 气温由西南向北递减,呈一定规律性差异。 年平均气温 8 摄氏度,年平均日照2800- 3l00 小时,每平方 cm 辐射总量为 亿- 亿焦耳,大于等于 l0摄氏度,积温在 300 摄氏度以上 年平均气温: ℃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 19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 无霜期: 140天 年平均降水量: 361mm 最大降水量: 年平均湿度为: 49% 日最大降水量: 主导风向: WSW13% 无风日: 21% 最大风速: 年平均雷电天数: 33 天 年最大雪压为: 标准冻土深: 多年最大冻土深度为: ( 1) 供水 地下水源丰富,水层较浅,自备井可解 决供水问题。 ( 2) 供电、供热 供电:项目所在地电力资源丰富,供电设施齐全,电价低廉,所在地即建有变电所。 采暖:安装一台 2 吨蒸气炉进行供热,水温可达 60—80℃,室内温度不低于 18℃,采暖期 6 个月。 20 第五章 技术方案 编号。 基础母牛个别编号以之识别。 永久识别记号在局部皮上烙印,其它有挂耳牌、打耳号及剪缺等。 驱虫。 牛体内外寄生虫都很普遍,虱、螨、蜱在体外对牛危害很大;体内肝片虫严重影响牛的生长。 使用肝蛭尽、丙硫咪唑等驱虫药物,效果较好。 投喂时可用青菜叶包裹后塞 到牛嘴里,或拌在精料之中。 在选择驱虫药物时,最宜选用硫咪唑,按体重 5 毫克 /kg 投药;如市场有硫双二氯酚也可用,剂量为 4060毫克 /kg。 去角、修蹄。 有条件可将牛角锯去,以减少打斗和寄生虫的感染。 圈养时间过长应予修蹄,减少蹄病,以免运动不灵。 1 贮备充足的饲草料。 由于本项目全部为基础母牛 ,日采食量大。 2 饲草料的加工调制。 玉米秸秆青贮,青干草晾干后及时贮存在草棚内,防止雨淋暴晒。 各类饲料喂前除去尘土、铁丝、玻璃、碎石等杂物。 3 饲喂及饮水。 日喂两次,早晚各一次,间隔 12小时,使牛有 充足的反刍及休息时间。 饲喂顺序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少喂勤添。 草拌料时,应冬拌干,夏拌湿,不喂霉烂变 21 质的饲草料。 每天饮水 2— 3 次,夏天饮水 3— 4次,冬天水温应在 0℃以上。 4 棚舍要向阳、干燥、通风,每头牛占地 3m2,舍内设饲槽和水槽,舍外设向阳遮阴、栓系的场地和饮水槽。 5 保持圈舍、用具清洁卫生。 每天清理棚圈内外粪便,牛床垫上 510cm 长短的干草,防止腐蹄病的发生,舍内外用具每半月左右用 %的来苏儿水消毒,饲槽喂前彻底清扫干净,每周用 2一 3%的火碱 (氢氧化钠 )水溶液消毒一次,水槽勤换水,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