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矿510采区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20m,年推进度 500m,计算出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 A0 A0=Llmγ K =500179。 120179。 179。 179。 =(万 t/a) 按下式计算出采区生产能力 A A=nA0BK =1179。 179。 179。 1 =95 万 t/a) 取 A=90 万 t/a 进行设计 采区服务年限 T= =( a) 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 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煤层赋存条件 矿井批采的可采煤层有 2层,分别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的 5煤层,全区发育,平均厚度分别为 、 ,煤层倾 角一般在 5~ 15176。 ,煤质中硬,煤层顶底板较稳定,局部节理发育,易发生破碎冒落。 其中 5 号煤层厚度较大,煤层夹矸 2~ 5 层。 井田内地质构造简单。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 5煤层为自燃煤层。 23 可选的主要采煤方法 ( 1) 分层铺网采煤工艺是我国开采厚及特厚煤层的主要采煤方法之一,在大中型矿井得到普遍采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这种采煤方法存在明显缺点。 巷道系统复杂,巷道掘进率高,巷道的掘进与维护费用高;分层开采时要铺设人工假顶,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矿井的生产成本;下分层开采不仅单产低、效率低,而且 下分层在假顶下开采,顶板难于管理,开采困难较大;煤层厚度变化时容易丢煤。 ( 2)普通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是上世纪 70 年代初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采煤方法,是集团公司目前各矿井的主要采煤方法,在工作面开采、顶板管理、设备修理、工作面搬家、过断层、处理漏顶等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 产量一般为 50~ 80 万 t,少数综采队年产量突破 100 万 t,采高一般在 ~ 之间。 ( 3) 放顶煤综采采煤法近 20 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国内放顶综采开采技术、设备配套技术已趋成熟。 放顶煤液压支架已发展到 30 多个架型。 20xx 年兖煤集团兴隆庄矿综放工作面年产量已突破 600 万 t。 同煤集团公司于 1992 年在煤峪口矿上马第一套综采放顶煤设备,同煤集团现已采用放顶煤综采取得良好效果。 分别在忻州窑矿、煤峪口矿、云冈矿。 实践证明,在厚及特厚煤层中,综采放顶煤开采与分层铺网开采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它简化了巷道布置,减小了巷道掘进率,提高了巷道利用率。 减少了分层铺网工序,节省材料等费用;减少了工作面搬家次数,降低了综采面设备搬迁、安装的工作量及费用;降低了吨煤成本。 放顶煤开采对于厚度变化大的煤层适应性更强。 一个工作面可完成两个以上工作面的产量,使 工作面单产和效率大大提高。 采煤方法的确定 各种采煤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确定采煤方法,不仅要与煤层的地质条件相适应,还应与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相结合。 5煤层煤厚 - ,平均 ,如采用分层 综采采煤,需要 分为 5 层进行开采,如采用 综采放顶采煤一次采全高,则必须选择 支架,且整个辅助运输系统均需要改造。 综上所述, 5煤层采用分层 放顶综采采煤,上分层采高 、下分层采高 、设备选型考虑兼顾 5煤层,改扩建首采采区布置在 5层下山 510 采区。 24 二、矿 压观测情况 本矿井至建矿以来未设立矿压观测组, 20xx 年上综采后顺之设立矿压观测组,定期进行对工作面压力进行观测,并向有关单位上报。 