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石泉县中坝河项目区中坝河小流域初步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生产用地土地分级与适宜性评价 本流域现有 耕地 898hm2,经土地分级及适宜性评价:一、二、三级耕地 488hm2,地面坡度为< 5176。 、 5176。 ~ 15176。 , 主要 是 沟道 两侧 的坝地 、沟台地 , 地块 相对 完整,距村庄、道路、河流都近,水源条件 好,适宜种植水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石泉县中坝河项目区中坝河小流域初步设计 14 稻、油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和 发展 大棚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 ,以及 坡改梯,栽植经济林、果木林。 四级耕地 123 hm2, 地面坡度为 15176。 ~ 25176。 ,一般在沟道中 下部, 地块 比较 完整,距 农村住户 、 村级 道路 有一定距离 ,灌溉 水源 引用沟道、溪水 , 作为保留的坡 地, 适宜 发展经济林和耕地,采取 植物篱 或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五级耕地 287hm2, 地面坡度 大于 25176。 ,在沟道的 上部, 地块 零星 破碎 ,距村庄、道路、河流都较远,水源条件差,只 适宜营造水保林。 详 见土地分级和适宜性评价表 2- 1。 表 2- 1 中坝河 小流域 土地分级及适宜性评价表 评价指标 评 价 等 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地面坡度 < 5176。 5176。 10176。 10176。 15176。 15176。 25176。 25176。 35176。 土层厚度 > 70cm > 70cm > 70cm 5070cm 3050cm 地块完 整情况 完整 完整 较完整 较完整 破碎 距离 近 近 较近 较近 远 水源条件 近 近 近 较近 较差 土地适 宜性 水稻、油菜、小麦、玉米 水稻、小麦、玉米 水稻、小麦、 玉米 坡改梯、经济林、农耕 水保林 ⑵ 土地利用规划 我县农林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表明,合理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农林 牧 协调发展、增加土地产出量的基础。 根据流域的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优化配置,对生产 用地和生态用地进行如下调整 : 本区治理方向和措施布局如下: ⑴ 15176。 以下全部作为农业用地,并配套坡面水系工程;其余部分采取等高植物篱措施进行保土耕作; ⑵ 15176。 ~ 25176。 坡耕地营造经济林,并选典型区种草发展畜牧业; ⑶对 25176。 以上的坡耕地造 经济林和 生态林,生态林采取阔叶、针叶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石泉县中坝河项目区中坝河小流域初步设计 15 混交模式;对疏幼林地全部封禁治理,荒山荒坡 营造水保林的 方式,并推行沼气池等能源替代以及舍饲养畜的示范点; ⑷在流域内部分侵蚀严重的支毛沟修建谷坊; ⑸对现有支毛沟及保护农田的塘堰进行整治;对于部分冲刷严重对两岸农田有较大影响的溪沟进行整治。 一、 调整原则 根据现有耕地面积的实际情况,结合 流域内 的土地利用现状,并充分考虑当地产业发展结构来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在优先保证人均基本农田达到 1亩的基础上,在采取植物篱保土措施的前提下,适当保留部分坡地;结合当地人民意愿,适当扩大经果林面积,提高农业用地产出率使农民增加收入,使 流域 内的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二、 调整方向 针对人均经果林面积较少,坡耕地和疏幼林面积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需要改造坡耕地,设计对 5176。 ~ 15176。 的坡耕地部分改建石(土)坎粮梯,剩余部分采取保土耕作措 施,并补充等高植物篱的水保措施;15176。 ~ 25176。 的坡耕地部分坡度较缓、耕作条件较好的可补充等高植物篱进行保土耕作,其余的营造经济林,并选典型区坡耕地种草发展畜牧业;对 25176。 以上的坡耕地营造经济林,立地条件差的造生态林;对山上的疏幼林地全部封禁治理;荒山荒坡 “封禁+补植 ”,全部绿化。 5176。 耕地 333hm178。 作为基本农田保留; 5176。 ~ 15176。 