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的意象世界及通过意象的营构小说所生成的诗性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生成意义的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 8 情感和哲理特质,而命运这一母题同样也是包蕴着情与理的双重阐释可能性的。 在小说中,紫藤、菊花、枯叶等意象实现了对命运的喻示,而此种喻示便是一种诗性的隐喻,它要传达的“意”并不明示,却有待于读者去深入挖掘。 “紫藤”,它是作为陈府后花园中一种长期的存在物而出现的。 小说几次对它进行描写: “后花园的墙角那里有一架紫藤,从夏天到秋天,紫藤花一直沉沉地开着。 颂莲从她的窗口看见那紫色的絮状花朵在秋风中摇曳,一天天地清淡。 ” ( 18) 这 是小说中第一次提到紫藤,这时,颂莲正受着陈佐千的宠爱,紫藤花的盛开好比颂莲繁盛的青春。 紫藤花虽然美丽,然而此种美丽却显得苍白柔弱。 作为藤,它本身不能独立生长,它必须攀援缠绕着其他树木。 颂莲这样一个破产商人的女儿,由于不愿过做工的劳苦生活,而将自己卖给了有钱人做妾,这是她对妻妾成群的旧制度的主动依附。 她虽然年轻美丽,但这种美丽却是毫无根基、孱弱无力的。 妻妾成群的现实,在争宠中觅得生存机会的实际,只能一天天地耗损她的生命力,使他如藤萝花般一天天地清淡,结局只能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惨景象。 颂 莲一次次地关注着藤,似乎感觉到了某种神秘的启示。 小说中,人物的重复性动作带有着一定的喻示性,只是叙述人未做任何阐释,却任由人物自由行动,叙述语气依然从容舒缓。 意象本身的隐喻性却越来越不容忽视地彰显开来:颂莲不就是生长在旧式家庭那虚无迷幻的花园里的一株紫藤吗。 她是无力也无意识去冲破旧式婚姻的围城而充当一位出走的娜拉的。 “她又走到门廊上,看到后花园寂静无比,人都热闹去了,却留下一些孤寂,它们在枯枝残叶上一点点滴落,浸入颂莲的心。 她又看见那些凋零的紫藤,在风中发出凄迷的絮语。 ” ( 19) 秋天的肃煞,紫藤的凋零, 枯枝残叶上滴落的孤寂,风中凄迷的絮语,这一连串的意象都围绕着“紫藤”这一主意象而展开,作者已将颂莲的命运赋予到柔弱、纤美终将凋残的紫藤身上了,她确实没能逃脱枯萎的命运,从她“受宠 —— 争宠 —— 失宠 —— 疯狂” 这一遭际我们便可看到她同紫藤的盛衰之暗合。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这就是陈府险恶的生存环境。 每一个女人都围绕着陈佐千这棵大树 —— 生存的主宰而不择手段地进行着残酷的争宠。 颂莲虽因年轻漂亮和有文化而占据着优势,但作为知识女性的敏感自尊却使她不肯抛弃尊严完全屈从于陈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 9 府的生存原则,加之同大太太 毓如的争执,同二太太卓云的明争暗斗,乃至同婢女雁儿变态的厮杀,终于使她筋疲力尽。 在陈佐千这一陈府的主宰面前,颂莲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卑微,女人就是女人,她永远也别想爬到男人的头上。 那支箫被烧毁的悲剧便标志着颂莲必须一切迎合陈佐千的喜好。 一个女人既然卖给了人做妾,那么她就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但颂莲的生命意识、自我意识却使她一味地任性,终于招致陈佐千对她的冷漠。 她忍受着孤寂的生活,在充盈着霉烂的陈腐气息的陈家花园里日渐凋残。 纵然敏感的颂莲认清了自身处境,为了争取生存的机会对其他女人进行变态的报复,乃至 是醉酒之后求得陈佐千的垂怜,甚至是在飞浦的身上寻求安慰,她那无力的挣扎注定了必然要失败。 