三、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巷道布置的原则 根据所选的采煤方法及地质条件布置采区巷道;为减少巷道岩石工程量,采区巷道布置在煤层内;本着采区生产系统简单,运输环节少;通风系统合理、可靠,采区布置专用回风巷;巷道断面规格能够满足运输综采设备的需要。 采区内布置采区上、下山巷道,采区皮带运输机与 2煤库搭接,通过主斜井将原煤提出地面。 按照所选择的采煤方法,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 开采。 采区巷道布置 5层下山 510 采区布置三条采区巷道,分别为 510 皮带运输下山、 510 轨道下山和510 回风下山,下山巷道间距 20m。 510 皮带运输下山净宽 ,净高 ,净断面积, 矩形断面,锚杆支护,沿底板布置,巷内铺设皮带运输机,担负采区的煤炭运输和进风任务; 510 轨道下山净宽 ,净高 ,净断面积 , 矩形断面,锚杆支护,沿底板布置,担负运料、行人、进风任务; 510 回风下山净宽 ,净高 ,净断面积 , 矩形断面,锚杆支护,沿顶板布置,担负回风 任务,兼作采区的安全避灾通道。 四、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本采区共布置 10 个工作面,走向长度一般在 500 米,工作面长 120 米,采区工作面巷道保护煤柱为 25 米,边界保护煤柱 20 米,大运公路保护煤柱经计算为 56 米。 25 工作面长度及日循环数 综放工作面长度越大,工作面两端不放煤造成的煤损占工作面总储量的比例越小,有利于提高综放工作面的资源回收率,但工作面过长不利管理。 工作面过长,受运输机强度限制的事故率明显增加,且目前国产的工作面运输机成型设备的极限长度在 300m~350m。 根据移交采区的地质情况,将首 采工作面长度确定为 120m,工作面的日循环数可用下列式计算: ClHBK Qn r 1 式中: Qr—— 工作面日产量,按年产 , 年生产 330d计算, Qr=2727t。 K1—— 工作面正规循环率,取 K1= l—— 工作面长度,首采工作面长度为 120m n—— 日循环数; H—— 煤层厚度, B—— 循环进尺,采煤机截深 , 2 采 1 放,则 B= C—— 工作面回采率,采煤机割煤部分取 95%,顶煤回收率取 75%,加权计算首采工作面为 83%。 γ —— 煤体容量, 2727 n =2 根据上述计算,工作面采煤机割煤一个往返为一个循环,工作面循环进度 ,首采工作面需日完成 2 个生产循环,考虑到掘进煤产量,矿井生产能力按 比较可靠的。 工作面割煤高度与放煤高度 工作面割煤高度除应满足通风行人的要求外,还应考虑设备投入和机道上方顶煤和煤壁的稳定性,采高越大,煤壁越高易发生片帮,同时支架的高度增加造成初期投入大。 综合考虑,将工作面采煤机割煤高度定为。 5煤层首采工作面煤层厚度为 ,则放顶煤高度 为 ,采放比为 1:2。 26 采煤机截深与放煤步距 采煤机截深为 时,采用 2 采 1放循环作业方式,则放煤步距为。 综放工作面主要设备组成表 表 421 设备名称 型 号 数 量 电机功率 ( kw) 生产能力 ( t/h) 支 架 ZFS4600/19/32 76 ZFG5000 4 ZT6900 2 采煤机 MG150/375WD 1 375 刮板运输机 SGB764/264(前) 1 2179。 132 600 SGZ764/264(后) 1 2179。 132 600 转载机 SZB764/132 1 132 700 破碎机 PCM110 1 110 1000 皮带运输机 SSJ1000/160 1 160 乳化液泵 WRB200/ 1 160 回 柱 车 JH17 2 调度绞车 JD25 4 首采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422 序号 项 目 单位 指标 备 注 1 工作面长度 m 120 2 推进长度 m 500 3 煤层厚度 m 回采率 85% 4 煤层倾角 度 8 5 割煤高度 m 6 截深 m 7 循环进尺 m 8 年推进度 m 792 五、采区准备 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井筒表土段及井下硐室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断面形状均为矩形,井筒岩石段、运 27 输大巷及采区下山巷道采用锚喷支护,断面形状均为直墙拱形。 回采工作面巷道为锚杆支护,断面为矩形。 