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烟草产销过程中烟农利益问题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成我国烟叶产业组织结 构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产业国际竞争的压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 他提出中国烟叶产业必须塑造双寡 占型的产业竞争结构以提高烟叶产业组织效率。 王现军和李成贵 [21]提出应在在专卖专营制度下引入竞争机制 , 在市场引导下 , 实施政府的计划控制和管理 , 建立一种既符合烟叶产业特点 ,又能适应市场化改革趋势要求的市场。 此外,黎志成和赵传良 [1]还分析了我国烟叶特产税的历史变革及现状,并针对我国烟叶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两阶段、以调低烟叶农特税税率及改变其征税环节为主要措施的改革建议。 总结 过去的研究,其 视角 多是站在烟草工商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角度, 而 处 在这个产业链最底端的广大烟农却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 直到近两年,面对加入 WTO 给中国烟草产业带来的挑战,以及除烟叶以外的农业 特 产 税的取消 和粮油价格不断上涨 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威胁,烟草产业的起点和 基础 —— 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才开始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同时广大烟农的利益也 开 始受到关注。 但是, 目前 真正站在烟农角度来分析烟农利益的研究是罕见的 ,特别是对烟叶产业利益分配的研究几乎没有。 因此,本 文的着眼点就在于 站在烟农的角度剖析目前烟叶产业中的烟农利益问题 , 并由此引伸到分析烟叶产业中的利益分配格局。 再 在此基础上 提出保护烟农利益的措施建议。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烟草行业是一个暴利 行业,本文的目的就是对处在这个暴利行业 最底层的主体 —— 烟农的利益 进行研究,并 以我国的烟草大省 —— 云南省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烟农在烟叶产业中烟农利益的影响因素及利益分配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烟农 的纯收益很微薄,其获得的收益在整个烟叶产业中是最少的,特别是烟农与烟草公司间的利益分配十分不平衡。 但是,烟草公司通过给与烟农补贴提高了烟农的收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烟农心里的满意程度,从而掩盖了利益分配不公的事实。 紧接着,本文用委托 代理机制对烟农利益得不到重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说明烟草公司与烟农间的信息不对称 以及监督者 缺位 是造成烟农收益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 在文章的最后,本文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六项保护并提高烟农利 益的措施。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 研究方法 一是采用比较分析法。 本文多次用到比较分析方法,比如在第三章将云南省烤烟种植面积及产量与全国进行比较;第四章,将云南省烤烟收购价格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 以及在分析烤烟比较收益和生产成本时, 将烤烟与其竞争产品进行比较。 二是采用委托 - 代理 机制 分析 烟叶产业中利益分配失衡以及烟农利益长期得不到保证的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6 三是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为了了解烟草公司及烟农实际收益情况 ,笔者对 云南省 AN 市进行了深入调查。 选取 AN 市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 AN 市种植烤烟的历史比较悠久,而且是昆明地区比较重要的产区;另一方面它是笔者的家乡,因为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所以调查难度相对比较小。 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笔者首先调查了 AN 市烟草公司及其下属的三个烟站(总共有 7 个),主要是获取烟草公司经营烟叶的成本及收益数据,包括烟叶收购价格、销售价格、各项成本及对烟叶生产的扶持政策。 在了解整体情况后,才 开始 对烟农进 行 调查。 农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了 40 户烟农,其中有效问卷 37 分,调查问卷 详 见 附录一。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中国烟叶产业特征及产业组织结构 7 第二章 中国烟叶产业特征及产业组织结构 烟叶产业特征 烟叶是一种独特的经济作物,一方面 它具有高商品性、高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它的制品对人体健康有害。 同时,出于保护粮食生产及稳定烟草产业原料供给的目的,其生产与流通一直在国家严格的计划管理和控制之下。 因此,不管是在生产环节还是流通环节,与其他农产品相比较,烟叶 生产 具有明显的计划色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生产配额制 生产配额制是指国家对烟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实行指令性 计划, 任何地区和个人都必须按照政府下达的指标来进行生产,既不得多种,也不得少种。 首先,国家计划部门根据上年烟叶总的库存量、烟草工业企业对烟叶的预需求量及烟叶进出口量核定烟叶总供给量,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年度全国烟叶的产量及种植面 积。 