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这两个转变在旅游产业里的任务都是非常繁重的。 中国的旅游发展基本上是靠外延的扩大 ,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来支撑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因此 ,市场环境好的 时候企业效益高 ,市场环境差的时候企业效益下降 ,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也缺乏真正的竞争力。 所以 ,完成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今后最重要的一个任务。 除了增长方式的根本之外 ,还有两个主要原因 : 一个是市场环境的原因。 由于在旅游发展早期保持了比较高的效益 ,形成了比较好的投资回报 ,所以资金大规模流入。 第二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问题。 很多项目的投资者、决策者不考虑投资回报 ,也不考虑科学决策的问题 ,因为这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从政绩的动机和接待基地的动机等等出发 ,要把这个项目建起来。 非经济因素和非旅游因素在旅游发展的决策过程中起 着很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项目投资决策中 ,是很普遍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 ,如果不倡导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不下功夫来解决这个问题 ,将来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成问题。 而且从旅游企业来说 ,和工业企业相比 ,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 ,就是旅游项目搞完之后一般转不了产 ,因为旅游在国民经济产业链条里是下游产业 ,所以旅游企业倒闭都没有意义。 通过企业倒闭的方式只能解决个别企业的问题 ,宏观方面实行结构性的调整的意义不大 ,我们只能在开拓客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才行 ,这就是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从发展趋势来看大概有以下几个 : 大规模投入的 势头减缓 ; 市场开拓的力度普遍加大 ; 效益的观念普遍加强 ; 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会逐步好转。 通过几个方面的努力 ,也通过几个方面趋势性的发展 ,旅游行业完成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 中国旅游业将开拓知识化管理之路。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13 旅游经济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知识经济 ,至少是最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行业。 所以 ,知识化管理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突出文化性竞争将是中国旅游业的新亮点。 从旅游企业在市场上运作的角度来说 ,第一个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 ,这是最低层次的也是最普遍的竞争方式 ; 进一步上升到质量竞争 ; 达到最高层是文化竞争。 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 ,旅游企业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 ,旅游者进行旅游 ,本质上也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 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经营的过程之中没有文化就谈不上竞争力 ,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对于文化性的认识也应该越来越清楚了。 追求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 ,也在逐步成为共同的行为。 国际化发展模式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 ,20 多年来 ,在旅游发展模式上 ,我们走的是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道路。 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 ,旅游需求大体是先国内旅游 ,后入境旅游 ,再出国旅游 ,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大体是按照这一顺序达到合理布局 ,逐步展开 ,档次提升 ,产业升级。 而中国是以解决最短缺的外汇资源为起点 ,超前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楔入一块国际化内容 ,客观上也成为国家赶超战略的组成部分。 20 多年的发展 ,达到了设想的初衷 ,也不可避免地遗留下一些问题。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国内旅游开始兴起 ,突飞猛进 ; 近几年 ,出国旅游方兴未艾。 使中国旅游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也为我们在新世纪开创国际化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旅游业发展将走向规范的法治之路。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建立规范的法治体系是旅游发展 的基础 ,是重要的保障 ,也是发展的大趋势。 大中华旅游圈的兴起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大中华旅游圈这个概念可以分三个层次 : 第一个层次是现实的层次 ,就是内地和香港、澳门。 现在这样一个现实的、基础的大中华旅游圈已经形成了。 第二个层次就是进一步发展 ,形成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旅游圈。 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14 第三个层次就是世界华人经济圈。 所谓世界华人经济圈就是海外华人一共六千万 ,六千万华人拥有的资产总额是二万亿美元 ,这个总量就构成一个大范围的大中华旅游圈的概念。 在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中 ,这三个层次的概念实际上也是我们一步 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 、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独特性强、聚集度高、开发潜力大。 贵州是我国旅游地类型最丰富、聚集度较强的地区,无论是自然旅游地、历史名胜旅游地、城市观光旅游地,还是民族风情旅游地,都是应有尽有,而且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位也非常高,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喀斯特地貌等有些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垄断性,如黄果树瀑布、织金洞、荔波小七孔、梵净山、遵义会议旧址等都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的聚居区山水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姿,极具开 发潜力。 