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复兴社区供气管网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 式中 Q——居民生活年用气量 , Nm179。 /h; N——居民人数 , 人 ; k——气化率 , %; q——居民生活用气定额 , kJ/人 .a; Hl——燃气低热值 , kJ/Nm179。 ; 本工程设计气化居民用户 20xx 人,燃气低热值 Hl=,耗热定额为 q=2303MJ/人 年,气化率 K=106。 年用气量662 0 0 0 2 3 0 3 1 0 0 . 9 3 1 1 0 1 2 1 9 5 5 . 1 2 2 ( / )1 3 5 . 1 6 2a N k qQ H      立 方 米 年 年平均日用气量 12 1 2 1 9 5 5 . 1 2 2 3 3 4 . 1 2 4 ( /3 6 5 3 6 5    立 方 米 日 ) 计算月平均日用气量 32 33 4. 12 4 1. 2 40 0. 95 0( /mQ Q K    立 方 米 日 ) 燃气小时计算流量 管网中材料设备及管道的选型计算的基础数据是燃气小时计算流量。 燃气小时计算流量一般按一年中用气量最大那一个月中用气量最大那一天中用气量最大那一小时的用气量计算,是为了满足民用的最大小时用气量。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3 基础参数的确定和用气量的计算 8 居民生活燃气小时计算流量 (101325Pa 和 0℃ ),计算公式: ah n ( ) 24 365h d mn K K K ( ) 式中 n——一年中燃气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 h; Qa——年燃气用量 , m3/a; Qh——燃气小时计算流量 , m3/h; Kd——日的用气量高峰系数,是一月中的日最大用气量和该月日平均用气量的比值 Kh——小时用气量高峰系数,是一月中最大用气量那一天中的小时最大用气量 和该 日小时平均均用气量的比值 Km——月的用气量高峰系数,是一月中的日平均用气量和一年中的日平均用气量比值。 根据 Km=、 Kd=、 Kh= 得知 31 1 . 2 1 . 1 3 . 0 1 2 1 9 5 5 . 1 2 2 5 5 . 1 3 0 ( / )3 6 5 2 4 3 6 5 2 4d m h aha K K K Q N m hn      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 城区中压燃气管网设计 9 4 城区中压燃气管网设计 中压 A一级压力管网 根据现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20xx 的规定,燃气管道压力分级 见表 : 表 燃气管道压力分级 名称 压力( MPa) 低压燃气管道 P 中压燃气管道 B ≤P≤ A P≤ 次高压燃气管道 B P≤ A P≤ 高压燃气管道 B P≤ A P≤ 由于本社区 是个小场镇,本工程采用中压 A 一级压力输送燃气。 城市输送燃气管网压力设计为 (相对压力)。 本工程燃气管网的一些设计参数如下: 中压管道起点压力(门站出站压力) ( 4Kgf/cm2)(相对压力) 中压管道末端压力不低于 (相对压力) 调压箱出口压力 (绝对压力) 用户燃具额定压力 (绝对压力) 考虑到以后发展的需要,管道最大设计压力为。 管道试压时,管道分段试压的强度试验压力按规定为最高设计压力的 倍,即 P 强 =,严密性试验压力按最高设计工作压力的 倍,即 P 严 = 进行。 中压 A一级压力管网布置 中压 A 一级 管网布置原则 根据已确定的中压输配管网压力级制,中压管网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布置: ( 1) 服从 云阳县 城市总体规划,遵守有关规范 与 法规,考虑 长远发展。 ( 2) 前提在安全供气的 条件 下减少建筑拆迁量 与 穿越工程。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 城区中压燃气管网设计 10 ( 3) 以 避免 与高压电缆平行敷设减少地下钢管电化学腐蚀。 ( 4) 管道应与道路同步建设,避免重复开挖。 条件具备时可建设共同沟敷设。 ( 5) 可作多方案比较,选用供气安全、正常水利工况与事故工况水利工况良 好、投资较省,以及原有设施可利用的方案。 ( 6) 管道布置应按先人行道后非机动车道、尽量不在机动车道埋设的原则。 ( 7) 对中小城镇的干管主环可设计为等管径环,以进一步提高供气安全性与适应性。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20xx),结合复兴社区天然气管道现状及业主要求,确定各段管线管径的大小。 中压 A 一级压力管网的管材选用与布置 ( 1)中 压 管材的选用 目前 我国 用于燃气 供气 的管材主要有 PE 管 、 钢管。 该县城 燃气 供气 工程采用中压 A 一级系统的压力级制, 因为 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 所以供气 管材的安全可靠性非常重要。 再加上 必须兼顾工程投资的经济性,使二者 很好的 结合起来。 针对本工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管材价格及施工费用;管材的安全可靠性;管材对复杂条件的适应性;管道的运行管理;管材对复杂条件的适应性施工难易程度。 