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参数检测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工业中被测目标的类型有很多,如气体、液体、还有固体等等,因而 测量温度的方法 也 很多,但从感受温度的途径来分,有下面两大类:一类是接触式的,即通过测温元件与被测物体的接触而感知物体的温度;另一类是非接触式,即通过接收被测物体发出的辐射热来判断温度。 因此也就产生了各种测温传感器: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含敏感元件);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智能温度传感器(即数字温度传感器)。 ( 1) 分 立式温度传感器 温度 设 定电路 声光报警 电路 温度采集电路 51 单片机 LCD 显示电路 第 4 页 共 53 页 传统的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及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均属于分立式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感温元件。 此类传感器通常要陪温度变送器,以获得标准的模拟量(电压或电流)输出信号。 使用时还需配上二次仪表,才能完成温度测量计控制功能。 其主要缺点是外围电路比较复杂、测量精度较低、分辨力不高、需进行温度校准(例如非线性校准、温度补偿、传感器标定等),另外它们的体积较大、使用也不够方便。 因此,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将逐渐被淘汰。 ( 2) 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 集成温度传感器是采用硅半导体集成工艺而制成 的,因此亦称硅传感器或单片集成传感器。 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问世的,它是将温度传感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完成温度测量及模拟信号输出功能的专用 IC,它属于最简单的一种集成温度传感器。 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功能单一(仅测量温度) 、测温误差小、价格低、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适合远距离测温、控温,不需要进行非线性校准。 外围电路简单,它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集成传感器。 典型产品有 AD590、 AD59 TMP1 LM135 等。 ( 3)智能温度传感器 智能温度传感器 ( 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 是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第三代温度传感器,它将温度传感器、 A/D 转换器、寄存器、接口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有的还包含中央处理器( CPU)、只读存储器( ROM)、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或 SRAM)、实时日历时钟以及报警电路。 它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问世的。 智能传感器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的结晶,它也是集成温度传感器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途的一种新产品。 智能温度传感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第一,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 MCU);第 二,能以最简方式构成 高性价比、多功能的智能化温度测控系统;第三,它是在硬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功能的,其智能化程度也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 温度测量元件的选择论证 ( 1)用热电偶作测温元件 ① 测温原理 把两种不同的金属 A 和 B 连接成闭合回路。 如果将它们的两个节点中的一个进行加热,使其温度为 T,而另一个置于室温 T1 中,则在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一现象就称为热电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用 E(T1,T)来表示。 通常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的这种不同组合称为热电偶。 , A 和 B 称为热极,温度高的接点称为 热端(或称工作端),温度低的称为冷端(或称为自由端)。 利用热电偶把被测温度信号转变为热电势信号,用仪表测出电势大小,就可间接求得被测温度值。 第 5 页 共 53 页 ②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种类结构及优缺点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 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 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 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 其优点是 :。 常用的热电偶从 50~ +1600℃ 均可连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 269℃ (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 +2800℃ (如钨 铼)。 ,使用方便。 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其缺点是: 测量时间长,测量范围太宽,在低温测量中不适合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如下表 是我国常用的几种标准型热电偶。 表 产品名称 型号 分度号 测量范围 ℃ 长时间测量 短时间测量 铂铑 30-铂铑 6 WRR B 0 ~ 1600 ℃ 0 ~ 1800 ℃ 铂铑 10-铂 WEP S 0 ~ 1300 ℃ 0 ~ 1600 ℃ 镍铬-镍硅 WRN K 0 ~ 1200 ℃ 0 ~ 1300 ℃ 镍铬 铜镍 WRK E 0 ~ 600 ℃ 0 ~ 800 ℃ ( 2)用热电阻作测温元件 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 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较高,性能较稳定。 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 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 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 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 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 但是转换成电信号需要 AD 模块。 