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县牦牛产业发展试点定点屠宰场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再次,牦牛为兼用畜种,肉用是最后一道环节、产量和质量很难控制;最后,全国的特色牛肉、分割牛肉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牦牛肉还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 高原地区各族群众酷爱牦牛肉食,也有精深的牦牛肉食文化。 在牦牛产业开发上,青海、西藏、四川等省都在努力。 草原兴发落户青海,已开发出藏酷牛系列产品;西部牦牛集团依托川西,以牦牛肉乳开发立业;天祝白牦牛集团立足甘南,开 发多种牦牛产品;云南香格里拉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熟制牦牛肉产品已有多年。 各省开展的牦牛产业研究覆盖了畜种改良、喂养效率、产品加工等领域。 草原兴发不仅提出了强化育肥的理念,而且还开展了多项实验。 开发牦牛肉业是系统工程,涉及育种研究、饲养管理、加工营销和生产组织等方面。 目前还没有哪个省区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产业的发展整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 各地都面临科技含量低、经营层次低,产品档次低等问题。 20xx 年,温家宝总理为牦牛产业题词“牦牛产业开发很有前景,但要注意运用科学技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这件事办好了有利于藏区 经济发展”。 温总理的题词概括了这个产业开发的全部内涵。 牦牛肉市场前景分析 我国畜牧业生产近十几年来持续发展,肉类产量年年上升,至20xx 年年产量已达 3000 万吨,跃居世界首位, 目前 年突破 6000 万吨,占到世界肉类总产的 1/4 以上,人均肉类占有量已达 50 公斤。 14 我国不仅是世界产肉大国,也是肉类消费的最大市场,尽管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工业国相比尚有差距,但其总消费量及其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 受资源配置和发展的不均衡性影响,目前我国肉类消费上存在的问题还在于结构的不尽合理,仍是以猪肉为主,猪肉消费占总消费肉量 的 %,禽肉占 %,牛肉和羊肉仅为 %和 %,其他肉类 %。 年人均消费牛肉仅为 公斤,不足肉类消费的10%,而国际平均水平为 30%,这一差距是很大的。 特别是四川省,城乡居民年消费肉类结构中,猪肉为 公斤,占 %,牛肉 公斤,仅占 %,家禽等肉类 公斤,占 %,这与全国平均肉类消费结构相比亦不合理,与公认的猪、牛、禽肉各占 1/3的理想消费结构相距甚远。 牛肉是公认的高蛋白低脂肪优质营养食品,牛肉在肉类总消费的比例可直接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在发生较大的变化,牛肉食品在逐渐增加,传统的以猪肉为主导消费的结构也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饮食习惯方面,人们对添加剂饲养的肉产品消费逐渐减少,更趋向于天然牧草饲养的牦牛肉等“绿色食品”。 目前消费的主要肉类牛肉,鉴于饲养方式及饲料构成等方面的原因,存在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较高等问题,这将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使消费者更偏重于天然放牧饲养生产的,蛋白质更高、脂肪更低,具更佳营养保健特性的草食肉类。 反映在肉类消费结构上的变化趋势是猪肉消 费下降 %,牛肉年增长 %,这将是牛肉消费市场迅速扩大的潜力所在。 牛肉消费量的增加,也为牛 15 肉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 目前 牛肉供应仍不能满足消费发展需求,特别是优质精牛肉更是供不应求。 近年牛肉价格呈上涨趋势,牛肉消费步步增长,价格攀升。 我国各主要城市的大饭店、中高档餐馆、涉外宾馆牛肉原料大多是从美国、澳洲进口,价格可高达 150 港元 /公斤,少部分来至外省牛肉加工厂,价格在 80 元 /公斤以上。 方便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种类多,发展快,仅以速冻食品为例,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的美国、欧盟各国、日本 等国早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人均消费量不断上升,美国已达 55 公斤左右,欧盟平均 25 公斤,日本 12 公斤,至今仍以 510%的速度增长,这些产品均以营养、方便、安全、卫生为特点,其中日本的方便食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日式与西式相结合,常温产品与低温产品、速冻产品相结合,实现品种多样化,调理简单化,包装小型化和风格民族化,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的方便食品可说是起源最早、种类最多、然而在近代的发展中却步了后尘,现代产品开发少,起步晚,人均占有量低。 特别是牛肉方便食品,即使加上速冻产品人均也不足 2 公斤,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 甚大。 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在此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的方便食品将面临新的高速发展时代,仅是速冻类产品,年增长量就可在 100万吨以上,到 20xx 年人均消费量接近 80 年代末西方国家水平。 