贵阳、遵义等城市更是因城市历史悠久、城市环境优美、城市形象各具特色、城市经济繁荣发展而在旅游市场上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贵州独具特色的黔味饮食文化、丰富的物产(名酒、山野特产、民族工艺品等)更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力保障。 气候条件好,四季宜旅游。 气候对所有户外活动都有影响,对观赏性旅游活动主要在于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而对运动性旅游活动的影响则主要是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活动质量。 另外,适宜的气候也是一种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尤其是吸引度假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贵州省属于多阴雨的高原中亚 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如全省大部分地区最冷月( 1 月份)平均气温多为 3— 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 6— 8℃,最热月( 7 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在 22—26℃之间,没有国内同纬度东部地区那样的酷热天气,因此,我们可以说,贵州省几乎可以常年开展旅游活动,更是开展亚高原度假旅游极具潜力的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15 地方。 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业大省。 客观分析贵州旅游业的现状 ,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 : 贵州是旅游资源的大省 ,但从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上来看,贵州并不是一个旅游业大省。 毗邻贵州省的云南省 ,其旅游资源 类型与贵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都以“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取胜 ,但云南旅游搞得红红火火 ,已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资料 ,在旅游收入和人数等方面 ,云南已进入全国前十名。 而有着更为广阔的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省份的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滞缓 ,与其资源丰富程度极不相称。 在“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正在成为中西部各省共识的今天,如何将贵州省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影响贵州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 ●贵州省旅游业尚未 建立起自己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没有形成区域知名旅游品牌系统; ●旅游策划、旅游营销经验、水平与能力的缺乏; ●政府、景区、旅游企业的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综观周边省、市、自治区,云南、广西已经是旅游业大省,四川、重庆、湖南的旅游经济总量也要比贵州高出一倍或几倍,如果贵州能够树立起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丰富旅游产品,进入周围省区的旅游者就会向流向贵州,但因为周围省、区旅游产品都比较丰富而且有特色,贵州建立自身旅游形象和区域精品旅游品牌系统的难度也就更大。 三、 贵州省旅游 市场需求现状 客源地分布 外省 入黔游客同比增长 %,排在前 15位的客源省份及占省外游客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16 的比重分别是:重庆 %、四川 %、云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浙江 %、湖北 %、山东 %、福建 %、上海 %、江苏 %,河南 %、江西 %、北京 %;同时客源市场半径不断延长,陕西、山西、辽宁、天津等省市已经成为我省新的客源市场增长点。 傅迎春说,这表明,随着旅游产品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节庆活动不断增多,贵州旅游资源产品在省内 外市场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市场机遇 世界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青海旅游业大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外部旅游市场环境,而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求特、求险的多元化旅游需求,更使 贵州 的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 1) 、世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 WTO)的统计, 1996 年全球旅游人数达 亿人次,总收入 4227 亿美元。 1999 年国际旅游人数 亿人次,创汇 4550亿美元。 三年中,旅游人数净增 5830 万人次,旅游创汇净增 323 亿美元。 20xx 年全球国际旅游者达到 亿人次,创 汇 4550 亿美元。 20xx 年全球国际旅游者达到 亿人次,较上年净增 3200 万人次,旅游创汇达到 4760亿美元,较上年净增 210 亿美元,分别增长 %和 %。 世界旅游组织的《 20xx 年旅游业展望》预测,到 2020 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 16 亿人次,国际旅游业的总消费将达到 2万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将以年均 %速度增长,收入以 %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同期世界财富每年增长 3%的最大可能速度,亦即未来 20 年内全世界旅游人数净增 亿人次,创汇净增 ,其增幅远大于过去的 20 年,而且 是前所未有的在原较大基数基础上的高速增长阶段。 2020 年十大旅游客源输出国为德、日、美、中、英、法、荷、加、俄、意(见图),十大客源国出游总人数届时将占全球出游人数的 %。 综合看,国际旅游将成为世界最大产业和全球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丹寨县龙泉山万亩杜鹃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17 业,旅游业连同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已被预测为 21 世纪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基于年均 %的消费需求保守估计,世界旅游理事会预计到 20xx 年,全球旅游业将产生:国内旅游总产值 8 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 %; 万亿美元的消费占个人消费的 %; 万亿美 元的资本投资占全球投资的 12%; ;在就业方面,世界旅游理事会预计, 20xx 年的世界旅游业将提供 9800 万个就业机会,使到 20xx年前共提供 23100万个就业机会,占全球就业人数的 %。 ( 2) 、 贵州 的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无论 是 对旅游企业还是 对 旅游 管理的 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旅游业转型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