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哀婉的心音——评叶文玲长篇小说无梦谷——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叶文玲创作论 [J].浙江大学学报, 1997(11) [11]吴义勤 .“在你世界里,只有灵魂存在” —— 评叶文玲的长篇 小说《无梦谷》 .小说评论,1995(1). 一曲哀婉的心音 —— 评叶文玲的长 篇 小说《无梦谷》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中文 081本 蒋艳 指导老师:丁少杰 摘 要: 长篇小说《 无梦谷 》 是著名女作家叶文玲呕心沥血八年于 1994年发表的一部杰作,是叶文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无尽人生三部曲》的第一部。 这部长达 46万字的小说,作者用细腻而深沉的笔触,尽情地展现了五十年代末成长的一批知识分子的心灵苦难和情感困厄,激起了人们对那个历史年代进行新的审视和沉思。 本文从错位的生存处境、畸形的情感世界、由 梦构建的精神世界等角度对《无梦谷》的 悲剧色彩和自传性色彩 进行分析,以此来深入感悟这部作品所流淌出来的心音。 关键字: 叶文玲;无梦谷;悲剧;自传性;心音 《无梦谷》 是叶文玲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是叶文玲在 1982年秋拜访巴金先生时向巴老诉说 自己自浙江辗转到河南的 经历后, 在巴老的建议和鼓励下历时八年创作完成的。 《无梦谷》 不仅 是一部凝结着“伤痕”和“反思”双重文思的力作,也是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又一硕果。 它出版后, 引起文坛 的 强烈反响与共鸣。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王蒙、陈荒煤评价《无梦谷》 是 “ 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 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 [1]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也因这部作品以及叶文玲的创 作成就而授予她 “中国文学杰出成就奖”。 这部作品 时代背景广阔,内蕴丰富深厚 , 文笔细腻深沉, 情感朴素真诚。 《无梦谷》以楚汉、楚涧两兄妹的人生遭际为主线,围绕兄妹两人各自的婚姻生活和婚外恋情,用细腻而深沉的笔触,尽情地展现了五十年代末成长起来的一批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和心灵苦难,尤其是情感的困厄,是一部关于人的灵魂的美丽传记,它激起人们对 那个历史年代进行 新的叩问和沉思。 对叶文玲的经历有所了解的读者,往往可以发现楚汉、楚涧两兄妹的 人生际遇与叶文玲及其兄长叶鹏的人生际遇有太多的重合, 不管是男女主人公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生活经历,还是他们所处的时代氛围,几乎和现实中的作家及其兄长达成一致,可见,《无梦谷》这部作品有很强的 自传性色彩。 并 且,叶文玲 曾说,“ 《无梦谷》这部作品,是以我和兄长叶鹏 的 平生经历为原型,以楚汉、楚涧兄妹 的 苦难命运历程为线索,抒写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这是我此生要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而歌泣的一曲心音。 ” [2]45 楚涧、楚汉兄妹充满坎坷和不幸的心灵创伤时时牵动着我的心,他们的感情结局而让人感到惋惜。 正如小说的题记中那两句 醒人耳目的话:命运之神安排了生活中的一切,却偏偏不给人们剩下一个“假如”;人生不可无梦,也不可长梦不醒。 [3]。 它们不仅笼罩着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际遇,而且辐射了他们那一代人,甚至于整个人类的一种生存境遇。 [4] 一、 错位的 生存 处境 —— 梦的毁灭 楚涧生活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江南小镇汀桥镇 ,而《无梦谷》这部作品的构思起于一九八二年,并于一九八七年开始初稿。 但叶文玲对《无梦谷》这个“婴儿”“并未草率地剪断他的脐带,就那样让他系连着我的心,我的血,我以心血滋养着他”,历经八年的孕育,这个“婴儿”才出世。 [5]可见, 作者的创作时间与楚涧、楚汉这两个人物的生活年代相隔四五十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作者的生活经历与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年代是比较吻合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书中人物的一些经历也是作者本人或周围的人的一些生活经历 , 这其中倾注了作 者的诚挚情感以及她对人生体验的一些思考。 (一)楚汉 :高校的才子 —— 劳改的“贱虫” 《无梦谷》中的主人公楚涧、楚汉,出生于江南水乡一个 家道日渐衰颓 的以书香传家的大户人家 —— 楚家。 楚汉、楚涧两兄妹自小聪慧,他俩被镇上人称为出类拔萃的“神童”。 哥哥楚汉是 D 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妹妹楚涧在初中 期间就表现出不凡的文学才气。 自小多梦的楚家兄妹俩,对于各自的未来充满了十足的信心和美好的憧憬。 然而, 生活总是以独特的形式改变着每个人的道路。 1957 年的政治运动,楚汉被打上了“右派”的烙印, 踌躇满志的楚汉做梦也不会想到大学毕业竟是他人生幻灭的开端。 