尽管我国人均消费水平较低,但总需求量大,特别是在发展方便牛肉制品上有很多有利因素,首先是原料资源丰富;第二是肉食品加工历史悠久,可开发的传统名产多;第三是加工、冷藏、运输、烹制 16 技术有较快的发展;第四是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大,不仅在大中城市,许多小城市和广大农村都将是消费领域的极大潜在市场。 本项目将充分利用牦牛的 特有原料优势,引进国际先进屠宰加工生产线,为开发高档牛肉方便食品提供优质原料,在以极具竞争性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开创国际市场。 在牛肉产品的国际市场方面,其消费仍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据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预测,随亚太地区经济的复苏及稳步增长,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价值较高的牛肉等肉类产品将成为消费者更为重要的食品之一。 对牛肉需求量较大的另一市场是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 穆斯林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0%,而天然(清真)牦牛肉在伊斯兰教聚居的亚非国家十分紧缺。 这一缺口仍在随消费量的增大而扩大。 在欧洲, 人们对疯牛病的顾虑仍未完全消除,大多数国家对进口英国牛肉仍心有余悸,使世界贸易中牛肉主要出口地区的欧共体出口量减少,尽管美国增加了出口量,仍不能完全弥补国际市场对牛肉较大容量需求的空缺。 特别是在回归自然之风盛行的欧洲,消费者对天然食品趋之若骛,本项目生产的源于无污染高原养育的纯天然牦牛肉在国际市场上将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我国是牛肉净出口国,活牛销往港、澳等地,分割冻牛肉远销俄罗斯,在东南亚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牛肉制品也有一定的市场。 牦牛肉及其加工制品的市场销售前景将会越来越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肉类食品, 并被大多数消费者所青睐。 由此而见,在牛肉消费领域,牦牛肉比普通牛肉更具竞争力,而目前牦牛肉产量较低,产品匮乏,与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本项目的牦牛肉产 17 品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内市场情况 甘孜州牦牛屠宰分割及深加工项目 项目实施方案 18 20xx年我国牛出栏 ,年增长 %;牛肉产量 万吨,年增长 %。 20xx 年我国牛肉及牛肉制品消费量为 783 万吨,高于 20xx 年的 743 万吨。 但人均消费量为 公斤,远低于美国的 公斤和世界水平的 公斤。 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和居民消费 水平的不断提高,牛肉及牛肉制品消费需求会继续增加。 被誉为 “高原之舟 ”的牦牛,肉类似于野牛肉,肉质鲜美,具有高蛋白质 (比黄牛肉高 58. 7%)、低脂肪 (比黄牛肉低 69. 8%)、低热量 (比黄牛肉低 19. 7%),多氨基酸 (比黄牛肉多 2种 )的特点,能制成各种优质的肉产品, 由于牦牛至今仍保留有许多野生习性,在纯天然放牧饲养条件下生产的产品不仅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疾病较少,而且不含任何人工合成药物和促生长物质。 这既顺应了人们对畜产品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正好适应了市场上绿色革命和食品安全的新潮流 ,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及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根据 牦牛肉 市场需求预测 和活畜资源条件 ,项目建设规模确定 甘孜州牦牛屠宰分割及深加工项目 项目实施方案 19 为 年 屠宰牦牛 20xx0 头 、 其中 新增 10000 头 , 年 产 鲜冻 牦牛肉 20xx吨、其中 新增 1000 吨生产能力。 产品方案 鲜冻分割牦牛肉 年产量: 20xx 吨 (头均 100kg) 产品 名称 :分部位肉 包装规格: 250 克 /袋和 500 克 /袋, 25kg 纸箱外包装 鲜冻精加工牛杂 年产量: 300t(头均 15kg) 产品 名称 :头肉、蹄、汤、心、肚、肝、肠等; 包装规格:单个袋装, 50 公斤袋装 牛骨 年产量: 300t(头均 15kg) 产品名称:牛骨 包装规格: 50 公斤袋装 牛皮 年产量: 20xx0 张 产品名称:牛皮 包装规格:散装 产品方案表 甘孜州牦牛屠宰分割及深加工项目 项目实施方案 20 序号 产品名称 年产量 其中:新增 1 鲜冻分割牦牛肉 20xx 吨 1000 吨 2 鲜冻精加工牛杂 300 吨 150 吨 3 牛骨 300 吨 150 吨 4 牛皮 20xx0 张 10000 张 建设内容 技术改造方案 根据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针对目前公司生产设施情况,确定以下技术改造方案: ( 1) 、 屠宰 车间:原屠宰车间厂房建筑面积不足,并且层高 4米、砖混结构,不满足屠宰生产线安装要求。 拟新建屠宰车间厂房1 栋, 单层 轻钢结构 , 建筑面积 1000 平方米,厂房内布置屠宰、分割、 排酸间 等;原屠宰车间厂房用于 牛杂加工、 风干牦牛肉加工、更衣间、 风干牦牛肉仓库、各类副产品及包装材料库。 