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合同段路面施工招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员驻厂监督,确保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准确、拌合时间充分、坍落度符合要求。 为保证施工工期,基层 C20 混凝土掺入早强剂,使砼强度能提前达到设计强度,然后进行 水泥稳定 碎石的施工。 混凝土采用专用车运输,运到现场后用机械摊铺,随摊铺随振捣,振捣完成后用平板振动机托平并人工抹面,混凝土初凝后表面进行拉毛,并覆盖养护。 混凝土基层施工要点: ①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 ,有进场合格证、化验单及出厂日期,水泥的物理性能及化学 成份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混合料中的碎石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石料强度等级不小于 3级;混合料中的砂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 ;混凝土水灰比不能大于 ,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需按现行施工规范认真操作。 ②混凝土基层施工前清除杂物、垃圾等,会同相关单位查明现有地下管线。 路基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中发现有未曾查明的地下管线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处理。 临近现有建筑物开挖时注意观测和防护,确保建(构)筑物及施工安全。 ③混凝土基层施工时按自路中至路基边的顺序,并按设计横坡设置路 拱。 路基两侧开设临时排水沟并及时排出路基范围,保证路基在施工过程中不受雨水和外来水的影响。 ④混凝土基层施工避免雨天施工,施工过程中如遇雨天,应停止施工。 ⑤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倍,作用半径约为振动棒半径的 8~9倍。 混凝土振捣要充分,振捣混凝土时,对每一振动部位振捣至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平坦、泛浆为止,避免漏振或过振,每一处振完后应徐徐拔出振动棒。 附:“ C20 砼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 采用集中厂拌现场分层摊铺碾压的施工方法进行施 工,采用摊铺机摊铺,总厚度大于 19cm的 水泥稳定 碎石须分层摊铺,总厚度小于 19cm的 水泥稳定 碎石可采用一层摊铺。 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的施工应着重抓好混合料的搅拌、摊铺、碾压这三个主要环节。 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施工要点: ①对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提前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并将试验配合比最佳含水量提供给施工现场。 ②摊铺前应测量放样,将设计标高线用红漆划线于中边桩上,并调整松铺厚度(松铺系数一般为 ~ ),以便整平对拉线施工,并应对垫层表面进行整形处理,清除表面杂物、脏物并洒水湿润。 混合 料应拌合均匀,色泽调和一致。 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4cm,大于 2cm 的灰块不得超过 10%,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 ③ 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应避免雨天施工,运到现场的混合料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 混合料的适宜含水量以 水泥稳定 细料“手捏成团,落地能散” 为度。 摊铺时应控制好松铺厚度,机械辅以人工整平,并以:“宁高勿低,宁铲勿补 ” 为原则,切忌薄层加铺,以免产生脱壳。 ④ 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的厚度分层摊铺碾压,压实厚度不大于 18cm,每个施工缝处要做成台阶形式,台阶宽 1m。 ⑤ 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施工安排,宜尽量减少纵、横向接缝。 如分层施工时,纵横接缝均应错开,横缝错距不小于 ,纵缝错距不少于。 ⑥摊铺后的混合料必须当天碾压完毕。 碾压时间应掌握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应先轻后重,自路边向路中,一般可采用光轮或振动压路机,轮迹重叠 30cm,碾压速度振动压路机为 80~ 100m/min(先静后振)。 ⑦严禁在刚压实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作压路机或送料车的转弯、调头、急刹车等,以保证基层质量。 碾压完成后,即开始洒水养护 7 天以上,并实行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在其上通过。 ⑧ 水泥稳定 碎石采用土工布覆盖养护,洒水保持 水泥稳定 碎石表 面湿润,湿养不少于 7天。 附:“ 水泥稳定 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沥青路面 部分新建路面 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顶面设置下封层, 采用优质进口乳化沥青,沥青用量 ,矿料用料 68m3/1000m2,粒径 35mm。 沥青封层施工前必须先喷洒透层油,待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透层油透入基层深度不宜小于 5mm。 透层油宜紧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干燥,但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①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拌和厂的设置除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 等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a) 各种矿料应分散堆放在硬质地面上,不得混杂。 细集料应堆放在有棚盖的干燥地方,矿粉必须存放在室内,保持干燥,不结块,能自由流动。 (b) 纤维类掺加剂必须有可靠的掺加设备,该设备应计量正确以保证混合料的质量。 ②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以混合料拌和均匀、纤维掺加剂均匀分布在混合料中,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 ③ 拌和时改性沥青加热温度应掌握在 165℃~ 170℃,不得超过 175℃;混合料加热温度 190℃~ 200℃;混合料出厂温度 170℃~ 185℃,不得超过 195℃。 ④ SMA 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由于增加拌和时间、投入矿粉时间加长、废弃粉尘的回收等原因的影响,拌和机生产效率受到影响,在计算拌和能力时应充分考虑,以保证不影响摊铺速度,避免造成停顿。 ⑤ 拌和时,矿粉投入能力应符合配合比设计数量的要求,为此宜设置适宜的矿粉投加设备,或将普通的矿粉投料口扩大,以增加加入量。 ⑥拌和过程中,回收粉尘的用量不得超过矿粉总量的 25%。 对溢出及废弃的粉尘应添加矿粉补足,使 通过率达到配和比设计要求。 ⑦ 拌和厂拌制的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块或严重的粗 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⑧ 拌和的 SMA 混合料应立即使用,需在储料仓存放时,以不发生沥青析漏为度,且不得储存至第二天使用。