然后,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将总的生产计划分配到各省,再按省、市、县、乡镇、村逐级 落实,最终落实到农户,并由县烟草公司与烟农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 合同要约 按照前三年的平均单产 向烟农明确烟叶种植面积与收购量,按照合同规定烟农不得多交也不得少交烟叶。 此外,产前投入补贴项 目、 补贴标准以及烟叶国家收购价格等主要内容 也在合同中明确列出。 烟叶种植收购合同明确了烟草公司及农户的权力与义务,并成为稳定烟叶产量的“法宝”。 另外,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同一个乡镇的农户之间,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可以以一定的价格相互转让,产量高的农户可以从产量低的农户手中购进烟 叶销售指标,这样就降低了农户因产量不足或产量过多而发生的违约风险。 政府定价 我国现行的烟叶价格包括烟叶收购价格和烟叶调拨价格,前者被称为一级市场价格,后者被称为二级市场价格。 烟叶收购价格是生产者(烟农)和烟叶中间商(烟草公 司)之间的交易价格,调拨价格是烟叶中间商在市场上交易的价格。 我国烟叶价格实行的是中央管理的政府定价政策,是一种指令性价格。 烟叶收购价格是在综合考虑烟叶的生产成本、烟叶与其他作物的比较收益等因素的变化以及烟叶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烟区社会经济条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后制定的。 其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烟粮价格比 , 长期以来,国家按照烟粮比 价 1: 6 的水平制定烤烟收购价。 如图 2- 1 所示,从 1990 年到 20xx 年,我国烤烟收购价格与上年烟粮比价有很强的相关性,当烟粮比价过低时,国家就逐步提高烤烟价格,高到一定水平时又开 始 不断下降。 特别是 1994 年由于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烟粮比价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因此, 为 了 保证烟农种烟的积极性, 1995年烤烟收购价格有了大幅提高,与 1994 年相比提高了 %。 到 1996 年烟粮比价提高到 ,烤烟收购价格又开始下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烤烟收购价格与烟粮比价是此起彼伏的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中国烟叶产业特征及产业组织结构 8 烟叶收购价的制定方式是:先由国家发展 与改革 委员会会同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全国各地区烟叶中准收购价,再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各等级、品种的具体收购价,烟叶收购价格一经确定,烟叶收购单位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自行更改。 以烤 烟为例,我国现行烤烟国家标准共 42 个等级,国家确定下橘三 ( X2F) 为基准级,它的价格代表烤烟价格的平均水平,烤烟价格的调整以基准级为参考对象。 由于不同的烟叶类型实行不同的烟叶价格标准,因此,对应着各等级烟叶收购价格,同时也反衬出烟叶的质量差别。 另外,考虑到各地烟叶资源特点及市场对各地烟叶的反应, 1995 年国家将烤烟分为五个价区, 一价区烟叶价格最高,五价区烟叶价格最低。 从烟叶收购价格的制定依据及方式,可以看出烟叶收购价格具有滞后性和完全的刚性,因此它很难真实反映烟叶的实际价值。 烟叶调拨价格 的制定方式是: 首先 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根据优质优价、适当拉开各价区等级差价的原则制定调拨基准价格,然后各省级公司根据本省烟叶的品质和市场供求状况可以在国家规定的价格范围内有一定的浮动,上下浮动幅度不得超过 15%。 烟叶调拨基准价格中包含调拨过程中的所有成本和费用,不含增值税。 与烟叶收购价格相比,烟叶调拨价格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不是完全刚性的。 表 2- 1 烟叶收购价格与烟粮比价的关系 单位 : 元 /50kg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烟粮比价 烤烟收购价格 年份 1998 1999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烟粮比价 烤烟收购价格 注:①烟粮比价为上一年度值;②收购价格为实际收购价格。 资料来源:由 1989- 20xx 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简明资料汇编》各年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0 . 0 01 . 0 02 . 0 03 . 0 04 . 0 05 . 0 06 . 0 07 . 0 08 . 0 09 . 0 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烟粮比价0 . 0 01 0 0 . 0 02 0 0 . 0 03 0 0 . 0 04 0 0 . 0 05 0 0 . 0 06 0 0 . 0 0烤烟收购价格烟粮比价 烤烟收购价格 图 2- 1 烤烟收购价格随烟粮比价变动的情况 封闭的流通渠道 烟叶的流通 渠道是单一且完全封闭的。 烟叶的销售流通必须通过烟草公司或其委托的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中国烟叶产业特征及产业组织结构 9 其他单位无权经营。 如图 2- 2,烟叶的收购以及烟叶的调拨(包括省际间的调拨)都是由烟草公司来运作。 烟叶产业组织结构 产业组织一般是指产业内的企业组织构成、组织形态及其重组与创新,其目的是旨在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烟叶产业组织是指烟叶产业内企业的组织形态以及企业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主要表现在烟叶生产企业的规模,生产专业化程度,烟叶商业企业的规模及相互关系,烟叶商业企业与烟叶生产企业、卷烟企业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从大烟草的产业组织来看,中国烟草产业组织分为三个层次 : 一是烟叶生产层次,主要是由生产烟叶的农户构成 ;二是烟叶流通层次,主要由烟叶商业企业构成 ; 三是卷烟生 产层次。 