原屠宰设备简陋,部分轨道、提升机利用,需购置安装屠宰线、分割线、牛杂加工、包装等主要生产设备。 ( 2) 、 冻库 :原砖混结构冻库容量 300 吨,保留使用。 为满足生产能力,新建 300 吨冻库 1 栋 ,采用组合板式冻库, 建筑面积 400平方米 (包括结冻间、 冷藏 间、机房) , 购置安装制冷机组 1 套 、库内冷风机及管道系统。 甘孜州牦牛屠宰分割及深加工项目 项目实施方案 21 ( 3) 、办公及宿舍:由于建设资金限制,本项目利用原综合用房,待今后根据需要另行建设。 ( 4) 、 公用及室外工程:为满足项目建设后生产需要, 对 变配电系统 、 给水管道及循环水系统 、 污水处理 站 及管道 、 厂区大门、围墙 、 道路 场坝、 绿化 进行改造 等。 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 ( 1) 、建筑工程: 总建筑面积 1400 平方米,包括 屠宰车间厂房1 栋,建筑面积 1000 平方米;冻库 1 栋,容量 300 吨,建筑面积 400平方米。 ( 2) 、 设备购置安装:购置安装设备 67 台( 套),其中工艺生产设备 52 台(套)、 制冷设备 15 台(套)。 ( 3) 、公用及室外工程:变配电系统改造(新增 250KVA 变压器1 台),给水管道及循环水系统改造,新建污水处理站( 200 立方米 /日)及管道改造,改造厂区大门 2道、 围墙 80 米、 道路 场坝 硬化750 平方米、 绿化 20xx 平方米等。 第五章 厂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厂址选择 项目拟利用公司位于理塘县 XX 中心的现有厂区进行技改建设,选址符合当地的总体规划。 厂区现占地面积 68 亩( 45300m178。 ),已建 甘孜州牦牛屠宰分割及深加工项目 项目实施方案 22 成总建筑面积 2300 m178。 ,用地面积满足本项目建设需要。 建设条件 、地理位置 东与雅江县接壤,南与稻城县相连,西邻乡城县、巴塘县,北与白玉县、新龙县交界,是通往川、滇、藏、青等省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是甘孜州南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服务中心,是甘孜州南路物质重要中转地和商品集散地。 、工程地质 厂区属川西强烈隆起高山高原大区雅砻江构造侵蚀深切河谷山原区。 场区处在理塘断陷盆地二级阶地靠后缘,为理塘大草原,地势相对平缓,海拔高度 3960m 左右,地形坡度小于 5176。 ,总体地势北高南低;拟建场区北侧及东侧 200m 以外为山坡。 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无不良地 质作用,适宜建筑。 项目区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 极端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年平均气温 ℃, 1 月平均气温- ℃, 7月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 700 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 2672 小时,年太阳辐射量为 千卡 /平方厘米,无霜期 50 天。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雪、霜冻和冰雹。 冻土深度为。 甘孜州牦牛屠宰分割及深加工项目 项目实施方案 23 无量河是理塘县城附近最大的溪流,总体流向为由北西流向南东。 项目区内仅在拟建场区东侧约 150m 处有其支流(季节性溪流)一条,流向为由北向南,调查 期间其流量约。 项目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其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溪沟水。 本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属 HCO3Ca 或 型,矿化度 ~ ,总硬度 ~ 德度, pH 值 5~。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原材料及燃料 本项目主要原料为牦牛,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甘孜州炉霍县,原材料供应主要就地采购。 目前炉霍县以及周边的 8 个县,均是甘孜州的大牧区县,牦牛存栏量在 200 万头左右,按牦牛的正常出栏率20%计算,每年可提供 40 万头的商品牦牛,为本项目提供了充 足的原料保证。 主要燃料供应 本项目为改建项目,项目生产所需的水、电、煤等均沿用原有供应渠道,有可靠保障。 主要原材料和燃料年需要量 达产年燃料及动力用量估算表 表 甘孜州牦牛屠宰分割及深加工项目 项目实施方案 24 序号 名称 需求量 1 牦牛 20xx0头 /年 2 水 6万吨 /年 3 电 60万度 /年 4 煤 600吨 /年 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 方案 工艺 技术 、 生产技术方案 该项目采用最优化的生产线布置和工艺流程,生产选用的成套国内先进 技术 水平设备;生产通过了 IS20xx 系列认证,产品质量检测手段 完善。 选择国产牛 屠宰、 分割生产线一条,生产能力 30头 /h。 全部设备均为仿国际先进水平设备生产的定型设备,能达到欧盟注册和伊斯兰国家加工规定要求。 牛胴体送入排酸间在 0℃ 环境中存放 48小时,使肉质鲜美,排酸后的胴体进入分割间,在轨道上剔骨成大块,在输送线上进一步分割、分部位加工。 牛胴体 → 排酸 → 剔骨 → 分割 → 修整 → 分部位肉 → 预冷 → 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