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浅析 7 经济实力优势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 ,中国 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有中国缩影之称的河南,其经济发展也有 了长足进步。 近年来, 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起到了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总体对比 ,在中部省份的城市群中 ,中原城市群 的经济实力最强。 中部的城市群中,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与长株潭城市群实力排在前三名。 与 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相比,中原城市群经济实力领先较为明显。 下 表 中 , 采用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最近三年三个城市群的 GDP 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表 2— 2 中原、武汉、长株潭三个城市群 GDP 对比(单位:亿元)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中原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 数据来源: 20xx 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中 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0xx 年的 GDP 分别是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 倍和 倍, 20xx 年的 GDP 分别是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 倍和 倍, 20xx 年的 GDP 分别是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 和 倍。 从 组成城市群的 个体城市来看,中原城市群的 9 个城市在中部地区 经济实力大都相对较强。 近年来 在 我国 每年的 GDP 排行前 100 名城市中,中原城市群 的入围 城市 数量在中部三大主要城市群中 一直处于领先。 仍然采用 20xx 年、 20xx年、 20xx 年这 三年三个城市群入围中国城市 GDP 前 100 名的城市数量进行 比较。 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在 20xx 年 进入 GDP 排行前 100 强的城市数量分别是 6 个、 1 个和 4 个, 20xx 年 进入 数量分别是 6 个、 1 个和 5 个, 20xx年与上一年数量 与上一年持平。 总体来看,中原城市群内的城市在省内和中部地区大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交通优势 河南 自身 具有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自古以来就 是我国人民南来北往 的必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浅析 8 经之地。 中原城市群包括了河南地区经济最活跃,交通最便利的九个城市,更具有 其它区域无法比拟的 优势。 铁路方面 , 国家铁路干线京广、陇海、京九、宁西、焦枝、焦新、新荷、候月以及孟宝、新密等支线在境内交汇,还有漯阜、汤台等地方铁路。 构 成了”三纵三横“铁路交通网体系。 至 20xx 年底,河南全省铁路正线营运里程达到 公里。 同时,郑州北站 是 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火车 站是 全国八大客运站之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基础,使河南同 全国各地的联系 都非常紧密,从而使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拥有十分优越 的区位优势。 公路方面 , 截至 20xx 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 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 公里 /百平方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 5196 公里;干线公路 万公里;农村公路 万公里。 国家规划的 高速公路网河南段已全部建成,有 17 个省辖市已形成高速公路“十字交叉”,有 4 个省辖市已形成绕城高速,全省有 94%的县 通达高速公路;全省普通干线公路通车里程已达 万公里,位居全国第四 ,并于 20xx 年 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村村通”。 目前,以郑州为中心, 3 小时可以到达全省任何一个省辖市, 6 个小时可以到达周边 6 省任何一个省会城市。 航空方面,中原城市群已经有新郑和洛阳 2 个民用机场。 其中洛阳民用机场是全国 净空条件最好的 民用机场之一 , 全年可飞天气 350 天以上,并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 、香港、日本冈山等 多 条 国内和国际 航线,使洛阳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具有现代化立体交通条件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新郑国际机场是 国内干线运输机场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 ,年旅客保障能力 1200 万人次,高峰时每小时可以让 4100名旅客同时进出郑州机场。 现有 20 多家航空公司开通郑州航线 61 条,并开通有俄罗斯、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不定期包机和香港、澳门的定期包机航线。 新郑国际机场是全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 中原城市群的铁路、公路与航空一起构成了一张立体交通网, 不仅加强了了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 的联系,同时紧密了中原城市群与 外部经济的联系,促进了中原城市群经济的 快速发展,对实现中原城市群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大工业优势 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浅析 9 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 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 在当代 世界各国 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一些人的眼中,河南一直是个农业大省,与工业大省相距甚远,其实不然。 河南不仅仅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工业大省。 省委书记徐光春曾深情地说:“河南已不是印象中的‘古、土、穷 ’,而是‘新、活、亮’;不是全国的‘中不溜儿’省,而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大省;不是‘随大流’的省份,而是 快速成长的省份;不是封闭保守的省份,而是开放、开明、开通的省份 ”。 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市场 的主要原料有 90%来自河南,全 国每 10 台彩电有 7 台使用的玻壳来自安彩。 中铝河南分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氧化铝厂,双汇集团是全国食品工业 500 强之首。 另外,还有郑州宇通、神马实业、风神轮 胎、洛阳一拖、许继集团等,在各自的行业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全国之最。 河南是 全国第 7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突破千亿元大关的省份,这一成绩超过 中部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 4 省的总和。 中原城市群的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的比例基本稳定在 60%以上,并且在 20xx 年金融危机中仍然保持了稳步增长。 如此强大的工业基础,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使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强有力的工业支持和财力支撑。 支柱产业优势 铝工业 优势 铝工业是河南 省 的 优势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以铝工业为主的有色工业是河南省着力培育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支持和发展,河南省电解铝和氧化铝产量不断扩大,铝加工深度逐渐 提高,铝工业 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集中表现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业链条得到延伸;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企业优势更加突出;全省电解铝产量 和 氧化铝产量 均居全国第一位;铝加工材料 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中铝中州分公司、河南分公司的氧化铝产能分别达到 150 万吨和 130 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 全省 18 家电解铝企业平均产能达到 12 万吨,是全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浅析 10 国平均水平的 倍。 伊川电力、焦作万方、神火集团、新安万基等四家企业产能超过 20 万吨,其中伊川电力电解铝产能达到 40 万吨, 居全国第一位。 河南明泰铝加工产量达到 13 万吨,居国内第二位,其中铝箔产量达到 万吨,居国内首位。 煤电铝一体化使骨 干电解铝企业综合成本下降,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20xx 年末,河南 省电解铝平均电价低于全国平均电价 元 /千瓦时,吨电解铝综合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600 元左右。 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研究,河南铝工业企业 成功开发出 140 多个氧化铝品种,有效地满足了化工、建材、机械、电子、医药、环保领域的需求,而且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国防等高精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食品工业 优势 食品工业 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省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突出,食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选择食品工业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体现了比较优势发展原则。 做大做强食品工业,能够有效地为农产品转化打开通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在中部六省份中,河南的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占中部地区 食品工业 销售收入总和的 42. 9%。 20xx 年,全省食品工业产值达 3676 亿元,居中西部之首,而这些食品工业 大都集中在中原城市群内。 中原城市群在多年的发展竞争中,创出了一批象双汇、白象、南街村、三全、思念等在国内甚至国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的食品名牌产品。 在 20xx 年 的金融危机中,全球的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特别是制造业受到的 冲击 较为严重。 而食品工业却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发展。 20xx 年 09 月 河南省政府印 发的《河南省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 说明: 把食品工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产业 , 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工业强省 , 实现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 和“世界餐桌”的跨越。 3 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浅析 11 近些年来,中原 城市群凭借自身优势 得 到 了 快速的发展。 但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 ,中原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资源的不足和浪费 水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其 承载 能 力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河南的水资源 形势十分 严峻。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如果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 1000 立方米,表明该地区已经触及了缺水的警戒线;如果水资源的人均 占有量只有 500 立方米,则标志着这一地区已处于严重缺水状态。 我省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 位,人均水量和亩均水量在 400 立方米左右,只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 1/6,不足世界平均数的 1/25,属于严重缺水省份。 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用水增长很快, 正常年份 缺水 40 到 50 亿立方米, 干旱年份缺水量更大。 在供水生产能力方面,中原城市群为 555. 40 万吨 /日,低于中部的长株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甚至低于皖江城市带。 水资源的“瓶颈”制约因素显得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