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中国汽车行业概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原因迥然不同。 轿车生产率是在投入增加的情况下,受工业增加值大幅提高的推动而上升的。 30%的速度稳步增长;而资本生产率在 19951998年间每年下降 25%,然后在 19982001年间转以每年 20%以上的速度上升。 资本生产率的下降可能是因为 19951997年间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超前于需求)猛增,而后在 19972001年间放缓。 – 卡车和客车行业。 19951998年间,其劳动生产率以每年 10%的速度上升,在 19982001年间更加快到每年增长 41%。 19951998年间,资本生产率出现了与轿车行业类似的下降(程度低于轿车业),而后在 19982001年间加速到每年 21%的增长。 – – 水平。 轿车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远远高于卡车和客车。 鉴于行业比较相似,而且生产成品的投入也基本相似,外商投资似乎对轿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早期提高发挥了作用。 – 轿车。 十三家合资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为美国水平的 21%;一个包括四大整车制造合资企业的样本显示,它们的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 38%,其中最好的一家企业达到了美国水平的 52%。 – 卡车和客车。 整个行业仅达到美国水平的 10%。 一个包括大企业的样本显示,它们的劳动生产率为美国水平的 14%。 – 行业产量。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在外资这与 19951998 年期间仅 20% 的水平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不能将这一提速与 GDP 增长联系起来,因为两个时期的实际 GDP 增长是相同的,年递增率都在 7% 左右。 该增长率之所以存在差异,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或许部分原因是,中国跨越“购车 – 门槛”、户均 收入 14,500 美元的家庭数量不断增加。 在我们的研究期间,融资渠道也在不断增加,对这一提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不断加剧的竞争(从汽车降价可见 一斑)也促进了这一增长。 在这方面,外商投资通过扩大竞争发挥了较大作用。 – 佣工人数。 在外资成熟期,佣工人数大约每年增加 14%,而在外资进入初期则每年下降 8%。 产量和佣工人数的增长之间似乎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只能说外商投资和产量增长对佣工人数增长的影响旗鼓相当。 – 供应商的“波及”效应。 大多数外资在建立供应基地方面投入了巨资。 例如,通用汽车和福特均预计能在 1998 年进入中国市场,因而进行了投资 ― 虽然当时只有通用汽车被批准进入,而福特的供应商们继续为其他整车制造商服务(当福特最终如愿以偿进入中国市场后它们才真正为福特服务)。 整车制造商在建立供应商基地方面大量投资,从而创造了高水平的国产化率。 外资影响的分布 外资企业、非外资企业、消费者、员工和政府均从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