中有条件的坡改粮梯面积为 49hm178。 ,其他的坡耕地全部补充等高植物篱进行保土耕作 和种草面积为 2hm178。 ; 15176。 ~ 25176。 全部营造以桑 和油桐 为主的经济林; 25176。 坡耕地中立地条件较 好的营造以油桐为主的经济林,和 5hm178。 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石泉县中坝河项目区中坝河小流域初步设计 16 核桃,其余 287hm178。 坡耕地造生态林; 荒山荒坡 224hm178。 “封禁+补植 ”的方式; 疏幼林及部分郁密度较低的灌木林地 2134hm178。 ,进行封禁治理。 三、 调整结果 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确定流域内 农、林、牧、渔各业用地规划面积如下,调整后土地总面积 ,其构成是: 耕地 454hm178。 ,其中水田 183hm178。 ,梯地 199hm178。 ,保土耕作 72hm178。 经果林地 397hm178。 林地: 3909hm178。 ,其中有林地 914hm178。 ,灌木林 861hm178。 ,疏幼林地 2134hm178。 草地: 17hm178。 其它:其中水域 27hm178。 ,难利用地 151hm178。 ,居民及交通用地等 19hm178。 调整后的农业生产用地由现有 1140hm2减少到 851hm2,林业用地由现有3398hm2增加到 3909hm2,荒山荒坡由现有 224hm2减少到零。 流域内 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全部治理,使林草植被由治理前的 %增加到 %,生产用地由 23%下降到 17%,生态用地由治理前 77%上升到治理后 83%。 (见附表 3) 建设规模 本流域规划坡改 粮 梯 49hm2( 石坎梯地 42hm2,土坎梯地 7hm2); 新建经 济 林 155hm2; 人工种草 2hm2; 植物篱 72hm2; 营造水保林 511hm2; 封禁治理 2134hm2; 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923hm2。 新建蓄水池 27 口,沟渠,沉 沙 池 27 口,田间道路 km,谷坊 22座、拦沙坝 1座,疏溪固堤 ,新建沼气池 30座 ,省柴灶 30 个 , 舍饲养畜 30间。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石泉县中坝河项目区中坝河小流域初步设计 17 设计基础资料: 中坝河 小流域由位于汉江 右 岸的 赵家沟、汉阴沟、中坝河、南沟河、荒山沟、邓才沟和风沟七 条支沟组成。 各支沟情况分述如下: 中坝河 沟道 总 长度 L=、平均比降 i=16‰ 、流域 总 面积F=; 汉阴 沟 沟 道长度 L=、平均比降 i=‰ 、流域面积F=; 风 沟 沟 道长度 L=、平均比降 i=‰ 、流域面积F=; 南 沟 河沟 道长度 L=、平均比降 i=‰ 、流域面积F=。 表 3- 1 中坝河 小流域各支沟主要特征参数 河沟名称 流域面积( Km2) 河长( Km) 比降(‰) 备注 中坝河 16 汉阴沟 风 沟 南 沟 河 设计依据及标准: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国标 GB/)和《水利水电工程划分等级及设计标准》( SDJ1290)、《防洪标准》( GB50201— 94), 中坝河 小流域水利工程为五等五级建筑物,正常运 行 洪水标准为 10年一遇。 综合治理措施 坡面整治 根据该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特点, 经现场勘察, 结合规划治理期末的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 主要地块内的坡耕地需要进行坡面综合治 理。 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石泉县中坝河项目区中坝河小流域初步设计 18 标准), 进行设计、校核。 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坡面整治中的坡改梯防御暴雨标准为 10年一遇 3h— 6h最大降雨量、小型蓄排工程防御暴雨标准为 10年一遇 24h最大降雨量。 该流域综合治理的坡面整治主要布设在坡改粮梯:图斑号 3401,坡面面积为 ;图斑号 295,坡面面积为 ;图斑号为 167,坡面面积为 ;斑号 176,坡面面积为 ;图 斑号 1131,坡面总面积为。 以图斑号 167作 为典型进行设计、校核: 该坡面面积为 ,规划石坎梯地。 土壤为黄棕壤土,其土壤入渗强度 ,根据 10年一遇 1h最大降雨量 ,计算10min最大降雨强度。 