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采辅助上山揭煤专项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置 4 个检验测试点,分别位于要求预抽区域的上部、中部和两侧,且至少有 1 个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 2m 的范围内。 根据测定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及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措施效果检验指标见下表。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 瓦斯压力 P/MPa 瓦斯含量 W/( m179。 .t1) 区域类别 < < 8 无突出危险区 除上述情况外的 其他情况 突出危险区 钻屑指标法 预测(效检)临界指标 最大钻屑量( Smax) 钻屑瓦斯解析值 (K1) △ h2 值 危险性 ㎏ /m ML/( gmin1/2) ( pa) 所有实测的指标值均小于 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其他 异常,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否则为突出工作面。 ≥6 ≥(湿煤 ) ≥200 < 6 < (湿煤 ) < 200 当 区域 措施效果检验指标均小于上述临界值时,则判定工作面无突出危险,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掘进至距离煤层法向距离 5m 位置,进行区域验证。 当 区域措施 效果检验 为 突出危险区,继续采取区域防突措施,直至措施效果检验合格。 区域验证、工作面预测 当工作面掘进至距离煤层法向距离 5m 时,工作面进行区域验证,区域验证方法采用工作面预测进行,工作面 突出危险性预测 方法 采用钻孔钻屑量和钻孔钻屑瓦斯解析值 K1 值 和 △ h2值两项指标考察。 临界指标见表。 同时 每隔作业循环 施 8 工前探钻孔,保证工作面到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不小于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层前要求的最小距离 ,同时记录前探钻孔过程中有无动力现象,若发生动力现象,则判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预测(效检)临界指标 最大钻屑量( Smax) 钻屑瓦 斯解析值 (K1) △ h2 值 危险性 ㎏ /m ML/( gmin1/2) ( pa) 所有实测的指标值均小于 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其他 异常,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否则为突出工作面。 ≥6 ≥(湿煤 ) ≥200 < 6 < (湿煤 ) < 200 工作面 采用钻孔钻屑量、钻孔钻屑瓦斯解析值预测(效检)时,用钻机在工作面施工 4 个直径为 42mm、深为 10m 的钻孔 , 见图。 考察钻孔 两 个位于巷道工作面中部 和上部 ,另两个钻孔终孔位置应位于巷道轮廓线外 2~4m 处。 考察钻孔倾角可根据现场煤层倾角进行调整 ,以保证钻孔在全煤中钻进;有软分层时钻孔要在软分层中钻进,以保证测定指标的准确性。 当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立即采取( 5m)局部防突措施;当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工作面位置(不小于 2m)。 当工作面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工作面位置(不小于 2m)再次进行工作面预测, 当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采取( 2m)局部防突措施,若无突出危险,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采用远距离放炮一次揭穿煤层,若未能一次揭穿至煤层底板,则仍按照远距离爆破的要求执行,直 至完成揭煤作业全过程。 距离煤层法向距离 5m 时工作面预测钻孔布置方式 9 42 3距离煤层法向距离 2m 时工作面预测钻孔布置方式 242 3 局部防突措施 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无论距离煤层法向是 5m 还是 2m,都 采取以下措施: 在迎头施工瓦斯排放钻孔, 钻孔直径 75mm,钻孔控制范围:巷道两侧和上部轮廓线 5m,下部至少 3m,钻孔间距 ,钻孔长度不小 15m。 局部措施效果检验 局部措施效果检验采 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校检,钻孔布置方式及校检方法见区域验证、工作面预测。 10 当效果检验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需继续补充局部防突措施;当距离煤层 5m经行工作面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和保留 5m 措施超前距的情况下掘进至距离煤层法相距离 2m 位置;当距离煤层 2m 经行工作面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和保留 5m 措施超前距的情况下采用远距离放炮一次揭穿煤层,若未能一次揭穿至煤层底板,则仍按照远距离爆破的要求执行,直至完成揭煤作业全过程。 安全防护措施 ( 1)防突风门 必须确保三采 辅助上山两道反向风门牢固可靠,工作面爆破和无人时,反向风门必须关闭。 ( 2)远距离爆破 远距离爆破时,爆破地点必须设置在进风侧反向风门之外的全风压通风新鲜风流处,爆破时,回风系统必须停电撤人,爆破后进入工作面检查的时间不得少于 30min。 ( 3)压风自救 在距离迎头 2540m 范围内安装一组不少于迎头作业人员个数压风自救装置,在三采辅助上山轨道底绞车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在防突风门外爆破地点、人员撤离地点各安装一组压风自救,同时回风巷警戒人员所在地点必须安装压风自救要保证三采辅助上山内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 救系统安全可靠。 组织管理措施 ( 1) 建立专门的 防突 机构 按照《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规定》的要求,开采突出煤层的矿井都应设置专门的防突机构。 结合 天池 煤矿组织管理模式,在通防部设置防突专门机构, 并 成立 11 防突 领导小 组。 组 长:张 华 刘振岭 副组长:姚 飞 刘子生 于长顺 栾立生 成 员:陈明泉 徐勤延 谷志伟 许光海 杨慎义 张庆功 夏保庆 甘路军 张培齐 蒋红飞 防突 小 组的主要职责是: ① 制定防突措施; ② 实施防突措施; ③ 填写预测预报、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单报送上级审批,通知施工队执行; ④ 填写突出卡片,收集原始资料; ⑤ 总结、分析突出动态和规律,定期上报。 ( 2) 矿井各级领导和部门防突管理的责任 董事长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防突机构、人员、投入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负责。 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防突的指示、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 组织审定有关防突的重大事项,审定防突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事项;督促、检查防突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及防突责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