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根据本矿井的实际情况,参照《矿井建设工期定额》及《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普掘平均成巷进度指标确定 如下: ( 1)煤巷 日进 8 m,月进 240 m; ( 2)半煤岩巷:日进 5m ,月进 150 m; ( 3)岩巷: 日进 4 m,月进 120 m(包括峒室); 机掘平均成巷进度指标确定如下: ( 1)煤巷 日进 17 m,月进 500 m; ( 2)半煤岩巷:日进 12m ,月进 350m; 根据各掘进队组掘进速度及工作面接替关系,采掘比为 1: 2。 第四章 采区运输、防排水与供电 一、采区运输 辅助运输方式 矿井 5# 层辅助运输通过副斜井经 5# 层轨道大巷、 5# 层 510 运输下山、 5# 层各采掘工作面实现。 根据矿井布置方式,矿井辅助运输大巷道短且曲折多, 5# 层 510 轨道下山沿煤层布置,坡度起伏变化较大。 井下布置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一个机掘工作面和一个普掘工作面,掘进煤进入主运输系统,所以辅助运输运输量不大,但品种多,主要 28 是材料、设备、少量矸石。 根据上述巷道布置及运输特点,本着既能降低初期投资,又使用便捷可靠的原则,辅助运输采用 液压防爆绞车及 调度绞车牵引的运输方式。 5# 层 510轨道下山绞车及 5# 层轨道巷绞车 设计选型如下: 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一) 5#层 510 轨道下山绞车 矿井井下 5# 层 510 轨 道上山斜长 570m,倾角为 6176。 负责 510采区材料设备的运输,运输的最大设备为液压支架,具体设计选型如下: 设计依据: ( 1) 510 轨道下山斜长: L=570m ( 2) 510 轨道下山倾角:α =6176。 ( 3)一次运输设备最大重量为 16t ( 4)上车场运行距离: L1=25m ( 5)上车场运行距离: L2=20m ( 6) Q 最大 =16t ( 7) Q 平板车 = ( 8) Q 钩头车 = 设计计算 ( 1)提升斜长: Lt=Lh+L1=570+25+20=625m ( 2)绳端荷重: Qd=(16000+1500+500)179。 (sin +f1cos ) =(16000+1500+500)179。 (  6c ) =2060(㎏ ) ( 3)选择钢丝绳 钢丝绳单重: Pk185。 =)c o s( s 2  fLtmQbdζ 29 =)6c o ( s in1 4 2 5 7 0 2 0 6 0 = ㎏ /m 选用钢丝绳: 18 NTA 6179。 7+FC 1570 ZZ(GB/891820xx) 全部钢丝破断力总和 Qs=16800179。 =19051(㎏ ) PK= ㎏ /m d=18 ㎜ 安全系数 m=)( 2  C o sfS inL cPQ QsKd  =)6c o ( s i )251 4 2 5(2 0 6 0 1 9 0 5 1  => ( 4)提升机的选择 滚筒直径: Dg=80d=80179。 18=1440 ㎜ 选用 179。 单滚筒液压防爆绞车 Dg=1600 ㎜ , B=1200 ㎜, Fje=Fce=4500 ㎏, 滚筒缠绳宽度: B= )(7    dDg DgLmLt = )218( 2 5    =2728 ㎜< 1200179。 3 符合要求 最大静拉力: Fj=Qd1+LtPk(sinα +f2sosα ) =2060+1425179。 179。 (sin6176。 +176。 ) =2276 ㎏< 4500 ㎏ 选用提升机合适。 ( 5)电动机预选 Ns=102maxVKFj=   =97(kW) 30 选型结果 根据上述计算 , 选用 179。 单滚筒液压防爆绞车, Dg=1600 ㎜ , B=1500㎜, Fje=Fce=4500 ㎏,配套电动机功率 132kW,电压 660V;钢丝绳 18 NTA 6179。 7+FC 1570 ZZ(GB/891820xx) (二) 5#层轨道巷绞车 矿井井下 5# 层辅助运输采用调度绞车对拉方式运输,轨道巷共布置 4 台调度绞车,最长运输距离 400m;巷道多为近水平巷,最大倾角为 3176。 负责 510 采区材料设备的运输,具体设计选型如下: 设计依据: ( 1)轨道巷长: L=400m ( 2)轨道巷倾角:α =3176。 ( 3)一次运输设备最大重量为 16t ( 4)井底车场运行距离: Lh=30m ( 5)上车场运行距离: L1=25m ( 6) Q 最大 =16t ( 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