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460万件罗汉汤碗0柴油隧道窑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下喷管交错设置,前后正对,每侧共 15个。 第 20~25 节为缓冷段。 本设计中采用直接热风冷却的方法,为了能使急冷段和快冷段来的热风对制品进行充分缓冷,设计中 20 节不设抽热风口, 25 节不设喷风管。 其余 4节各设 1 对相错的抽热风口,共 4对 ,热风口尺寸与排烟段尺寸一样大小 134 115mm。 第 26~28 节为快冷段。 第 26~28 节上下部各设 1对冷风喷管,交错排列,尺寸Φ67,共 12 支,通过喷管鼓入冷风直接对窑内的制品进行冷却,以保证制品的出窑温度低于 80℃。 10 热工窑炉专业课程设计 6 窑体及工作 系统的确定 窑体 窑体由窑墙主体、窑顶和钢架组成窑体材料由外部钢架结构(包括窑体加固系统和外观装饰墙板)和内部耐火隔热材料衬体组成。 砌筑部分,均采用轻质耐火隔热材料。 窑墙、窑顶和窑车衬体围成的空间形成窑炉隧道,制品在其中完成烧成过程。 钢架 每一钢架长度为 2米,含钢架膨胀缝。 全窑共 28个钢架结构,其高度、宽度随窑长方向会有所改变。 钢架主要由轻质方钢管、等边角钢等构成,采用焊接工艺,并在焊接处除去焊渣、焊珠,并打磨光滑。 窑墙直接砌筑在钢板上,钢架承担着窑墙和窑顶及附属设备的全部重量。 窑墙 窑墙采用轻质耐火隔热材料。 常用材质如下:石棉板、轻质粘土砖、硅藻土 砖、普通硅酸耐火纤维板、含铬耐火纤维毡、轻质高铝砖、矿渣棉等耐火材料。 窑墙砌筑在钢架结构上。 每隔 2 米留设 20mm 左右的热膨胀缝,用含锆散棉填实。 窑墙最外面用 10mm 厚的石棉板(为方便画图,画图时没有考虑灰缝的长度)。 窑顶 窑顶是由吊顶板或吊顶砖和角钢或细钢筋等组成的平顶结构。 角钢直接焊接 在窑顶钢架上,细钢筋则是做成钩状挂在窑顶钢架上。 吊顶板或吊顶砖与角钢或 细钢筋紧固。 这样,窑顶的重量也由钢架承担。 在窑顶上,铺厚度适宜的保温棉 和耐火棉,窑体材料的轻质化,可大大减少窑体蓄热。 10 热工窑炉专业课程设计 7 测温、测压孔 温度控制 : 为了严密监视及控制窑内温度和压力制度,及时调节烧嘴的开度,一般在窑道顶及侧墙留设测温孔安装热电偶。 本设计中分别布置于 1 1 1 1 2 27 标准节窑顶中部各设置一处测温孔 ,共 10 支。 因此在烧成曲线的关键点,如窑头、氧化末段、晶型转化点、成瓷段、急冷结束等都有留设。 压力控制主要靠调节烟气、空气等流量来实现。 布置压力计于 1 1 2 27 车位中部 ,共 7 支。 为方便画图,图纸中没有表 示出。 曲封、砂封和车封 窑墙与窑车之间、窑车与窑车之间做成曲折封闭。 曲封面贴一层高温耐火棉。 窑车之间要承受推力,所以在窑车接头的槽钢内填充散棉,以防止上下漏气。 砂封是利用窑车两侧的厚度约 6~8mm 的钢制裙板,窑车在窑内运动时,裙板插入窑两侧的内装有直径为 1~3mm 砂子的砂封槽内,隔断窑车上下空间。 砂封槽用厚度3mm 左右的钢板制作而成,且留有膨胀缝。 在预热带头部缓冷段头部的窑墙上各设置一对加砂斗。 窑体材料及厚度的选择 窑体材料及厚度的确定原则:一是要考虑该处窑内温度对窑体的要求 ,即所选用的材料长期使用温度必须大于其所处位置的最高温度;二是尽可能使窑体散热损失要小;三是要考虑到砖型及外形整齐。 下表是各段材料的选择 10 热工窑炉专业课程设计 8 位置 (温度段) 窑墙 窑顶 材质 厚度( mm) 该段厚度( mm) 材质 厚度( mm) 该段厚度( mm) 排烟段 ( 13) ( 20300℃) 轻质高铝砖 230 430 轻质粘土吊顶砖 230 380 高纯型耐火纤维刺毯 200 高纯型耐火 纤维刺毯 150 预热升温段( 49) ( 300950℃) 轻质高铝砖 230 430 轻质粘土 吊顶砖 230 380 高纯型耐火纤维刺毯 200 高纯型耐火 纤维刺毯 150 烧成段( 1016) ( 9501310℃) 莫来石轻质高铝砖 230 530 莫来石轻质 高铝砖 230 530 含锆型硅酸纤维板 100 含锆型硅酸纤维板 100 高纯型耐火纤维刺毯 200 高纯型耐火 纤维刺毯 200 急冷段( 1719) ( 1310800℃) 轻质高铝砖 230 430 轻质粘土吊顶砖 230 380 高纯型耐火纤维刺毯 200 高纯型耐火 纤维刺毯 150 缓冷段( 2025) ( 800400℃) 轻质高铝砖 230 430 轻质粘土吊顶砖 230 380 高纯型耐火纤维刺毯 200 高纯型耐火 纤维刺毯 150 快冷段( 2628) ( 40080℃) 