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医院卫生基础设施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恢复重建工作总体安排方案》 《卫生部汶川地震卫生系统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 49— 88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0xx 版 现行 相关设计规范、 有关 法律法规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本项目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综合医院的特性,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处理好发展与需求的关系,服务与需求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益的关系,节约和优质的关系。 1) 结合现有地形与 既有 分区 , 合理 设置 新建建筑, 不干涉影响 原有设施功能。 2) 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 ; 美化环境,为病人康复 提供 良好外部条件。 3) 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满足规划要求。 外观和色彩与周围建筑协调,与环境有机结合,形成有机整体,提高环境质量。 4) 注意环境保护 、 消防安全 、 节 约 能 源。 建筑方案 总平面布置 医院现有 主入口位于 院址 的东南侧, 是 人 员通行 主要出入口。 受场 15 地条件限制, 拟建的 综合楼 布置在院内西侧预留建设用地内,与已建门诊楼相互呼应。 中间的出入口作为整个场地的次入口,供物流出入 总平面。 消防设计利用 场地硬化 道路作为消防 车道 , 可保证消防车直接到达消防扑 救。 在 新建综合楼 西南部地下设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池 ,满足 总平面 消防要求。 交通系统 基本保持医院院区现状,局部适当调整, 做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 建筑物 前 设 露天 停车位。 竖向设计依据 现有 道路交通与市政规划 要求 ,结合 医院 现有 场地的实际情况, 保持原有连续平坡式布置方案, 雨水通过道路进行汇集后,排入 院外 市政雨排管网。 总平面具体布置详见附图 01。 土建工程 1) 建筑 XX 县中医院综合楼建筑面积为 4100m2,长 度 44m,宽 度 ,高, 六层框架结构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 采用内廊式建筑布局,设置了两个通至屋面的封闭楼梯间,一个位于综合楼的最南端,另一个居中靠北布置,结合楼梯间,在综合楼中部设置了电梯及 候 梯大厅,以满足垂直交通的需要。 综合楼 一层 为 拍片、透视、造影、 CT 室 ; 二层 为 消毒 及 供应科 ,三层为 行政办公、财务科、微机室、打字复印 ; 四 层 为 总务、后勤 办公用房 ; 五 层 设置了大小两个会议室。 六层为库房及 医务科、防保科、农合办。 一层层高 ,二 ~六层层高 ,室内外高差 ,建筑总高度。 建筑主要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在设有公共厕所的部位设置无障碍厕位,采用电梯为无障碍电梯。 一层 CT 及放射科采用铅板防护,厚度由设备当量确定。 16 整座楼以现代风格为基调,总体外观与平面方案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强调统一协调的秩序美,追求古为今用,简 洁 利索,挺拔雄伟,庄严宏大的美 感 ,体现医疗人员进取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 2) 结构 工程建设地点抗震 设防烈度 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 设计地震分组 属第 二 组 ; XX市抗震 设防烈度 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设计地震分组 属第 一 组。 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 “ 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 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 的基本原则,场地 土 类别 若 为 II 类, 由于 医院 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所以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的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即按照 9 度执行。 本工程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选用 粉质粘土 层 经地基处理后作为该建筑的持力层。 根据持力层埋深 情况拟 采用钢筋混凝土格筏基础。 结构 采用全现现浇钢筋砼 框架 结构。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公用工程 1) 给排水 给水系统 : 本项目 最高日用水量为 26m3, 由县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市政管网供水压力 为 , 满足建筑物室内最高部位用水点水压要求。 建筑 物 内 采 用下行上给式供水方式 ,直接从室外院内环状供水管网上引入建筑物。 