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万吨耐火砖生产线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料 分仓贮存 压制成型 干 燥 码 窑 焙 烧 出 窑 出 窑 出 窑 出厂 入库 9 a.粘土 < 0. 05mm ≥ 75%。 b.细粉 < 0. 088mm ≥ 80%。 c.各种颗粒料按作业指导书要求的颗粒度组成进行控制。 配料 , 配置不同的 配方。 4~ 15%。 ,一般控制在 5~ 30分钟 > 95%。 一般下料顺序: 颗粒料(含回用料)→部分结合剂→细粉→结合剂。 结合剂:采用水结合剂,根据性质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结合剂。 成型:压制不同的制品,采用的压机不同。 不同的制品有不同的形状。 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控制其制品尺寸、公差、变形、破损和裂纹等。 干燥:干燥窑干燥一般温度控制在 110℃以下 , 制品的残余水份< 3%。 焙烧温度 1000℃~ 1600℃。 二、 设备选型 序号 设 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1 风钻 套 1 2 空压机 台 1 3 汽车 辆 2 4 铲车 辆 3 5 鄂式破碎机 台 1 3 立式破碎机 台 1 4 球磨机 台 1 5 选粉机 台 1 6 混合成型压力机 台 25 7 行车 台 2 10 序号 设 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8 干燥窑 座 1 9 燧道窖 座 1 10 皮带运输机 (包括提升机 ) 套 7 11 化验设备 套 1 12 检验设备 套 1 13 生活锅炉 台 1 14 环保设备 套 1 15 配电设施 套 1 合 计 台、套 52 第 五 章 环境和劳动保护 一、 评述 项目 的 主要污染物是粉尘、烟尘、噪声。 其中 破碎生产车间粉尘危害最为严重 (含游离二氧化硅 90%以上 )。 若不加强治理,一方面将危及职工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将严重污染环境。 在项目 设计中,投入资金 60 万元 ,用于环境治理和安全技术设施。 二、 污染物的治理 尘源密闭。 对生产过程的产尘设备有效地进行密闭。 原料制备系统的鄂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干碾机、筒磨机等采用各种不同型式的密闭。 装配式凹槽盏板防尘密闭罩,单位长度的缝隙漏风量小于 m3/h。 通风管道及除尘系统。 密闭的粉尘借助通风管道 经 通风机排出,一般空气管道设计成圆形、方形和矩形截面。 在有效截面相同的情况下,圆形的周边最小,也最经济。 圆形空气管 道直径由 100 到 1600mm, 共有 26 种统一的规格。 除尘和工艺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管道用 3mm 或更厚的钢板制造。 11 为保持各分支管内的压力平衡,消除剩余压力,采用方形的或锥形流量孔板。 锥形流量孔板 , 用于含尘量超过 100~ 200mg/ m3 的除尘系统中。 除尘系统包括吸尘装置、管道、除尘器和通风机四部分组成。 除尘系统管网的布置原则: (1)除尘系统的管网布置应力求简单,连接的吸尘点不宜过多,一般不宜超过 5~ 6 个。 连接的吸气点很多时,采用集合管,以利各支管的阻力平衡。 集合管内风速不宜超过 3m/ s。 制料系统的鄂式破碎 机、干碾机、立式破碎机、筒磨机、湿碾机等采用一台工艺主体设备为一个独立除尘系统的布置方法,风量能按计划分配,达到有效利用,风流输送线路,可避免粉尘在管路中沉积,便于管理和抢修。 (2)除尘管道应安成垂直或倾斜布置,倾斜管与水平面夹角以保持 45℃~ 60℃左右为宜,以防粉尘在管道内积聚。 (3)管道转弯的曲率半径 R= 1~ 2d,管壁厚度保持 ~ 左右。 (4)加强除尘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注意保持吸尘设备的良好吸尘效果,防止管网和设备漏风,因为漏风将严重影响除尘效率,为了防止风道和设备积尘或被杂物堵塞,要及时清扫除尘器内的积尘,对于磨损或腐蚀损坏的风道及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成型车间成型过程中的称料、添料、加压、出模、砖坯检尺等操作过程,均有粉尘飞扬,没有除尘装置,粉尘浓度可高达 10~100mg/ m3。 安装吸气罩,提高吸气罩的吸气量,能有效地控制粉尘的产生。 加湿作业也是成型车间抑制尘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加湿的水份 12 含量,以不致使粉料粘结或飞扬为原则,可根据 不同的粉料性质确定需要加湿的水量。 成型车间接触粉料操作过程较为繁杂,粉料撒落地面的机会较多,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产生二次扬尘。 如经常冲洗地面,擦拭机器的积尘,从干燥窑出来的运料小车必须经过吹洗装置清理后,方能进入成型车间,防止产生扬尘。 烧成工序的装窑、出窑部分存在着高温粉尘问题,由于这部分作业地点难以固定,可采用 103 型电动喷雾装置减少粉尘飞扬。 三、 劳动保护 结合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特点,采取如下劳动保护措施: 按不同岗位配发工作服、口罩、手套、防护帽、工作靴; 按规定配备消防网、消防栓及各类 消防器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