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的现状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数学的负担大小 ( 3)多达 56%的学 生支持数学课堂减负 通过对附录 1 第 611 题的统计发现 56%的学生支持减负, 3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10%的学生不支持减负,见图 23。 中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的现状研究 —— 以达州市几所中学为例 5 图 23 学生对减负的态度 ( 4)减负的效果 从对附录 1 第 1216 题的统计可以发现实施减负后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明显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见表 21。 表 21 减负的效果 选项 项目 A B C D 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20% 63% 17% 0 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40% 57% 3% 0 掌握并熟练运用数学公式 26% 57% 17% 0 数学课很少出现拖堂现象 66% 34% 0 0 能自由安排课外时间 26% 54% 17% 3% 教师调查结果 ( 1)只有 23%的教师支持数学课堂减负 从对附录 2 第 13 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23%的教师支持减负,认为减负有用; 34%的教师不清楚减负是否有用, 43%的教师不支持减负,认为减负无用,见图 24。 中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的现状研究 —— 以达州市几所中学为例 6 图 24 教师对减负的态度 ( 2)教师实施减负的具体情况 从(附录 2 题 3)调查得出,在减负实施方面, 4%的教师能做到完全实施; 18%的教师能基本实施, 63%的教师很少实施, 15%的教师没有实施,见图 25。 图 25 教师实施减负的具体情况 ( 3)实施减负的具体举措 从(附录 2第 410 题)的数据结果分析,可以分成四个小的方面来体现教师在实施减负提质的过程中做到以下举措的情况。 ①课后作业能做到精心设计、分层设计、及时批改讲评情况:一直都是只占 13%,多数时间是占 42%,偶尔能做到占 30%,没有做到的占有 15%。 ②精心备课、教学目标明确、能突出重难点情况:一直都是占 31%,多数时间是占 35%,偶尔能做到的占 23%,不能做到的占 11%。 中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的现状研究 —— 以达州市几所中学为例 7 ③课堂提问能做 到精简、有效合理情况:一直都是占 25%,多数时间是占 56%,偶尔能做到的占 14%,不能做到的占 5%。 ④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多次组织的占 0%,偶尔组织的占 3%,极少组织的占 78%,从没组织的占 19%。 ( 4)实施减负提质后的效果 从(附录 2 第 1113 题)调查结果显示,减负效果非常好的占 10%,减负效果良好的占 58%,效果不明显的占 26%,没有效果的占有 6%,见图 26。 图 26 减负提质的效果 调查结论 下面将调查研究归纳如下: ( 1)中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并不高,大 多数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太过枯燥,课堂气氛太过沉闷。 支持数学课堂减负的学生占到了 56%,说明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能够减轻在数学学习上的负担,也说明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确实存在负担过重现象。 通过“减负提质”的实施,中学生学习负担明显减轻, 97%的学生基本能够自由安排自己的空余时间,并且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逐渐上升,整体数学成绩有所提高。 ( 2)“减负提质”虽然提出了很多年,但就现目前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 大多数学校只提出了口号但并未落实到实处, 88%的老师几乎没有在教学中实施“减负提质”, 43%的老师并不赞同数学课 堂“减负”,他们认为“减负”并不能真正达到“提质”。 大多数的教师能做到课前精心备课,但只有少数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对课堂提问还不能做到精简、有效、合理。 ( 3)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学习负担过重。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学习数学没有技巧,对数学概念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②课后作业过多,并且出现重复现象,数学习题没有层次,出现过易或过难现象;③数学考试过于频繁,各种各样的考试让学生苦不堪言;④课后包括周末和寒暑假还要参加专门的数学培训班或者请家中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的现状研究 —— 以达州市几所中学为例 8 教补习数学,没有时间休整和放松。 ⑤ 大多数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困难,对于老师讲的知识听不懂,在数学上面花的时间远多于其它学科。 ( 4)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并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将自己的知识实践自我的最佳途径。 但目前中学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寥寥无几。 第三章 案例研究 高效数学课堂案例分析 探寻优秀课堂的标准,区分优秀与常态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是每一名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堂优秀的课堂应该是有效的。 通俗的讲,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进行教学,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大的效果。 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 识 [7]。 下面先分析一节课例。 【教学案例】课题: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教师:达州市宣汉县第二中学高一年级 L 老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函数的图象,请同学们告诉我正弦函数的图象是怎样作的。 生:将坐标轴上的单位圆等分为 12 份,接着作正弦线,然后将角所对的正弦线向右平移,再将这些正弦线的终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最后将函数的图象以 2 个单位长度向左向右平移。 (二)提出问题 师:那么 通过类比,我们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得到正切函数的图象呢。 要作出图象,首先应该确定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正切函数是不是周期函数。 如果是,那么周期为多少呢。 请同学们对这些问题分组讨论。 (三)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10 分钟,讨论结束后,由同学回答,然后老师进行说明) 生:可以用单位园作正切线的方法得到正切函数的图象,定义域为 中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的现状研究 —— 以达州市几所中学为例 9 2x x k k z    ,正切函数是周期函数,周期为 。 (四)教师点拨 师: 我们知道 sintan cosxx x , cosx 作为分母不能为零,所以2x k k z   ,因 此 正 切 函 数 的 定 义 域 为2x x k k z    。 我 们 由 诱 导 公 式t a n ( ) t a n ( , , )2x x x R x k k z     且可知  是 t a n ( , , )2y x x R x k k z    且的一个周期。 但是  是不是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下面请同学们告诉我作正切函数图象的步骤,通过图象来观察。 (由学生论述作图步骤,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生:先将单位圆右半圆等分为 8 份,接着作正切线,再将角所对应的正切线向右平移,最后将这些正切线的终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 ta n x 22yx    ,的函数图 象。 师: 通过图象我们知道正切函数的周期为  ,根据正切函数的周期性,我们把图象以 个单位长度向左向右平移得到正切函数 t a n ( , , )2y x x R x k k z    且的图象,并把它叫做“正切曲线”,根据图象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奇偶性、单调性、对称中心,然后告诉我你们讨论 出的结论。 (学生讨论 10 分钟,论述得出的结论) (五)得出结论 生:①定义域: 2x x k k z     ②值域: R ③周期: T  ④奇偶性:奇函数 ⑤单调性:在开区间 ( , )22x k k k z     上单调递增 ⑥对称中心: ( ,0)2k (六)课堂练习 比较 13tan( )4 与 17tan( )5 的大小。 中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的现状研究 —— 以达州市几所中学为例 10 讨论函数 tan( )4yx的性质。 【分析】 该节课经历了“复习导入、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课堂练习”六个环节,基本实现了“掌握正切函数的性质,认识并会画正切函数的简图;学 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的教学目标。 复习导入一方面起到引起学生回顾关于三角函数概念、图象、性质等已有认知,激活知识固着点;另一方面考察学生关于正切函数的最近发展区,为引出本节课所学知识“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做好认知铺垫。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切函数图象及性质, 然后自己总结来加深印象,体会函数性质与图 象 之间的关系,即数形结合思想。 最后的课堂练习,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起到了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整堂课学生讨论、汇报、课堂练习总时间多达 30 分钟。 课堂时间分布合理, 教师较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合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