本工程室内 给水管采用 PP— R冷水管,热熔连接 , 采用 压力等级的管材及管件 ;室外校园内环状给水管采用 PE 冷水给水塑料管,承插橡胶圈接口,公称压力。 排水系统 :本项目最高日排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90%计算。 综合楼室内排水系统采用生活污水与生活 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仅设置伸顶 17 通气。 各建筑物排水经室外污水管道收集进入 新型环保无动力 生化 池 ,经生化 池 处理后排入城镇排水管网。 本工程各单体室内排水管道采用 UPVC 管,粘接; 室外排水管道采用 PE 双壁波纹排水管,承插式橡胶圈接口。 2) 供热、采暖通风 本工程采暖热源由本院原有锅炉房供给,供热热媒为 95~ 70℃的热水。 建筑面积 4100m2,总热负荷 ,单位面积热指标 55W/m2。 用上供下回单管顺序式同程采暖系统。 采暖入口装置设在室外的专用小室内,入口装置设有热计量表、压力表、温度计、调节装置等。 室内采暖系统管材均采用热镀锌钢管,管道连接均为丝扣连接;其他管材均采用焊接钢管,管径 DN≤ 32mm 时为丝扣连接, DN32mm 时为焊接。 散热器选用内腔不含沙的四柱 760 型铸铁散热器。 散热器承压均不小于。 采暖系统最高点设卧式集气罐。 采暖系统的管道、支吊架、散热器均做防腐处理,除锈后刷防锈漆一遍,然后,管道及支吊架刷银粉漆二遍,散热器刷非金属漆二遍。 室内地沟及不采暖房间的管道均采用岩棉管壳保温,油毡玻璃布保护层,外表刷红色调和漆两道。 本项目供热管道采用直埋敷设,入口局部采用地沟敷设。 直埋敷设管道全部采用聚胺脂硬质泡沫保温,保护层选用高密度聚乙烯,保温厚度 30~40mm。 会议室设机械排风装置,采用外排式 BXBDZ 型低噪音方形壁式轴流风机进行机械排风。 换气次数按 2 次 /h 设计。 公共卫生间设机械排风装置,采用外排式 BXBDZ 型低噪音方形壁式轴流风机进行机械排风。 换气次数按 5 次 /h 设计。 内走道及其它各房间均采用自然通风、排烟方式。 3) 电气设计 根据各专业提供的资料统计,本项目用电设备总装机容量为 18 (其中照明为 ,动 力为 46KW),计算采用需用系数法,计算负荷为 ,自然功率因数为。 变配电室采用电容器柜在低压侧集中对功率因数进行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 本综合楼的 CT 扫描室必须持续供电的精密医疗设备、消防水泵、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等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其余用电按三级负荷供给。 综合楼 电源由原有变电所低压侧电源 引出, 照明、动力各一路,应急电源由柴油发电机组引来,柴油发电机组设在本楼外。 配电电源电压为 380/220V 三相五线制,系统接地形式采用 TN S 系统。 动力干线选用 YJV- 1KV 塑料 电缆沿墙穿管暗设。 根据《建筑 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xx)中的相关规范规定 ,医疗、 办公 用房 300Lx, 公用场所门厅 100200Lx,走廊 50 100Lx。 医疗、办公 用房 灯具选用显色性良好的节能型的双管荧光灯; 走廊选用吸顶灯。 事 故照明选用应急灯,以确保事故状态下人员的疏散,应急时间为 小时。 根据该建筑物的性质 , 按三级防雷建筑物进行设防,接地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建筑物做总等电位联接,卫生间做局部等电位联接。 低压配电保护接地采用 TNS 系统。 变压器为中性点直接接地 系统,接地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 室内所有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须可靠接零。 4) 电 视及通讯 有线电视 信号由县有线网引来,系统采用分配 — 分配 — 分支网络。 主干线采用 SYKV759 同轴电缆,分支线采用 SYKV755 同轴电缆分别穿钢管暗敷。 系统设计标准为用户点电平 68177。 4dB,信噪比不大于 43 dB。 在综合楼的一层设置电视前端箱,在其它各层设置电视分配箱。 在每间办公室里各设 1 个终端插座。 总体配线按当地惯例由 XX 县有线电视网 19 统一考虑。 综合楼 设 15 部外线电话,具体由当地电信部 门进行实施。 5) 消防设计 本工程在场地内院的西南部地下设消防水泵房和 100m3消防水池。 本工程室内消防用水量为 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20L/S。 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xx)要求均 设置 室内 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防给水管网连成环状。 综合楼屋面水箱间设有容积 9m3的消防水箱,保证火灾时前 10min 室内消 防用水。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焊接。 本工程室内消防用水由室外消防水池 (100m3)提供;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在室外生活、消防合一的环状给水管网上设置 2 套地下式消火栓。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xx)规定, 本 建筑物各层 均设置 MF/ABC4 规格的 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20 第五章 节 约 能 源 建筑 节能 屋顶 铺设 100 厚 挤塑聚苯板 , 传热系数 178。 k。 外墙采用 300厚加气砼, 外贴 30 厚挤塑聚苯板, 外墙 平均 传热系数 178。 k.。 外门为塑钢平开门,外窗为塑钢窗 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