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寻甸出口无公害蔬菜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型产品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际贸易之一。 贸易额将从 110亿美元上升到 1000亿美元,增长 10倍, 国内外的蔬菜市场环境,以及我国加入 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为寻甸县把蔬菜产业培育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南省蔬菜产业 发展现状 云南是我国南菜北运的基地之一,具有很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现已调查整理的寻甸县蔬菜品种资源共有 31科、 71属、 142个种、 1800多个品种,居全国第三位,并拥有大量具有云南特色的珍稀和野生品种,民间经常食用的野生蔬菜有 100多种,食用菌类 350多种,开发潜力巨大; 近年来,云南大力发展标准化无公害蔬菜产业,鼓励农民种植蔬菜。 出口无公害蔬菜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目前,云南已成为我国南菜北运的一大基地,蔬菜外销国内 146个大中城市和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的 30多个国家,蔬菜生产已成为云南农产品的主要优势产品。 近年来,云南蔬菜立 足气候优势,打季节牌,走多形式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大宗菜、精细菜、特色菜、野生菜共同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全年供应蔬菜市场,做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目前该省从事蔬菜生产、销售或加工的龙头企业 79个,各种中介组织 259个,企业和中介组织的蔬菜生产量占云南省的 %,经营量占 52%,外销量占 %,包装量占 %。 随着耕作方式的改革,推广先进组装配套技术及设施的标准化园艺栽培,并在采后保鲜加工等关键环节实现突破,云南省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 ,蔬菜订单面积 133万多公顷。 该省蔬菜在产量、质量 、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效益上都得到大幅提升。 据了解,云南蔬菜生产基地、大棚蔬菜等从无到有,种植面积从小到大,生产经营方式也从过去的分散生产、粗放经营转变为现在的集约化经营,生产、销售、加工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 “公司+基地+农户 ”的运作模式,蔬菜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云南蔬菜出口以菌类、豆菜类、茄果类、鲜马铃薯等为主。 20xx年 1月至 7月,云南省蔬菜种植面积 280万公顷,产量 560万吨,预计20xx年全年种植面积将达 546万多公顷,总产量 1100万吨,产值 120亿元。 今年上半年,云南蔬菜出口 ,较上年同期增 %,出口额达 2037万美元。 昆明无公害蔬菜市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昆明 市 蔬菜 产业经过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出口无公害蔬菜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技创新,在生产、科技、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已达 ,总产 175万吨,比 1985年翻了 4倍多,其中外销量达 107万吨,占总量的 61%;已有集约化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4700多公顷,保鲜冷库 50多座,无公害蔬菜基地。 已由自给保供应向外销商品型发展,在种植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一大支柱产业。 仅从昆明市及周边地区日消费 120万公斤蔬菜的低限看,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寻甸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寻甸县蔬菜市场情况 20xx年 18月全县蔬菜种植面积 ,预计上市总量 公斤,截止 7月 30日,全县蔬菜上市量为 ,销售 公斤,销售平均价格为 /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去年主要是小春马铃薯价格下滑)。 其中:全县 18月大白菜种植面积 ,预计总产量 斤,上市量。 截止 7月 30日,已销售 ,平均价格为 /公斤。 8月份采收面积 2600亩,上市量为 ,截止 8月 27日,销售 ,目前正销售面积 900余亩,总量 152万公斤。 预计 9月底至 10月国庆节期间上市量为。 国内外无公害蔬菜冷冻市场供应现状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了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问题,现在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 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运输过程中全部试用冷藏车或者冷藏箱,并配以 EDI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出口无公害蔬菜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包括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链,使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运输率及运输质量完 好率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美国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 2%~ 5%,已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 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 98%通过冷链。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冻冷藏链,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 我国农副产品流通量很大,其中 80%以上的生鲜食品是采取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手段。 中国食品冷链市场的建设滞后导致数量惊人的食品浪费并且带来了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将冷链市场提到关乎中国食品安全的高度来发展 ”的呼声越来越成为业内的共识,中国冷链市场面临着大发展的 历史机遇期,投资冷链市场商机无限。 易腐食品市场日益扩大需冷链产业满足需求 食品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专家指出,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食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 经过冷冻链运输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 1%至 2%,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 中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 3000亿美元,超过 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 ,在运输过程中浪费掉了。 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 25%至 30%,每年有总值约 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掉,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两亿人口的基出口无公害蔬菜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占世界首位。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 5%以下。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 因为一些容易腐坏食品的售价其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弄坏货物的支出。 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 50%。 云南省毗邻越南、缅甸、老挝三国,与泰国、柬埔寨非常接近,共有国家一类 口岸 12个、二类口岸 8个、各类通道 90多条,这些口岸和通道大多具备良好的外接条件;对内与广西、贵州、四川等省相连。 