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加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便利。 三 、其他条件 中药材为药用植物,对水、温度、土壤、气候等环境要求不高,既能在高寒山区轮歇地和瘠壤地正常生长,也可在一般耕地上栽培,人工规范化种植条件下药材亩产稳定。 中药材种植 效益明显,投资回报率高, 猪苓 、甘草已在 峡联村 试种成功 ,所以该项目易于被当地群众接受和推广。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产品简介 猪苓 (英文名称: grifola) 猪苓别名:野猪粪、地乌桃、猪屎苓、猪茯苓使用提示:内服:煎汤, 9至 15 克,或入丸、散。 本品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 真菌。 子实体大或很大, 肉质 、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 35cm。 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 鳞片 ,宽 14cm。 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 后草 黄色。 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 24 个。 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 710μm。 经济价值: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 其地下 菌核 黑色、形状多样,是著名 中药 ,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 含猪苓多糖 11 (glucan),试验抗癌。 猪苓为多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 猪苓生于林中树根旁或腐木柱旁,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后 4 至 5 年秋冬检查,如果萌发的白头很少,或不再萌发凇芩,并出现腐烂现象时,应于次年 3 至 5 月及时采挖翻栽,收获后选出灰褐色、核体松软的菌核留作芩种。 取色黑质硬的老芩作药用,及时晒 干,除净泥土。 猪苓菌核呈不规则块状、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 5至 25 厘米,直径 2至 6厘米。 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 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性,气微,味淡。 个大,外皮黑色,断面色白,体较重者为佳。 【猪苓】 Zhuling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的根上。 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云南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去泥沙,晒干。 切片入药,生用。 甘草 (药材名称: Radi* Glycyrrhiza),是 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呈圆柱形,长 25~ 100cm,直径~。 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具有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 气微味甜而特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 12 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是植物界抗干旱的能手,斗 风沙的先锋。 二、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对中药发展的重视,中医药将全面走向世界。 目前,我国中成药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年销售额已从 1980年近 1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 1000多亿元,天然植物药品是目前国际市场的热点,年增长率超过 10%,到 20xx年,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的贸易将突破 3000 亿美元,中药市场需求量大。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群体。 本项目产品均属于中成药制品中用量较大品种,其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近十年来,各中药材价格稳中有升。 据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加入 WTO 以及中医药被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所接 受,地道中药材的需求量将以每年 10%的速度递增。 上述产品作为用量大且野生药材产量下降的大宗药材品种,其增长幅度将会高于平均水平,只要严格按照 GAP 标准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质量好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 三 、生态改善 本项目中药材种植采用 GAP 标准生产技术,化肥用量少,农药用量少且为低毒易分解低残留品种,能有效避免土壤、水体、空气污染,故该项目对实施地的生态保护有积极作用。 四 、经济发展 项目建成后与种植 大麦 比较,农民平均每亩地可增收 1000元;基地建设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发展、繁荣与 13 稳 定;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 1)根据市场需要,按照集约化、企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经营模式,定向建设基地。 ( 2)加工厂要以现有条件为出发点,注意节约,因地制宜。 ( 3)生产工艺的制定,不仅要注意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还要同时企业考虑将来的发展,要求在功能和总平面布置上力求简捷流畅。 ( 4)扶持 专业合作社 ,创造名牌产品,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有数量、有质量、有效益的新型产业。 ( 5)将项目建设与增加 农民收人紧密结合。 ( 6)将项目与示范推广,并辐射、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 7)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 ( 1)基地建设原则: 1)基地要建设在立地条件好,适宜中药材生长的地方。 2)尽量集中连片建设,便于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与管 14 理。 3)基地要建在无公害的立地环境中。 4)交通、供电、供水条件良好。 ( 2)初加工厂建设原则: 1)设计中要广泛采用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工艺技术。 2)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执行标准进行设计。 3)主要设备的选型以围 绕质量目标和经济目标进行的原则。 4)坚持“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 5)环保、消防、安全卫生设施,要贯彻“三同时”原则。 建设规模 ( 1)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1000 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