则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用公式 Q=F(IrIp)/6 式中: Q— 设计地表最大径流量, m3/s; Ir— 设计频率 10min最大降雨强度 ,mm/min; Ip— 相应时段土壤平均入渗强度 ,mm/min; F— 积雨面积, hm2。 经计算,该坡面最大降雨时产流形成地表最大径流量为 ,其中 ,尚有 取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进行防治:设置 坡面截水沟和 排水沟,根据地貌现状排水沟比降为 5%,按照公式 A2 式中: A2— 排水沟断面面积, m2; Q— 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 m3/s; C— 谢才系数; R— 水力半径 ,m; i— 排水沟比降 ,一般取 2%左右。 其中 R= A2/χ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石泉县中坝河项目区中坝河小流域初步设计 19 χ — 排水沟断面湿周, m C=R1/6/n n— 糙率。 进(溢)流口复核用公式 3/2 式中: M— 流量系数,采用 ; Q— 进(溢)流口最大流量, m3/s。 g— 重力加速度,。 b— 堰顶宽(口宽) ,m。 h— 堰顶水深 ,m。 经计算需设置排水沟为 3条,总长 1500 m,选用定型预制 C23U40型 U型渠。 8hm2的坡改梯种植作物类型为旱作物 , 建桑园 ,按农田灌溉制度计算用水量,需水总容量为 4300m3,现场斟测可配置蓄水池(窖) 5口 , 容量为 3000m3的堰塘 1口需进行池壁防渗、放水卧管改造。 依此方法对余下几处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工程措施进行设计校核,分别按照以下相应的原则进行布设: 坡改梯 流域内共规划坡改 粮 梯 49hm2,其中: 石坎 42 hm2, 土坎 7hm2。 坡改粮梯主要规划在 图斑号 3401,坡面面积为 ;图斑号 295,坡面面积为 ;图斑号为 167,坡面面积为 ;图斑号 176,坡面面积为 ;图斑号 1131,坡面总面积为。 ⑴布设原则 ①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因地 制宜,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坡面水系、田林道路和梯田综合配套,优化布设。 ②坡改梯的选址符合“土质较好、坡度相对较缓、距村庄近、交通便利、位置低、邻近水源的 25176。 以下的坡耕地”的原则。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石泉县中坝河项目区中坝河小流域初步设计 20 ③梯地类型的选用根据坡耕地的立地条件确定,取石料方便时实 施石坎梯地,在取石料不便的坡耕地实施土坎梯地,结合当地群众施工技术、劳动力情况、施工条件带来的施工难易程度、工程造价因素综合考虑,石坎梯地布设在 15176。 以下的缓坡地,土坎梯地布设在 15176。 ~ 18176。 的坡地内实施。 ④地坎布设需顺山坡地形,水平等高,大弯就势,小弯取直,便 于耕作,且坡度适当。 埂坎材料就地取材,埂坎面积占耕地面积较少。 ⑤田面宽度保证在 6m 以上(设计石坎梯田田面宽度 7m,土坎梯田田面宽度 6m),田面水平,纵横坡度在 5176。 以下。 断面设计见插图 NO- 1。 ⑵设计标准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1996)规定和本章“设计依据和标准”,参照《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技术手册》有关要求,进行本流域规划梯田的设计。 ⑶断面设计 水平梯田断面要素关系为: 田坎高度 H= BxSinθ 原坡面斜宽 Bx= Hcosθ 田坎占地宽 b= Hctgα 田 面毛宽 Bm=Hctgθ 田坎高度 H= Bmtanθ 田面净宽 B= Bmb=H(ctgθ ctgα ) 式中:θ — 原地面坡度; α — 梯田田坎坡度 (石坎 85176。 、土坎 65176。 ); Bx— 原坡面斜宽 除以上因素外,田边应有蓄水埂,高 m~ ,顶宽 m ~ ,内外坡比 1:1。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石泉县中坝河项目区中坝河小流域初步设计 21 表 3— 2 坡改梯的断面设计要素如下表 单位: m 图斑编号 田坎坡度α 地面坡度θ 图斑 面积 改造情况 田坎高度H 原坡面斜宽 Bx 田坎占地宽 b 田面毛宽 Bm 田面 净宽 B (176。 ) (176。 ) (hm2) 石坎 土坎 3401 75 11 石坎 295 75 12 石坎 167 75 13 石坎 176 75 15 石坎 2 1131 65 14 土坎 2 ⑴ 规格要求 根据流域实际情况,石坎梯地可将地坎外侧做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