他不得不服从发配到西北贫瘠偏僻的小山村接受改造。 从此政治地位“低人一等”的他身负“重任”:教小学一年级算术,兼做挑水、扫厕所、出粪等杂役。 面对繁重的体力、贫困和饥饿交织的濒临死亡的生存险境,楚汉除了接受,他几乎一筹莫展,他深刻地体悟到人在政治、命运面前的渺小卑微: “人是世上最复杂的动物,却也是最简单最脆弱的存在:一块石头、一条绳索、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以了结或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 [3]39 他凭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真理的坚定信念,像弹簧一样压拽着自己的体力,整个生命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如果说,生存的艰辛和苦难使楚汉承受了巨大的煎熬与折磨,他坚强地挺过来了,那么,心灵和精神的沉重打击,却使他失却了最后的梦幻 —— 他大学时的同学弃他而去,而他与魂牵梦萦的 达姬雅娜式恋人 佟璇的爱情堡垒,即使依靠楚汉艰辛地用不屈不挠的情书制成的利剑也无法捍卫;佟璇不仅弃他而去,还嫁给了置他 于“右派”死地的政治小丑郑挚。 这样的戏弄,对楚汉而言,无疑是世上“最恶劣的叛变”。 此时已然没有了理想,没有了学术,没有了爱情的楚汉,孤独地幽闭在无石村的 D 大“四才子”之一楚汉,壮如农夫,生如“贱虫”,心如木石。 ( 二 )楚 涧:纯真的才女 —— 卑微的女役 祸不单行,哥哥楚汉的“黑锅”加上父亲的“污点” —— 地主身份,通过 家庭血缘关系这一特殊桥梁 ,使刚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 楚涧 在劫难逃。 她像只苍蝇一样被学校无情地取消入学资格。 面对这样的晴天霹雳,十六岁的楚涧完全陷入了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境地:“完了,缤纷五彩的理想,美 丽如画的梦幻,此后,都将离你远去,此后,高中、大学一切学府都将向你关上大门,此后,课本、校园、背诵、考试、作文比赛„„你所醉心的一切,都将与你无缘,从今以后,你将别无他途,只能永远龟缩汀桥镇的一角,在歧视的冷眼中度日,在卑贱屈辱中跋涉。 ” [3]18如此凄惶而悲凉的人生处境无异于向楚涧宣判了梦想的死刑。 可是“生命之神安排了生活中的一切,却偏偏不给人们剩下一个‘假如’。 ”被赶出重点高中的楚涧,只能回乡劳动改造思想。 她和哥哥楚汉一样在生活上连遭磨难:幼儿园招工被解聘,气象局招干又落榜,后来当了人民教师又被下放到农 场做苦役。 她只能在炼狱中接受接踵而至的不幸和磨难,在众人的歧视和白眼中艰难度日。 在爱情生活中,楚涧也遭受了与哥哥相似的磨难。 廖平亮的自私和软弱已使她心灰意冷,但毕竟那只是朦胧的恋情并非真正的爱情。 而季东森的狂热追求和无耻退却,却使一个敏感而单纯的少女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她深深地体味到人心的险恶,体味到“悲到被世俗嘲弄”时悲到极点的“悲极”。 [3] 她明白 :“她的悲愤不在于被爱情所弃,而是被卑俗所欺,她的不幸不仅在于人间的友善将与她无缘,而在于强大的社会势力再次向她宣告 :在政治上 、精神上她将永远不得翻 身。 ” [3]269可以说,楚涧 自小就承受了她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苦难和煎熬,被逐出生活圈子意外的感觉,总像一条虫,时时啮啃着她的心。 唯有与哥哥的通信使她的心灵得到些许慰藉和鼓励,唯有写作给她希望和憧憬„„ 青春的理想之梦,浪漫的爱情之梦,在错位的政治历史的笼罩下一一破灭了。 楚汉、楚涧兄妹默默地忍受着心灵的绝望和痛苦,如同挣扎在进退不得的无梦的谷底。 正如楚涧在日记里所说,“ 生存的沮丧和无奈,贯串了青春的全部岁月” , [3]136 他们的人生举步维艰,真是“一脚踩着痛楚,一脚踩着血泪”。 叶文玲 说,从五十年代过来的人,都会清楚那些难忘的岁月,“ 世界在任何一个青年面前,未知永远是一个无穷的数字,可那时候,无论他对世界的眼睛瞪得多大,那颗年轻不安分 的心里,首先被种植的一定是服从和崇拜。 ” [5]在 《无梦谷》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楚汉兄妹那种强烈的赴难意识、道德意识和对自身严峻的价值判断中,仍然透露出知识分子被政治黑暗和思想改造运动不断扭曲的心灵。 [1]在后来的生活中,他们自愿背上“原罪”的精神包袱,无论被分配做什么沉重的活,无论受到什么不堪忍受的打击,他们满怀卑微感,将它们都作为洗心革面的机会,并心悦诚服 地接受,内心充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殉道者”的形象顿时在他们身上显现。 二、畸形的情感世界 叶文玲说, 创作既是作者和生活两片火石相击而 迸 出的火花,它既离不开生活,更源于“情”,一切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显现着作者生活经历的履痕,更是作者真挚情感的示波器。 [6]39 作者在 《无梦谷》 中 从人情人性的角度去透视知识分子的心灵状态,细腻曲折地展示了他们丰富复杂、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 (一)错位的爱情 —— “幸福不是想象的,是感觉的” [3]379 小说设置了这样几个畸形的情感世界:楚汉与符淑芬、楚涧与 鲁越、童浅草与屈仲明、纵驰北与章英。 这几对夫妻若论每个人,都是绝对的好人,但他们的情缘搭配却充满了错位的尴尬和痛苦。 [7] 楚汉自被戴上“右派”的帽子后,他遭受着政治权利与爱情的双重放逐。 当不可捉摸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