下面表 是几种常用的热电阻: 表 几种常用的热电阻 产品名称 型号 分度号 测温范围 ℃ 铂热电阻 WZP Pt100 —200~ 650℃ 铜热电阻 WZC Cu50 —50~ 150℃ ( 3)用模拟温度传感器作测温元件 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按输出方式可以分为:电流、电压、周期、频率、比率输出方式集成温度传感器。 较 常用的 AD590 是电流输出式集成温度传感器。 AD590 的性能特点 第 6 页 共 53 页 AD590 兼有集成恒流源和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点,具有测温误差小、动态阻抗高、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等优点,适合远距离测温、控温,不需要进行非线性校准。 图 AD590的内部电路 AD590 的工作原理 : AD590 的内部电路如图 所示。 芯片中的 R1 和 R2 是采用激光修正的校准电阻,它能使 (+25℃ )下的电流恰好为。 首先由 晶体管 VT8 和 VT11 产生与热力学温度(即绝对温度)成正比的电压信号,再通过 R5 和 R6 把电压信号转化电流信号。 为保证良好的温度特性, R5 、 R6 的电阻温度特性应该非常小,这里采用激光修正的 SiCr薄膜电阻,其电阻温度系数低至 (30~ 50) 10ˉ6 /℃。 VT10 的集电极电流能够跟随 VT 9和 VT 11 的集电极电流的变化,使总电流达到额定值。 R5 、 R6 也需要在 25℃ 的标准温度下校准。 AD590 等效于一个高阻抗的恒流源其输出 ( 阻抗﹥ 10M 欧 ) ,能大大减小 因电源电压波动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AD590 的测温范围是 50~ +150℃ ,对于热力学温度 T 每变化 1K,输出电流就变化 第 7 页 共 53 页 1uA,这表明其输出电流 I0 (uA)与热力学温度 T(K)严格成正比。 电流温度系数 KI 的表达式为: KI =TI =qRk3 ln 8 (21) 经过一系列的转换,可得出热力学温标 (K)与摄氏温度 (℃ )、华氏温度 (℉ )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式: t(℃ )=T(K) (22) t(℉ )=59 t(℃ )+32 (23) ( 4)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 DS18B20 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64 位光刻 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 TH 和 TL、配置寄存器。 内部结构如图。 图 DS18B20 的内部结构 DS18B20 的主要性能 : ① DS18B20 采用美国 DALLAS 半导体器件公司的 “单线总线 ”专有技术,通过串行通信口( I/O)直接输出被测温度值,适配各种单片机或系统机。 ② 每一片 DS18B20 具有全球唯一的序列 号,多个 DS18B20 可以并联在唯一单线上,实现多点测温。 ③ DS18B20 的测温范围为: 55~ +125℃ ,在 10~ +85℃ 时,其精度为 +℃。 测温结果的数字量位数 9~ 12 位,可编程进行选择。 ④ DS18B20 内部含寄生电源,器件既可由单线总线供电,也可用外部的电源( ~ 第 8 页 共 53 页 )供电。 ⑤ 用户可分别设定各路温度的上、下限并写入随机存储器 RAM 中。 ⑥ DS18B20 采用特有的温度测量技术,其内部测温电路如图 图 DS18B20 内部测温电路 温度传感器方案的 选 定 通过以上几种测温元件的分析、比较,可以知道,热电偶温度计可以应用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测量,如它可以测量在 1100℃ 以上的温度,而电阻式温度计相对来说,它主要于 200~ +500℃ 的温度范围内获得较广泛的运用。 对于 多路 温度的测量,传统的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及半导体温度传感器需要配温度变送 器,以获得标准的模拟量(电压或电流)输出信号。 多路的 AD 转换会占用 51 单片机的 大量 IO 口,这是很不合理的, 使用时还需配上二次仪表,才能完成温度测量及控制功能。 其主要缺点是外围电路比较复杂、测量精度不是很高、分辨力不高、需进行温度校准(例如非线性校准、温度补偿、传感器标定等),另外,它们的体积较大,使用也不够方便。 用在 实时的温度检测中 ,实在不理想。 因为,在 工业自动化中的实时温度测量 ,涉及到信号的传输,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应该较快,在这一点上,集成温度传感器稍微可以满足,它的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也可以比较远,适合中 远距离测温、控温,不需进行非线性校准。 但是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功能单一(仅限于温度测量) ,而且同样需要使用 AD,多路采集时占用大量 IO 口。 而 智能温度传感器其主要优点是采用数字化技术,能以数字形式直接输出被测温度值, 可以省略掉外部 AD 电路, 具有 降低成本、 测温误差小、分辨力高、抗干扰能力强、能够远程传输数据、用户可设定温度上、下限、有越限自动报警功能、适配各种微控制器(含微处理器和单片机)。 因此,经过论证 , 决定选用智能温度传感器,并选用具有代表性的 DS18B20 作为测温元件。 第 9 页 共 53 页 测温电路 的方案 图 DS18B20 的引脚 测温电路的方案要根据测温的传感器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来确定。 下面先从DS18B20 的数据构成和读写方式进行分析。 如图 所示, DQ 为数字信号输入 /输出端; GND 为电源地; VDD 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DS18B20 内部结构 DS18B20 内部结构主要由 7 部分组成:寄生电源、温度传感器、 64 位光刻 ROM 与单线接口 、高速暂存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寄存器 TH 和 TL、存储与控制逻辑、 8位循环冗余校验码 : (1)寄生电源由二极管和寄生电容组成,并有电源检测电路用来判定供电方式并且输出相应的逻辑电平( “0”表示用寄生电源供电, “1”表示用外部电源供电),以便高速暂存器能够读出数据和命令。 寄生电源有两个显著的优点:第一,远程检测温度时无需本地电源;第二,在缺少正常电源时也能读 ROM。 (2)光刻 ROM 中的 64 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 DS18B20 的地址序列码。 64 位光刻 ROM 的排列是:开始 8 位( 28H)是产 品类型标号,接着的 48位是该 DS18B20 自身的序列号,最后 8 位是前面 56 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 CRC=X8+X5+X4+1)。 光刻 ROM 的作用是使每一个 DS18B20 都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 DS18B20 的目的。 (3)DS18B20 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以 12 位转化为例 :用 16 位符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