采用 PE 管成本低于同管径的钢管和铸铁管,而且还具有以下其它管材没有的优势: 1)使用寿命长,耐腐蚀; 2)柔韧性好,敷设时允许有 一定的弯曲半径,便于施工,并能较好地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3)施工费用低,维护保养简单; 4)内壁光滑,摩擦阻力小,流动性能好。 本工程中压管道采用 PE80 SDR11 系列 PE管,材质符合《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一部分:管材》 ()。 管件选用对应 PE管件,质量符合《燃气用埋地聚乙烯 (PE)管道系统第二部分:管件》 (); 阀门自带安全放散,质量符合《燃气用埋地聚乙烯 (PE)管道系统第 3 部分:阀门》( )。 因为聚乙烯塑料管( PE 等)具有钢管和铸铁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国内外已普遍采用 PE 管作为城市燃气中压管网管材,本工程中压管网管材选用 PE 管,SDR11 系列,材料为 PE100,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 中压管网的材料材料和设备表见表 和表。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 城区中压燃气管网设计 11 表 中压管网的设备 序号 设备位号 名称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单台质量( kg) 总质量 ( kg) 备注(或数据表号) 一 PE 球阀 PE80 SDR11 DE90(带双放散) 个 2 含阀井 PE80 SDR11 DE63(带双放散) 个 3 含阀井 表 中压管网的材料 序号 名称、规格及标准号 单位 数量 单件质量( kg) 总质量( kg) 备注 一 管 材 1 PE 管 PE80 SDR11 de 90 m 1993 de 63 m 1760 2 无缝钢管 20 GB/T8163 2 00 8 D2196 m 17 穿越套管 二 管 件 1 PE 管件 PE 异径三通 DE90/63 个 6 PE 等径三通 DE90 个 1 DE60 个 1 PE 90176。 弯头 176。 DE90 个 13 DE63 个 11 PE 45176。 弯头 176。 DE90 个 10 DE63 个 7 PE 管帽 DE90 个 1 DE63 个 6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 城区中压燃气管网设计 12 表 中压管网的材料(续表) 序号 名称、规格及标准号 单位 数量 单件质量( kg) 总质量( kg) 备注 三 其 它 1 聚乙烯胶粘带 PolyCoat660 m2 30 2 电焊条 E4316 kg 4 3 氧气 m3 2 4 乙炔 m3 1 5 标志砖 块 76 6 阀井 7 警示带(带金属示踪线) m 3753 ( 2)中 压 管道的选用 燃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的下 面穿越,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越,不得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 热力管道与聚乙烯燃气管道之间的垂直净距和水平净距不能低于表 45 和表46 的规定,燃气周围土壤温度不能高于 40℃ ,与构筑物、建筑物或其它相邻管道之间的垂直净距和水平净距,不能低于表 43 和表 44 的规定。 当直埋蒸汽热力管道保温层外壁温度低于于 60℃ 时,水平净距应为原来的 倍。 表 相邻管道或构筑物与地下燃气管道之间垂直净距( m) 序号 项目 地下燃气管道(当有套管时以套管计) 1 给水管排水管 或其它燃气管道 2 热力管的管沟底(或顶) 3 电缆 在导管内 4 直埋 5 有轨电车轨底 6 铁路轨底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 城区中压燃气管网设计 13 表 相邻管道或构筑物与地下燃气管道之间水平净距( m) 项目 地下燃气管道 低压 中亚 次高压 A B A B 建筑物的 外墙面(出地面处) —— —— —— 基础 —— —— 污水、雨水排水管 给水管 电力电缆(含电车电缆) 在导管内 直 埋 通信电缆 在导管内 直 埋 其他燃气管道 dn> 300mm dn≤300mm 电杆(塔)的基础 > 35kV ≤35kV 街树(至树中心) 有轨电车钢轨 铁路路堤坡脚 通讯照明电杆(至电杆中心) 表 热力管道与聚乙烯燃气管道之间的垂直间距( m) 序号 项目 地下燃气管道(当有套管时以套管计) 热力管 燃气管在直埋管下方 (加套管) 燃气管在直埋管上方 (加套管) 燃气管在管沟下方 (加套管) 燃气管在管沟上方 (加套管)或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 城区中压燃气管网设计 14 表 热力管道与聚乙烯燃气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 m) 项目 地下燃气管道 低压 中亚 次高压 A B A B 热力管 直埋 蒸汽 热水 在管沟内(至外 壁) ( 3)聚乙烯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应符合下列要求: 机动车道下的管道 不能少于 ; 机动车不可能到达的地方下的管道 不能少于 ; 人行道下的管道 不能少于 ; 水田下的管道 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