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第二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环形跑道 300 11 市政设施 ** 包括室外给排水、供配电工程 12 道路、广场 1200 13 绿化及环境工程 800 14 篮、排球场 200 7 个篮球场、 6个排球场 15 土地征迁 150亩 1800 建设方案 20 ( 1)设计依据 ①甲方提供的道路红线及现状地形图等。 ②《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9986以及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 ( 2)工程概述 ① 工程性质: **第二中学 扩建工程是为了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新校园将成为一所 集音体美一体化的 高标准、现代化的高中寄宿制 重点 中学。 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科技电教楼、图书馆、综合办公楼、 艺术 楼、体育馆、 食堂礼堂、学生宿舍、后勤用房等。 ② 基地现状:新校址 位于 ********,东邻水湾南路;西邻蒸湘北路;南邻 南路;北邻外环北路, 合计约 150 亩。 地块内现有鱼塘、丘陵,无基本农田和菜地。 基地内无古树、古墓等文物。 ③ 工程规模: **第二中学 新校园建成后将达到占地 150 亩,建筑面积约 40000平方米, 54 个班约 2700人的规模。 ( 3)规划指导思想 ①21 世纪教育是 “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的教育,教育的重点由注重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素质教育,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德、智、体全面发 展 —— 这一转变是我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21 ②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托学校悠长的历史文化渊源,根据地形及功能分区,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③ 坚持可持续开发的思想,一次规划滚动发展,将学校建筑的工程建设变为城市发展进步的积极要素。 ④ 注重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合场所和活动空间。 校园的室外空间中有广场,有庭院,有连廊,建筑空间内外沟通,各种宜人的大小空间环境遍及校内,以利 师生教学相长、陶冶情操。 ⑤ 建筑造型上突出时代感,着重表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形体组合上体现历史文化及地方特色,使建筑个性鲜明,富有校园气息。 ( 4)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约 10 公顷 总建筑面积 38650m2 容 积 率 体育场地 220xxm2 绿化面积 30000m2 绿 化 率 % 生活用房 学生宿舍 11050m2 学生食堂 3000m2 小计 14050m2 22 教学区 教学楼 7200m2 小计 7200m2 教学辅助用房 科技电教楼 5600m2 图书馆 3600m2 小计 9200m2 其他 行政办公 3200m2 配套建筑物 20xxm2 艺术楼 1**m2 体育馆 1**m2 小计 8200m2 ( 5)功能分区 ① 本校园可分为三大基本功能区,即教学区 、生活区、体育活动区。 由于基地的形状不够规整, 西侧的主干道噪音较大,同时 用地地势较低 ,因此主要 用做体育场地。 主要的三大基本功能区顺着基地的南北方向展开:教学区居北侧,学生生活区在基地的 东 南侧,体育活动区在校园的 西 侧,三大区以 天然湖畔 为中心,犄角相依,动静有隔,有分有连,疏密相间。 通过空间群体、道路、轴线的呼应和控制,使校园各个组成部分从功能到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塑造出浑然一体的空间环境。 ② 本校园总体布局中有东西、南北二条控制轴线暗含其中,一条谓之生态轴线,一条谓之人文轴线。 23 A、 **二中 历史悠久,文脉 绵延,故我们在校园总体布置时安排了一条南北向的人文轴线,它由 天然湖畔为中心向南北延伸 , 将教学区与学生宿舍区相连。 这条轴线由北向南贯通整个教学区,并与两条东西向生态轴线相汇,形成清晰的空间结构骨架,网状轴线在这二百余米内充分展现的是 **二中 的欣欣向荣。 湖畔中心 的 艺术楼,运用 现代大空间的 弧形 结构和浪漫的造型 , 充分 将 高科技的 魄力与艺术的魅力有机的融合 , 在一片幽静的湖面中享受音乐的曼妙,同时也 喻示着 **第二中学 的 前景如一艘航船,勇往直前,一帆风顺。 B、与南北人文轴线相辅相成的是一条东西生态轴线,它由 天然湖畔衍生的 绿色景观轴,将教学区与宿舍区有机的结合,动中有静,静中含动,体现着同学们井然有序的 学校生活。 C、时间和空间形成了宇宙,东西、南北交汇轴线支起了 **二中 新校园总体的布置的骨架, 天然湖畔 保证了这二根轴线的穿透性,二轴交汇处的区域便是整个校园的核心区,由景观绿化广场、主题雕塑等建筑形成的围合空间构成,便于充分展示现今 **第二中学 一代骄子的风采。 ( 6)交通组织 ① 出入口:本校区 西侧为城市快速路,不适合作为校园主入口,同时新校址地形为狭长形, 因此,将主入口设置在 东侧。 预示着学生们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充满朝气。 学校 南北面 分别有一出入口,该出入口主要为教师生活区和学生生活区所设。 24 ② 道路结构:本校采用以围绕教学区核心的环状路为基本骨架的道路结构,主路宽 6米。 ③ 停车:主入口、行政办公楼和后勤服务用房分别有停车场地。 全校师生的自行车集中停放在校园绿化遮蔽的停车棚中。 ( 7)广场与绿地规划 ① 广场和绿地是本校区整体规划的重要因素。 校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不同性质的广场和绿地。 此类广场和绿化不仅形成不同的景观环境,影响着人们对整个学校的印象,并且还起着组织师生日常教学和生活的作用。 ② 广场,本校园较大的广场有: A、 步行 入口广场:由主干道进来便是由大门、雕塑、铺地、道路、绿地构成的 半圆形 入口广场。 