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盘注射模具的设计_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130喷嘴形式自锁式保压力/MPa40~50喷嘴温度/℃250~260注射时间/S0~5料筒温度/℃/前段255~265保压时间/S20~50料筒温度/℃/中段260~280冷却时间/S20~40料筒温度/℃/后段240~250成型周期/S50~100第三章 零件模具设计第三章 零件模具设计将质量为400g的支架中间盘采用注射工艺加工出来,对中间盘注射模具进行设计,在保证成型循环时间和不良品率最低的前提下,保证制品预定的性能。 制件的工艺参数及形状特征见后几章所述。 此次设计的主要目的:中间盘是某产品的一个零件,通过对中间盘的注射成型分析,可以学习到一些塑料材料的基础知识,注塑模具知识,以及相关的表面处理加工工艺等。 设计的主要任务有:●搜集整理有关塑件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等相关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分析塑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要求。 ●分析成型工艺资料●选择成型设备●拟定模具结构方案●方案讨论与论证●绘制模具装配图●绘制模具零件图由材料的性能特点, g/cm3,由Pro/ENGINEER 2003可以算出零件的体积和质量,如图1。 则可计算零件的体积为:=零件质量为:=图31 Pro/ENGINEER 2002计算(1)模架概述模具设计主要是形成产品外形的凹、凸模零件以及开模和脱模方式的设计,为了简化模具设计周期,还有标准模架可供设计者选用。 塑料注射模模架国家标准有两个,即《塑料注射模中小型模架及技术条件》(GB/T —1990)和《塑料注射模大型模架》(GB/T —1990)。 前者适用于模板尺寸小于560mm900mm;后者的模板尺寸为(630mm630mm)~(1250mm2000mm)。 (2)模架的选择将重要零部件绘制完全,即初步确定了模具的最小边缘尺寸,并以此确定模架的各方向尺寸。 建议尽量选用标准模架,可加快模具设计进度,减少工作量,降低模具成本。 根据模具成型方案可初选模架,模架的大小是由模芯的大小来确定的,模芯的大小是162。 20020mm,根据经验数据和模架库的选择,再加上抽芯机构的摆放位置,选取模架大小为546546mm。 模架的型式如图所示。 根据估算的制品质量401g以及PA66材料的工艺特性,参考《塑料制品及其成型模具设计》教材第30页,初选SZ800/3200卧式注塑机,其技术参数如下:表1 SZ800/3200卧式注塑机技术参数名称参数名称参数理论注射量840cm3/oz拉杆内间距600600mm螺杆直径67mm开模行程550mm注射压力最小模厚300mm注射速率260g/s锁模形式双曲轴塑化能力28g/s定位孔直径160mm螺杆转速10125r/min喷嘴球半径20mm锁模力2000KN喷嘴口径4mm图32以容量计算时V总≤ηV注 ,式中:V注—注射机最大注射容量 cm3;V总 —成型塑件与浇注系统体积总和 cm3;η—最大注射容量的利用系数,~。 ∴V注≥V总/=以质量计算时M总≤η M注 ,式中:M注—注射机最大注射质量 g;M总—成型塑件与浇注系统质量总和g;η—最大注射容量的利用系数,~。 ∴M注≥M总/~M总/=401/~401/=~∴注塑机符合要求。 锁模力为注塑机锁模装置用以夹紧模具的力。 所选注塑机的锁模力必须大于由于高压熔体注入型腔而产生的胀模力,此胀模力等于塑件和浇道系统再分型面上的投影与型腔压力的乘积。 即:FPA/1000F—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KN);P—熔融型料在型腔内的压力(MPa );(20~40Mpa)A—制品及流道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mm)制品和流道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为:A=S圆盘3S扇孔S中孔+S流道= +3=F=PA/1000=30所选用的注塑机的锁模力的为3200kN KN ∴选用SZ800/3200卧式注塑机是符合要求的。 ①喷嘴尺寸注塑机SZ800/3200的喷嘴球半径为R1=15 mm ,主流道始端球面半径取R2= ,则注塑机喷嘴球与主流道始端球面半径吻合,R2 R1,以利于同心和紧密接触,主流道内凝料能顺利脱出。 注射机喷嘴孔直径d1=4mm,主流道孔始端直径d2=,d2 d1, 以利于塑料熔体流动。 图33 喷嘴与主流道配合图②定位圈尺寸SZ800/3200卧式注塑机的定位孔直径为Φ160mm,,注射模端面凸台径向尺寸与定位孔呈间隙配合,便于模具安装,并使主流道与喷嘴同心,所设计的定位圈是符合要求的。 注射机移动,固定板台面上有许多不同间距的螺丝孔,用于装固模具。 本模具为中、小模具,采用压板固定。 注塑机开模行程是有限制的,取出制件所需开模行程必须小于注塑机最大开模距离。 SZ800/3200卧式注塑机为双曲轴锁模,注塑机最大开模行程与模厚无关,由曲轴连杆的最大行程决定。 SZ800/3200卧式注塑机移模行程550mm,拉杆间距为600600(mm)。 S≥H1+H2+5~10 mm (取8 mm)式中:H1—塑件推出距离 ;H2—塑件高度(包括浇注系统)。 流道高度H流=126mm,塑件高度H塑=38mm,所以塑件高度H2=164mm。 推出距离H1应大于动模型心的高度H1=45mm,取H1=80mm。 ∴开模行程S= H1+H2 +8=164+80+108 mm=352 550mm∴校核合格。 图34 塑件模具截面图、作用及设计要点 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进料浇口和冷料穴组成。 浇注系统用以将熔融状态的塑料粘流体经注射机喷嘴在高温、高压和高速状态下,通过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 浇注系统的设计是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注塑成型周期和塑件质量(如外观、物理性能、尺寸精度等)都有直接影响, 故设计时要使型腔布置和浇口开始部位力求对称,防止模具承受偏载而产生溢料现象,而浇口的位置也要适当,尽量避免冲击嵌件和细小的型芯,防止型芯变形,浇口的残痕不影响塑件的外观。 概括说来,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教材《塑料制品及其成型模具设计》第117页:1) 浇注系统力求距型腔距离近、一致,并首先进入制品的壁厚部位,不宜直冲型芯(尤其是细小型芯)镶件块;应避免产生熔结痕,利于排气。 2) 其位置力求在分形面上,便于加工并易于快速,均匀,平稳地充满型腔,主流道入口应在模具中心位置;3) 有利于制品的外观,并易于清除。 当产生矛盾无法处理时,可协商修改制品构造。 4) 对大型制品和功能性制品,力求用模拟软件分析充填过程,以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