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未来城小区1住宅楼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墙 = KN 屋面板传来 KN= KN 框架梁自重 KN= KN 合计 G= KN 顶层( C 轴): 板传来 = 框架梁自重 KN= KN 合计 G= KN 20xx 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第 11 页 共 59 页 顶层( F 轴): 屋面板传来 ( +) = 框架梁自重 KN= KN 合计 G= KN 顶层( H 轴): 屋顶女儿墙: = KN 屋面板传来 ( ) = 框架梁自重 KN= KN 合计 G= KN 其余层( A 轴): 外纵墙 ( ) ( ) KN= 楼面板传来 = KN 框架梁自重 KN= KN 架柱自重 = 合计 G= KN 其余层( C 轴 ): 内纵墙 ( ) = 楼面 板 传来 2x = 框架梁自重 框架柱自重 合计 G= KN 其余层( F 轴): 内纵墙 楼面板传来 ( +) = 框架梁自重 框架柱自重 合计 G= KN 其余层( H 轴): 刘万元万州区未来城小区 1住宅楼设计 第 12 页 共 59 页 外纵墙 ( ) ( ) KN= 楼面板传来 ( ) = 框架梁自重 KN 框架柱自重 合计 G= KN 二 、楼(屋)面可变荷载 楼(屋)面可变荷载 传到横向框架梁上的线荷载 楼(屋)面可变荷载 由楼 (屋) 板传给框架梁,传递方式与 楼(屋)面 永久荷载相同。 顶层 梁线荷载( FD 跨): q=梁线荷载( DB、 BA 跨): q= KN/m= KN/m 其余层 梁线荷载 ( FD 跨 ) : q=梁线荷载( DB、 BA 跨): q= KN/m= KN/m 单位: KN/m 图 26( a)永久 荷载 20xx 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第 13 页 共 59 页 单位: KN/m 图 26( b)楼(屋)面可变荷载 楼(屋)面可变荷载由纵向框架梁传给柱的集中荷载 楼(屋)面可变荷载由纵向框架梁传给柱的集中荷载,传递方式与楼(屋)面永久荷载相同。 顶层梁( A 轴): Q=顶层( B 轴): Q=顶层( D 轴): Q=顶层( F 轴): Q=其余层( A 轴): Q=其余层( B 轴): Q=其余层( D 轴): Q=其余层( F 轴): Q=楼面可变荷载分布如图 26( b)所示。 水平风荷载计算 框架结构的水平风荷载简化为作用在楼层位置的集中荷载。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为: ω k=β zμ sμ zω 0 楼层位置的集中风荷载: Fw=B x h x ω k 因结构高度小于 30m,可取 β z=;对于矩形 平面形状, μ s=; μ z查《基本教程》附录 可得; B 是单元宽度,此处取 ; h 为上下楼层高度的平均值。 计算结果如表 22。 表 22 水平风荷载计算 刘万元万州区未来城小区 1住宅楼设计 第 14 页 共 59 页 楼层 β z μ s z/m μ z Wk (KN/m2) B/m H/m Fw /KN 6 5 4 3 2 1 风荷载分布如图 27 所示。 单位: KN 图 27 横向框架风荷载分布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一、永久荷载作用下 作用在柱子上的集中永久荷载仅产生柱轴力,不必进行内力分析。 因竖向永久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移可以忽略,故可以采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内力。 内力的正负号采用如下规定:节点弯矩以逆 时针为正,杆端弯矩以顺时针为正;杆端剪力以顺时针为正;轴力以压为正。 取如图 28 所示 进行 结构分析。 20xx 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第 15 页 共 59 页 图 28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计算各杆件的分配系数 μ UV=()/(+)= μ UT=1μ RQ = μ VU=()/(++)= μ VS=() /(++)= μ VW=() /(++)= μ WV=()/(++)= μ WR=()/(++)= μ WX=()/(++)= μ XW=()/(+)= μ XQ=()/(+)= 同理可求得其他杆端的分配系数,详见表 23 所示。 计算固端弯矩 图 29 梯形分布荷载 刘万元万州区未来城小区 1住宅楼设计 第 16 页 共 59 页 对于图 29 所 示梯形分布荷载,其固端弯矩: MgAB= MgBA = 2 3 21 (1 2 )12 ql    取 а =,即为三角形分布荷载的固端弯矩: MgAB= MgBA = 215*12 8ql 各杆件的固端弯矩见表 23。 分配与传递 经过 三轮分配与传递,精度已达到要求,计算过程详见表 3。 最后杆端弯矩 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和各次分配、传递的弯矩相加,即得到杆端的最终弯矩,见表 3. 跨中弯矩 在梁的杆端弯矩基础上叠加相应简支梁弯矩,得到跨中弯矩。 对于图 29 所示梯形 分布荷载的跨中弯矩: M 中 = 22 _8(1 )8 3 2B A A BMMql  取 а =,即为三角形分布荷载的跨中弯矩。 永久荷载下的弯矩如图 210 a 所示,图中节点弯矩之和并不完全等于零,系计算误差所致。 杆件剪力 逐个将杆件取脱离体,利用力矩平衡条件可求出杆件剪力。 12 MMV ql l 右左左 1 +2 MMV ql l 右左右 杆件剪力计算结果见 表 24,剪力图如图 210 b 所示。 表 24 永久荷载作用下剪力(单位: KN) 左边跨 中间 跨 有边跨 层高 L R L R L R 6 5 24. 50 4 3 2 1 柱轴力 自顶层向下,逐个节点取脱离体,利用竖向平衡条件,可求得柱轴力,如图 210 c 所示。 20xx 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第 17 页 共 59 页 单位: KN m 图 210( a) 永久荷载下弯矩图 单位: KN 图 210( b) 永久荷载下剪力图 刘万元万州区未来城小区 1住宅楼设计 第 18 页 共 59 页 单位: KN 图 210( c) 永久荷载下轴力图20xx 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第 19 页 共 59 页 表 23 永久荷载下的弯矩的分配与传递 节点 X W V U T 杆端 XQ XW WX WR WV VW VS VU UV UT TU TM TS 分配系数 固端弯矩 分 配 与 传 递 最终弯矩 刘万元万州区未来城小区 1住宅楼设计 第 20 页 共 59 页 表 23 永久荷载下的弯矩的分配与传节点 S R Q P 杆端 ST SN SV SR RS RW RO RQ QR QX QP PQ PI PO 分配系数 0, 12 固端弯矩 分 配 与 传 递 最终弯矩 20xx 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第 21 页 共 59 页 表 23 永久荷载下的弯矩 的分配与传递 节点 O N M L 杆端 OP OR OJ ON NO NS NM MN MT ML LM LE LK 分配系数 固端弯矩 分 配 与 传 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