毕竟,她不过是一株紫藤。 通过对藤的描写,小说使我们看到了颂莲这样的女人生存的可悲,同样,小说也展示了她那变态和扭曲的生存方式,她在对陈府的生存环境奇怪的适应着,“她锲而不舍地追寻的是男人的宠爱 —— 生存的机会。 ” ( 20) 她以及卓云、梅珊等在争宠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丑陋和残酷简直令人震惊,这同样是一些灵魂畸形的女奴,他们挣扎着求生存的姿态在宣告着一种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 此外,小说中的菊花意象也带有很强的喻示性。 高洁孤傲 的菊花可以说是颂莲性格的写照。 可是,这却是一种被赏玩的植物。 在陈佐千五十岁生日时,被摆成了庸俗的“福”、“禄”、“寿”、“禧”字样。 这是一种对自然的违背。 “花非花、人非人(颂莲语)”不妨解读为在一种文化背景之下自然的非常态化。 像颂莲、梅珊、文竹这样一群如花般美丽的女子,只能供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来赏玩,他们短暂的青春充当的却是文化的供祭,枯萎、凋残、被弃如芥是必然的命运。 明乎此,我们竟然发现,几位女性的名字更耐人深味。 颂莲、梅珊、文竹这三个女子都如同花木般,在小说的话语背景下,是作为被赏玩的植物意象而存在的。 同样,焚烧落叶这一意象进一步喻示了这群可悲的女性无助的命运。 鲁迅曾无情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同样的,烧毁落叶这种扼杀自然、逆忤自然的行为也应视为一种“吃”的表现,它吃的是人的生命,生命的自然和活力。 这些女人便是飘进这个死亡气息弥漫的陈家花园里的落叶 —— 仅仅一年时间便疯掉的颂莲,美艳绝伦惨遭杀戮的梅珊,即将步二人后尘的文竹。 可见,这些女人虽如花般美丽,却终将如花般枯萎凋残,只能充当一种悲哀命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 10 运的注脚。 这就是苏童在《妻妾成群》这部小说中为我们揭示的命运。 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具体的象,但这些“象”却投射了作 者深沉的思索和情感。 这是一种蕴藉性的有生命的话语。 紫藤、菊花、枯叶等意象向我们揭示了命运的真实和残酷,使人体验到了一种柔美而悲哀的情境。 这是我们对小说的诗性意蕴的第一层解读。 同时,在小说中,苏童更向我们揭示了人的一种生存的困顿情境,这也是通过几种含蕴深刻的意象的象征来实现的。 (二) 象征人物生存困境 :“在审美过程中,难以用具体形态来表现的某些事物被转化成具体有形的象征符号。 我们可以说,文学的审美意象都是一种象征性符号。 作家创造一种新的象征性符号,就要超越既成的代码,赋予符号以新的含义和功能,这才 称得上是创造。 ” (21)在《妻妾成群》中,具体有形的意象符号同样具有着含蕴丰富的象征意义,而此种象征性本身便构成了一种诗性。 它启迪着人的诗性智慧,让读者不拘泥于物象本身,而是去探寻其背后的深意,从而去完成一种参悟式的文本解读。 《妻妾成群》的故事背景营造了一种浓郁的历史时空感,它萦绕着一种潮湿氤氲的、陈旧颓败的艺术氛围,人物处在一个绝对封闭的空间之内,导致了其行为的变态和绝望。 小说重在展示的是一种历史性的、文化性的存在困境。 “在此中,耽美倦怠的男人任由家业江山倾圮,美丽阴柔的女子追逐无以名状的欲望,宿命的记忆 像鬼魔般地四处流窜,死亡成为华美的诱惑。 ” (22) “后花园”,这是小说的意象集中之地,更是一个重要的表意符码。 在才子佳人小说模式里,后花园往往是礼教放松警惕的地方。 在那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