因而,在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 “9+2”区域经贸合作中,云南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具备发展成为东南亚物流中心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重要物流枢纽的区位条件,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云南省又是农业资源大省,对农产品的配送及流通具有现实的需求。 8月 17日从昆明海关获悉,云南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大幅提高。 据海关统计,今年 1~ 7月,云南省累计出 口各类农产品已达 ,创汇 ,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值分别增长 11%和 %,增势稳定。 据悉,今年来,欧盟已取代东盟成为云南农产品首位出口市场。 前7个月,该省对欧盟出口农产品 ,创汇 9163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 同时,比利时也跃居为云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伙伴首位,农产品进口额高达 3874万美元,同比增长 %,烟草、咖啡等特色产品是云南出口比利时的大项创汇商品。 项目竞争力分析 出口无公害蔬菜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原料优势 寻甸县 山场广袤,垂直海拔差异悬殊,最低海拔 398米,最 高海拔,区域小气候复杂多样,年平均日照时数 1392小时,全年无霜期 206天,年降雨量 850- 1800mm。 物种资源丰富,植物分布广泛,且无任何工业污染,是发展高产优质农副产品工业的优势区域。 基础条件好。 寻甸县 人均占有国土面积 ,且居住相对分散,同时村组农户几乎都有种植无公害蔬菜的习惯,人们发展绿色经济的热情高,并有一定的传统种植经验,农民对掌握无公害、绿色等技术的愿望强烈,这为我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政府的高度重视 寻甸县政府已将无公害蔬菜种植确定为本区 农业的支柱产业,并将在基础设施、税收政策、财政等全方位给与最大的支持。 市场网络优势 项目承担单位已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而且国际国内都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网络,这对农副产品系列产品产品规模化推向市场提供了良好的通路。 规模化优势 扶持 “龙头 ”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的规模化运作, 采取市场牵 “龙头 ”, “龙头 ”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走产供销一条龙,牧工商一体化的路子,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新格局。 使农副产品加工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化体系。 产品的标准化就有了基础,这样向市场提供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系列产品产品才有可能,这样也才能真正实现农副产品系列产品产品的品牌化。 市场准入条件的提高 随着市场准入条件的提高,粗放种植、自发买卖,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将会遭到市场的淘汰。 农副产品系列产品要出口无公害蔬菜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想走向市场,必须由龙头企业做大作强, 必须提高产品档次,走精深加工的道路,真正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 消费观念的改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结构逐步向绿色、无公害的农副产品方向发展,农副产品系列产品的消费量将会快速增长。 发 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越来越符合人们日益进步的消费观 念。 项目风险分析 原料是否达标充足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农副产品种植的种植分散在千家万户,仅靠企业和市场的力量难以在短期内整合。 当然,通过市场和加工可以不断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在寻甸乃至云南省现有的种植基础上,是可以实现 无公害蔬菜 种植的规模化,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农副产品系列产品加工的上规模上档次又需要企业做出较大的投入,由于一次性投资较大,并且投资前置,而农副产品种植生产能力、企业市场销售量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这使得企业投 资的财务风险比一般加工项目要高得多。 政府相关部门对农副产品安全及放心工程的重视程度,对农副产品卫生法的执法力度都将是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甚至是影响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 因此,政府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多给优惠政策以增强企业抗御政治、社会、法律、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扶持企业稳步发展,从而推进农副产品种植的产业化进程。 出口无公害蔬菜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三、 项目实施地点的选择 选址要求 生产基地的选择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只有无污染的生产基地,才有可能生产出符合无公害蔬菜标准的产品。 所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 ,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且要求产地的空气、水分和土壤清洁状况必须满足 20xx年9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501020xx)》之规定。 寻甸属典型的传统式耕作农业大县,除县城周围及少数人口较多的集镇外,大面积农产区的空气、土壤及水质均适合无公害蔬菜种植。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规定进行优选,因此、基地建设的环境技术标准是可行的。 场址附近应有便于采集的良好水源,水质符合用水标准。 场址周围3 km内无大型化工厂、农药厂及经常喷洒农药的果园。 点的地理位置 经过多次比选,本项目重点选择位于 寻甸县仁德镇建设村居民委会三板桥村铁路龙莽集团站台旁与 320至 213过道连接线处 ,该地区各项指标符合选址要求。 域内森林覆盖率为 %,土壤为棕壤、黑壤,空气质量好,无大气污染,水质优良。 项目规划面积为 8亩 ,其土地权属由寻甸县政府出面协调租用使用出口无公害蔬菜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权,本项目的场地分三个台阶,在建设过程中,根据项目功能具体情况可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地形进行合理布置。 按规划要求,整个面积不仅可以按功能要求布置,还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是一个十分理想的 建设场地。 场址条件 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全年极端最高温度: 全年极端最低温度: 最热月平均温度: 最冷月平均温度: 降水量:年总量。 一日最大量 ;一小时最大量 平均风速:夏季。 冬季 : 主导风向及频率: 7月 SW ; 1月 SW 相对湿度:最冷月平均 69%;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所选厂区,地形,海拨在 1889~。 厂址地域地质构造简单,无滑坡、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可用于建厂(初设时须进行地质勘察)。 该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 8度。 城市规划、区域性规划要求以及周边环境条件 本项目所选场地,周边无建筑物,不须考虑拆迁,由于周边无建筑物和河流。 因此,外部自然条件对内部无任何负面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出口无公害蔬菜冷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由于上档次,按规范进行基本建设。 因此,对外部环境不会造成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是符合建设规范的理想场地。 由于场地距寻甸和昆明很近,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和施工单位都十分容易满足施工要求。 公共设施条件 (给水、排水、供热、燃气、道路等) 供配电 除水、电、路、通讯等公用实施较为齐全外,由供电所架设专用线路由变电室分项输送电能到各个功能用电单位,已满足各阶段的建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