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某高校图书馆毕业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标准层 纵墙 ()14 3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3m2=合计 底层 纵墙 ()14 3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2=合计 ( 6) 女儿墙 饰 面砖墙面 =240 厚水泥蒸气砖 18=安徽新华学院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8 150 厚混凝土压顶 25=10 厚水泥砂浆层 20= 合 计: (7)梁自重 边横梁,纵梁 bh=300mm600mm 梁自重 25 3KN/m ()=抹灰层 10 厚混合砂浆 [()2+]17 3KN/m = 合计 走道梁 bh=250mm450mm 梁自重 25 3KN/m ()=抹灰层 10 厚混合砂浆 [()2+]17 3KN/m = 合计 次梁 bh=250mm400mm 梁自重 25 3KN/m ()=抹灰层 10 厚混合砂浆 [()2+]17 3KN/m =合计 ( 8)柱自重 柱 bh=500mm500mm 柱自重 25 3KN/m =抹灰 层 10 厚混合砂浆 417 3KN/m =合计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楼面活载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安徽新华学院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9 厕所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走廊、楼梯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非上人屋面: 风载、雪载标准值 根据工程所在地,工程 采用 合肥 市地质气象资料,风载荷、雪荷载取 合肥 市的风载、雪载设计值,即:风载取 W0=,雪载取 S0=0..60kN/m2。 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计算时取 两 者中较大者。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受荷总图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受荷总图 一品框架荷载传递图 见图 框架计算简图见图 ( 1) A~ B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活载: mkNmkN /60 62 362 3212/3/222     恒载: mkNmkN /62 362 3212/3/222   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kN / 活载: mkNmkN / 梁自重: A~ B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活载=板传荷载= 安徽新华学院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0 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活载=板传荷载= 图 一品框架荷载传递图 安徽新华学院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1 ( 2) B~ C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 /37  活载: mkNmmkN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 / 活载: mkNmmkN / 梁自重: B~ C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 3) C~ D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kN /62 362 3212/3/222     活载: mkNmkN /60 62 362 3212/3/222   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kN /2 0  活载: mkNmkN / 梁自重: C~ D轴间框架梁均 布荷载为: 安徽新华学院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2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 4) D~ E、 E~ F 轴间框架梁 根据公式与结构布置可得受力值与 A~ B 轴间框架梁相同 ( 5) 2~ 3 轴间 A 轴与 F 轴框架连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 / 活载: mkNmmkN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 / 活载: mkNmmkN / 梁自重: 2~ 3 轴间 A 轴与 F 轴框架连 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 6) 2~ 3 轴间 B轴框架连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mmkN /14  活载: mkNmmkNmmkN / 安徽新华学院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3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mmkN /61  活载: mkNmmkNmmkN /  梁自重: 2~ 3 轴间 B 轴框架连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楼面梁 :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 7) 2~ 3 轴间 C 轴框架连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mmkN /14  活载: mkNmmkNmmkN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mmkN /61  活载: mkNmmkNmmkN /  梁自重: 2~ 3 轴间 C 轴框架连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 8) 3~ 4 轴间 C 轴框架连梁 安徽新华学院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4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mmkN /14  活载: mkNmmkNmmkN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 / 活载: mkNmmkN / 梁自重: 3~ 4 轴间 C 轴框架连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 9) 2~ 3 轴间 D 轴框架连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 /31  活载: mkNmmkN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 / 活载: mkNmmkN / 梁自重: 2~ 3 轴间 D 轴框架连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安徽新华学院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5 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 10) 3~ 4 轴间 D 轴框架连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 /31  活载: mkNmmkN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mkN / 活载: mkNmmkN / 梁自重: 3~ 4 轴间 D 轴框架连 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 11) 2~ 3 轴间 E 轴框架连梁均布荷载为与 2~ 3 轴间 D 轴框架连梁均布荷载相同。 ( 12) 2~ 3 轴间框架次梁 屋面板传荷载: 恒 载: mkNmkN /68  活载: mkNmkN / 楼面板传荷载: 恒载: mkNmkN / 活载: mkNmkN / 安徽新华学院 20xx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6 梁自重: 2~ 3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楼面梁: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 = + 活载=板传荷载= ( 13) 3~ 4 轴间框架连梁 根据对称,受力值与 2~ 3 轴间框架连梁相同 ( 14) 3~ 4 轴间框架次梁 根据对称,受力值与 2~ 3 轴间框架次梁相同 ( 15) A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 顶层柱恒 载=女儿墙+屋面梁所传恒载 kN 3 1 6/6 5   顶层柱活载=屋面梁所传活载 = kNmmkNmmkN 1 8  标准层 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楼面梁所传恒载 kNmmkN mmkNmmkN 7 7 7 32/16/3 8 6/1 2   标准层柱活载=楼面梁所传活载 kN 6/  ( 16) B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 安徽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