前两个层次结合在一起定义为烟叶产业组织。 [22]与一般的产业组织相比,中国烟叶产业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 ( 1) 烟叶生产单位数量巨大; ( 2) 烟叶生产规模小。 由于以上两个特点, 与一般的产业组织相比,烟叶生产中普遍不存在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烟叶生产的集中度非常低。 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烟农在烟叶市场中的劣势地位。 烟叶产业组织由三个主体构成:农民、烟草商业企业 ① 和卷烟工业企业(如图 2- 2 所示)。 整个产业的核心是商业企业,其在整个产业链中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其作用贯穿于整个烟叶的生产、收购、流通、销售 过程中。 从图 1- 1 可以看到,我国烟叶商业企业是按行政区划建立,商业企业之间是行政关系。 目前,全国共有近 20xx 家县级烟草公司, 300 多家地区级 烟草公司。 在此,需要提到 一个特殊机构 —— 烟草专卖局。 从我国实行烟草专卖管理以来 , 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虽然挂两块牌子, 其实是同一套人马。 烟草专卖局负责对烟草专卖进行全面的行政管理,烟草公司负责全面经营管理烟草行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业务。 由于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政企 不分的特点,因此本文 将它们视为同一整体。 烟农是整个产业最底层、最广大、 ① 这里及以后 所提到的烟草商业企业均指烟草公司或烟叶公司。 工业企业 商业企业 烟 农 终端市场 中间商 收购市场 烟叶产业组织织 政 府 调拨价格 收购价格 生产环节 最终购买者 生产者 图 2- 2 烟叶产业的组织结构及烟叶产销过程 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中国烟叶产业特征及产业组织结构 10 最分散的群体。 据调查,目前中国整 个烟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 3050 万人,其中烟农就有 20xx多万人,占 64%。 [23]烟叶生产从根本上看属于农户行为,烟农是自主决策,独立核算的经济主体。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对农户决策有着很强的干预能力,因此,烟农的生产决策实际上还带有很强的政府意志。 卷烟工业企业是烟叶的最终购买者、烟叶市场的终端。 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烟叶生产经营,但它参与烟叶产销过程中利益的分配,因此本文虽然没把它列为烟叶产业的主体,但是在后面的分析中会将其考虑在内。 烟叶购销合同是链接整个。云南省烟草产销过程中烟农利益问题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IX 图表目录 图目录 图 1 9 个边境民族自治县地理区位示意图 „„ „„ „„ „ „„ „ „„ „ „ 13 图 2 研究技术路线图 „„„„„„„„ „ „„„„„„„„„ „ „„„„ 14 图 20xx 年 — 20xx 年云南省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投入 „„„„„„„„„ 26 图 20xx 年 — 20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 „„„„„„„„„ „„ „ 30 图
现有项目内容独特性不鲜明,对市场的吸引力不够; ②各景区项目的盈利更多的是依靠 门票、住宿与休闲娱乐方面没有形成充分的消费点; ③核心项目 —— 狩猎场项目没有划分出更加合理的消费结构,在现有水平的消费上,也更多的依赖了枪支租赁与子弹消费; ④旅游区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置合理性有待进一步优化;不同层次的消费要素在不同景区中的开发没有形成很好的互补; ⑤各个消费环节的环境、气氛
施工便道 从加快右江大桥的施工进度考虑,除修筑以下四条便道外,考虑两边山坡陡峭部分材料还是难以运输到位,参照原设计从两边山体安装一条长 700 米 的缆索吊机。 1) 0台 ~1墩便道 根据山体实际情况施工便道从那禄 3隧道的空压机右侧开始修至 0台和 1墩之间,在墩台侧修整一块面积约 200 平方的平地,作为施工材料堆放的场地,便道占地宽度为 米,长约 500 米。 (1)施工便道技术标准
化产 业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我们将进行葫芦丝 行业标准的 建设。 ( 3)规划提出“鼓励发展文化相关产业, 积极支持文化企业充分利用自有 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向相关产业延伸发展,开发多种形式的衍生产品” ,因此规划筹建一个葫芦丝的传媒中心,包云南省民俗文化影视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括期刊、光碟、数字电视、网络中心。 ( 4)规划提出 “
7 233 8 257 9 214 10 153 11 114 12 1 2 3 39 15 4 5 合计 调洪演算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 20xx 规定:工程等别为IV 等,永久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土石坝,大坝、溢洪道建筑物级别为 4 级,其正常运用洪水标准重现期取 30 年,非常运用洪水标准重现期为 200,确定 为 200年。 水库调节方式为完全年调节
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土 地开发整理是实施这一基本国策的主要措施,因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应以贯彻基本国策为总的指导原则。 ( 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 坚持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协调统一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基本要求。 ( 3)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