该广场南北长近 20米,东西宽 30 米。 入口广场入口的中轴线和大门的交点为中心向基地的边缘扩散,气势大气,效果磅礴,同时也是生态化隔离城市干扰的有效手段。 B、教学区中心广场:从入口广场向北的生态园林景观轴与东西向的人文轴相交处形成一个教学区中心广场,该广场平整、开阔,以硬质铺装为要素,组织人流集散并诱导行为及视线的空间转换。 ① 绿地 本校园富有特色的绿地有: A、入口广场绿地,该处绿地以小块草坪、水面、小品配合广场建筑形成 ,其中在广场的两侧种植高大、茂密乔木,以隐蔽外部干扰; B、教学区中心广场绿地,该绿地以草坪为主,形成开阔视野; 25 C、学生生活区入口以草坪为主,结合少量硬地,适宜尺度形成能够吸引学生停留活动、创造高雅学生生活社区气氛的富于景观特色的绿化; D、运动场与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亦布置多处尺度不等的绿地,这些绿地不仅起到阻隔动静之功能还有人流集散,突出建筑形体之用。 ( 8)消防设计 学校内所有建筑物均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每个功能区之间相互独立,均有消防道环绕。 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间距满足消防要求,室外消火 栓间距小于 120米,室内按要求设有消火栓。 建筑内部设双向疏散通道,在数量、疏散间距、疏散宽度上均满足建筑防火要求。 ( 9)环保及环卫 整个校园基地上除建筑及硬地广场外均植以树木草坪,既绿化环境又是隔噪调温防尘的措施。 排水系统中,厨房排水,粪便污水均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与洗涤废水合并达到市政排放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教学楼和宿舍朝向、采光、日照、通风条件优良。 窗地比大于1/6,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大于 2小时。 食堂、厨房等后勤服务楼位于校园教学区西侧一隅,远离教学区,且处在下风向,避免了污水 、废弃物、烟气对校园的影响。 ( 1)教学区建筑群体 26 本设计通过廊道将教学区主体建筑组合为一体,从而使教学区活动联系便捷。 就教学区的建筑总体而言,其特点有: 建筑整体感强,交通流线明晰; 办公按功能分区布置,联系便捷; 教学楼按年级独立成团,易于管理; 专业教室自成一体,维护人员控制统一; 公共空间丰富,层次分明,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教学楼布置成 条形式 , 由通道连接, 均为五层,每幢拥有 20 间普通教室,和相应的卫生、疏散设施。 ② 物理、化学、生物、劳技等专业教室集中布置在科教楼中,该楼六层,作为整个教学区建筑的活跃元素,专业教室的安排考虑到时代的飞速发展,设置了微机、语言教室,但除底层教室管线功能要求较高外,其余教室强调通用性,以利于校方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 ③ 办公楼包括行政办公和教学办公两个部分。 教学办公设置在教学楼组团中。 校级领导和重要职能部门办公用房,以及教学办公布置在南翼,可获得良好的采光,并设有独立对外的出入口。 ⑤ 图书馆位于科教楼 西侧, 与科教楼相互辉映 ,并围合了一个小型的文化广场 ,利于学生间 的交流与沟通;楼内南侧布置师生开架阅览室,光线充足,景观优美;北侧布置书库、演播中心、视听室和阶梯教室;两者之间通过可中庭和回廊相连。 报告厅设置在图书馆中,相对独立。 27 ⑥ 教学区建筑立面充分体现现代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与材料以深色石材和砖为主,辅以白色点缀。 屋顶为蓝灰色。 其他辅助教学用房为平顶和现代感很强的风格以示变化,丰富校园空间。 ⑦ 教学区建筑群体中有大量公共空间,包括室内公共空间如连廊;室外公共空间如教学楼之间的院落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课余休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 2)生活区 ① 宿舍 本校的学生宿舍按校园全部建成后有 2**到 2700 人全部寄宿考虑, 所有 学生宿舍楼位于生活区 南 部,食堂之 东。 宿舍平面采用双人床, 8人一间, 16 人一套标准单元。 双面廊方式组合,宿舍全部南北向,采光、通风优良。 ② 食堂与礼堂 食堂与礼堂层数为 四 层,建筑力求简洁、朴素大方,部分构件为与其他建筑呼应,做了些符号,屋顶采用流畅的曲面板与金属杆件组合,形成了整个生活区的活跃元素,立面分隔与开窗与学生公寓取得呼应。 ( 3)其它 校园内还有看台、门卫值班室及其它设备用房等建筑。 主要按以下说明进行设计。 ① 该类建筑将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依附校园建筑群体形象。 成为整个校园空白环境中心的一部分。 28 ② 看台下的净空将用于体育服务设施。 ( 1)执行规范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6820xx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0920xx)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2120xx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1020xx)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0320xx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0720xx)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1120xx) ( 2)基本参数 基本风压: W0=,基本雪压: S0=; 抗震设防烈度: 5度;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建筑物类别:丙类; 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 50年。 ( 3)结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