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① 混合料应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薄层隔离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② 为了保证摊铺温度,运输时必须采取加盖苫布,以防止表面混合料降温结成硬壳。 ③ 在卸料时,运输车辆不得撞击摊铺机,如有可能最好采用间接输送的办法,以保证摊铺出的路面的平整度。 ④ 运料车到达施工现场时,应严格检查 SMA 混合 料的温度,不得低于摊铺温度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① 摊铺前必须将工作面清扫干净,如用水冲,必须晒干后才能进行摊铺作业。 如下层路面已经过行车碾压,摊铺前洒粘层油,用量为。 ② 混合料必须采用机械摊铺机,在摊铺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质量不合格时,不得进行铺筑作业。 ③ 进行作业的摊铺机必须具有自动或半自动调节厚度及找平的装置,必须具有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摊铺幅面为宜全幅型。 ④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调整到与供料、压实速度相平衡,保证连续不断的均衡的摊铺,中间不致停 顿等候。 ⑤ SMA 混合料摊铺温度宜为> 160℃,混合料温度在卡车卸料到摊铺机上时测量。 当气温低于 15℃时,不得摊铺改性沥青 SMA 混合料。 ⑥ SMA 的压实系数要比普通的沥青混凝土小得多,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段的数据来确定。 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及路拱、横坡,达不到要求时,立刻进行调整。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① SMA 混合料必须在摊铺后立即仔细均匀地压实,不得等候。 压路机应以≯ 5km/h的速度进行均匀的碾压。 ② SMA 路面防止过度碾压,在压实度达到 98%以上或现场取样的空隙率不大于 6%后,宜中 止碾压。 过度碾压可能导致沥青玛蹄脂结合料被挤压到路表面,影响构造深度。 工作中应密切注意路表情况,防止过度碾压。 ③ 由于 SMA混合料沥青含量高,粘度大,一般不用轮胎式压路机碾压,以防轮胎揉搓造成沥青玛蹄脂挤到表面而达不到压实效果。 ④ 为了防止混合料粘轮,可在钢轮表面均匀洒水使轮子保持潮湿,水中掺少量的清洗剂或其它适当的材料。 但要防止过量洒水引起混合料温度的骤降。 ⑤ 静压时相邻碾压带应重叠 1/3~ 1/4 轮宽,振动碾压 时相邻碾压带应重叠 20cm 左右。 要将驱动轮面对摊铺机方向,防止混合料产生推移。 压路机的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 接缝处理 ① 对于改性沥青 SMA 混合料,应该避免产生纵向冷接缝。 当采用两台摊铺机时的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即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 10~ 20cm 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然后再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② 横向施工缝应采用平接缝,切缝时间宜在混合料尚未冷却结硬之前进行。 原路面必须用切缝机锯齐,形成垂直的接缝面,并用热沥青涂抹,然后用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 压实的面层上,错过新铺层 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 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再改为纵向碾压。 如用其他碾压方法,应保证横向接缝平顺,紧密。 ③ 应特别注意横向接缝处的平整度,切缝位置应通过 3m直尺测量确定。 ④ 在施工缝及构造物两端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 热拌场位置拟设在 K14+700 处; 下面层 AC20 采用 70 号 A 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要求为: 道路石油沥青 70 号( A)技术要求 项 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针 入度( 25℃、 100g、 5s) ( ) 70~80 JTJ T06042020 针入度指数 PI ~ + JTJ T06042020 延度( 5cm/min, 15℃) 不小于( cm) 100 JTJ T06051993 延度( 5cm/min, 10℃) 不小于( cm) 15 JTJ T06051993 软化点(环球法) 不小于( oC) 47 JTJ T06062020 闪点( COC) 不小于( oC) 260 JTJ T06111993 含蜡量(蒸馏法) 不大于(%) JTJ T06152020 密度( 15 oC) ( g/cm3) 实测记录 JTJ T06031993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JTJ T06071993 薄 膜 加热试验 163 oC、 5h 质量变化 不大于(%)  JTJ T06091993 残留针入度比( 25 oC) 不小于 61 JTJ T06042020 残留延度( 10 oC) 不小于( cm) 6 JTJ T06051993 Superpave沥青结合料性能试验 动态剪切 64 ℃ G*/sinδ (KPa) 最小 AASHTO M32003 T31504 RTFOT试验后 AASHTO M32003 T24003 动态剪切 64℃ G*/sinδ (KPa) 最小 AASHTO M32003 T31504 压力老化后 AASHTO M32003 R2802 动态剪切 25℃ G*sinδ (KPa) 最大 5000 AASHTO M32003 T31504 蠕变劲度 12℃ (MPa) 最大 300 AASHTO M32003 T31304 M 值 最小 SHRP路用性能分级 PG6422 AASHTO M32003 SMA13 纤维稳定剂采用 聚酯合成纤维或木质素纤维,木质素纤维技术要求为: 木质素稳定剂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指标 试验方法 纤维长度 mm 6 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 灰分含量 % 18177。 5 高温 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 PH值 — 177。 水溶液用 PH试纸或 PH计测定 吸油率,不小于 — 纤维质量的 5倍 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 含水率(以质量计),不大于 % 5 105℃烘箱烘 2h后冷却称量 SMA13 构造深度要求不小于。 路基顶面沥青表面处治采用 130 号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为: 道路石油沥青 130 号( A)技术要求 项 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100g、 5s) ( ) 120~140 JTJ T06042020 针入度指数 PI ~ + JTJ T06042020 延度( 5cm/min, 15℃) 不小于( cm) 100 JTJ T06051993 延度( 5cm/min, 10℃) 不小于( cm) 50 JTJ T06051993 软化点(环球法) 不小于( oC) 40 JTJ T06062020 闪点( COC) 不小于( oC) 230 JTJ T06111993 含蜡量(蒸馏法) 不大于(%) JTJ T06152020 密度( 15 oC) ( g/cm3) 实测记录 JTJ T06031993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JTJ T06071993 薄 膜 加热试验 163 o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