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文献翻译--热电厂发展的趋势(节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高而反之亦然。 计算结果显示,通过使用这种方法,能提高热电厂 10%的效率。 这意味着能减少 29%的燃料消耗,减少固体和气体废物 29%的排放,减少废热排放 52%。 采用复合工作介质 在九十年代初美国百万瓦级的发电站开始应用著名的 循环来提升热电站的效率。 这种循环使 用化学物如氨,单乙基苯胺,二乙胺等的水溶液作为工作介质,如氨溶解于水后,形成的溶液热容量要低于纯水。 同时 , 每分子氨溶解于一升水要释放出 ,这些热量恰好能使一千克 14%的氨水加热到 100摄氏度。 因此,溶解过程释放的热量可以储存起来,而将一升水从 30摄氏度加热至 100摄氏度需要 70千卡热量或者相当于燃烧 0。 01千克燃料的热量。 对此循环的理解如下:在给水到达蒸汽发生器前加入氨。 由于溶解过程释放的热量并降低溶解液的热容量,这样它被加热到沸腾就比纯水需要更少的燃料。 然后蒸汽与氨气分开,分别凝结,在进入 蒸汽发生器前重新混合到一起。 在化学工业中,分离水与氨气的过程广泛应用于 solve法生产苏打的生产流程中。 使用 Kilina循环电厂的成功证明了此法可以减少 20%的能源消耗,提高 10%的效率。 对比 MHD共振法循环法的缺点是在已使用 Rankin循环建造的电厂不能应用此法。 替换传统的工作介质 , 让我们来详细看一下采用环境中的热量来发电的技术,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希望的减少燃料消耗的方式。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一些物理的和物理化学基本公理,这些是这种技术的基础。 公理 1,在理想状态下,所有气体 1k摩尔的体积是。 公理 2,气化和凝结属于一相转变的过程。 一相转变的特点是在转变点物质的聚集状态被改变。 无论从凝集态到气态或者相反,物质的体积发生突变,这是所有物质的一般趋势。 1k摩尔的任意液态物质在常压温度为其沸点是体积为公式二,分子是气体的重量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