轻质高铝砖 230 430 轻质粘土吊顶砖 230 380 高纯型耐火纤维刺毯 200 高纯型耐火 纤维刺毯 150 10 热工窑炉专业课程设计 9 燃烧系统计算 助燃空气量计算 燃料是 0 号柴油, 低位发热量 dQ = 41800( 3mkJ )根据《理论空气量和燃烧生成烟气经验计算公式》 , 单位理论空气消耗量 0 0 0  dQL( 33 mm NN ),取过剩系数  = 则实际需要空气量:  LLa ( 33 mm NN ) 生成烟气量:   0 0 0  dg Q( 33 mm NN ) 燃烧温度计算 燃料的理论燃 烧温度,公式如下: ggaaarrdth cV LtctcQt  式中 gar ccc 、 燃料、空气及烟气的比热容, ℃)( 3k NmJ ; aL —— 一定空气消耗系数下的单位燃料燃烧空气消耗量, 33 mm NN , aL = 0L ; gV —— 一定空气消耗系数下单位燃料燃烧生成烟气量, 33 mm NN ; ar tt、 —— 燃料及空气的预热温度,℃。 0号柴油低位发热量 dQ = 41800( 3mkJ ),取室温 20℃,此时空气的比热 c ℃)( 3k NmJ 柴 油的比热 rc = ℃)( 3k NmJ ,经过多次假设试算,以下假设合理,假设烟气温度为 1800℃,烟气的比热(查燃烧学表 52)为 g c = ,带入公式得 tht = 1756℃ ( 1800 – 1756) /1800 = % 5%,合理 取高温系数为 ,则实际温度为 t= 1800 = 1440℃ ,比实际温度 1310℃高出 130℃,符合燃烧要求,认为合理。 10 热工窑炉专业课程设计 10 物料平衡计算 由已知得 10 寸汤盘的坯料组成( %): : SiO2 Al2O3 CaO MgO Fe2O3 K2O Na2O 每小时烧成制品的质量 mG 制品质量为 350g ,每车装 315 个 , 每 车 制 品 的 质 量 为  ,推车速度 = 28 车 /18 时 = 车 /时。 mG = 推车速度 每车装载重量 = h1 7 2 k g1 1 0 .2 51 .5 6  每小时入窑干坯质量 gG )( 8 0 0 1 0 01 7 0 01 0 0GG mg  每小时入窑湿坯质量 ) 8 0 01 0 8 21 0 01 0 0GGgs   每小时蒸发自由水质量 )()( 8 8 5GGG gsz  每小时从精坯中产生 2CO 的质量 % a %GG gC a O  % g O %GG gM g O  M g OCOM g OC a OCOC a OCO 222  每小时从精坯中排除的结构水质量 % . L %GG 2COgi  每小时入窑窑具质量 bG 棚板每层 63,共 315 个,支柱 80 个,共 80x4=320 个 单个棚板质量 kg9 7 0 1 02 1 0 6   10 热工窑炉专业课程设计 11 单个支柱的质量 kg8 2 5 05050 6   棚板 重量  支柱质量  窑具质量 8 6 46 1 0 5G b  )( 10 热工窑炉专业课程设计 12 预热带及烧成带热平衡计算 热平衡计算基准及范围 热平衡计算以 1h 为基准, 0℃为基准温度。 热平衡框图 其中: 1Q —— 制品带入的显热; 2Q —— 窑具带入的显热; fQ —— 燃料带入的化学热和显热; Q —— 助燃空气带入的显热; Q —— 预热带漏入空气带入的显热; gQ —— 气幕、搅拌风带入的显热; 3Q —— 产品带走出的显热; 4Q —— 窑具带走的显热; 5Q —— 窑墙、窑顶带走的显热; 6Q —— 窑车蓄热和散失热量; 10 热工窑炉专业课程设计 13 7Q —— 物化反应耗热; 8Q —— 其他热损失; gQ —— 烟气带走的显热; fQ —— 燃料带入的化学显热 热收入项目 )( hkJQ 111 tcG S  其中: sG —— 入窑湿制品的质量 ( kg/h); 1t —— 入窑制品的温度 20℃; 1c —— 入窑制品的平均比热 ( ℃)( kgkJ )。 一般取 ,此处取 ℃)( 3k NmJ ,则胚体带入的显热: 3 4 8 5Q 1  棚板及支柱带入的显热 2Q 22b2 tGQ c 其中: bG —— 入窑棚板及支柱的质量 ; 2t —— 入窑棚板及支柱的温度 20℃; 2c —— 入窑棚板及支柱的平均比热,采用的是 50%碳化硅棚板及支柱的平均比热 ℃)(   kgkJ9 6 0 0 1 4 6 4 6 32   7 1 6 7209 6 8 8Q 2  燃料带入的化学显热    hkJxtt ffdf  其中: 10 热工窑炉专业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