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ZN论坛 国考申论牛人谈经验内容摘要:
QZZN论坛 国考申论牛人谈经验 - 1 010 年 2 月 22 日更新“我唯一推荐的申论神人” )2010 国考已经过去,无论是非成败,反思自省后,令人收益 颇多:一方面,这次申论考试 61 分,让我更加 坚信了自己对于申论的大多数观点是正确的;另一方面,论坛 朋友们的各种观 点,帮助我找到了需要自己改正和完善的错误和弱点。 在此,我想把这些个人经验 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把能想到的经验都写出来弄一个汇总性质的帖子。 由于我本身是在职公务员,平 时工作 实在是很忙,直到明年国考前,我不再单独针对某个方面的观点发主题帖了,只要有新的成熟观点,我会随时来这里不断更新有关内容。 我是个厚道人,帖子中言语冒犯之处, 请大家见谅。 先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条理不一定清晰,以后更新的时候再慢慢整理吧。 以下部分 1 月 16 日更新:第一、啥是申论 论 考啥 目前,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我的看法,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种考试类别的名字罢了,没必要“申论乃申而论之”这样扣字眼去研究。 就好像你叫张三,你是个男的,另外一个叫张三的可能是个女的,光看名字,不看本质,毫无意义。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考试大纲 (本人思维比较发散, 请 大家原谅)。 申 论的定义,连考试大纲里面都没有说明,好多个辅导书或者网站上面的所谓“ 专家”却在那里讨论的一包劲,我真不知道制定大纲的教育部考试中心官员们看到这种情形是不是哭笑不得。 但是,考试大纲明确告诉了我们,申 论要考什么。 你完全可以不知道什么是申论(说真的我就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但是你必 须知道申论要考你什么。 考什么。 考你的想象力。 考你的文学天分。 考你的专业知识。 那题目中会明确告诉你“请根据。 写一篇散文、小说、 诗歌、论文”,这样你还是去参加新概念作为大赛好了,你还是请莎士比亚 、韩寒之类的给你辅导算了。 请看清楚,题目是说“请根据给定材料。 ”,注意,几乎各个年度申 论考试的任何一个大小题目都会出现这两个字“材料 ”。 所以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材料、材料、还是材料。 回答任何题目都不可脱离材料,申论首要的是考我们对材料的把握能力我一直认为“ 申论答案就在材料中”。 一个例证,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抄材料的人比费尽心思写的人得分还高。 问题是什么( 现象), 为什么(原因),怎么办(对策),材料中都有明确交代想想吧,公考,是招考按文件规定办事的公 务员,不是招考科学家,用不着你去发明创造。 我们是从材料中“发现” 答案,而不是看完材料以后去 “发明”答案(这句 话务必多琢磨几次)。 如果能够弄明白 “发现”和“ 发明”的区别,我想你最起码做到了不会跑题,不会忙活半天落得个牛头不对马嘴。 第二、模板 神论 中国人是善于对付考试的,所以申论模板的出现是历史必然产物。 严格按照三段论和那些“ 万能 N 条”这些模板去作答的兄弟姊妹们,不少遭遇了滑铁卢,于是有些人呼喊:模板已经泛滥,老师已经恶心,我 们应该咋办。 我感到,申 论到底该怎么写,现今已经逐渐演 变成了一种玄学说不清的东西。 如果这样发展下- 2 论就真的成了“神论”了。 但是,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 如果根本不知道申论该怎么写,那么你还去考什么试。 你纯粹成了去碰运气。 那还不如去买彩票算了,省时省劲兼做慈善事业。 我觉得所谓模板,你不如把它看成是一个文章结构的问题,一个人逻辑思维顺序的问题(其实,你在现实 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按照这三大段来的,不信自己琢磨一下),按照提出问题 、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 (叫法很多但都一样,比如“现象、原因、对策 ”,比如“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办”)的大结构去写,是绝对错不了的。 你得不了高分,不是结构的错误,而是你运用 这 种结构写出来的文章一看就是生搬硬套,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用个最通俗的例子说明白点, 结构如同一个人的骨骼,没有骨骼,你是无法成为一个“人” 形的,所以我们不可以舍骨骼而生。 但我们人人有骨骼,为啥还有美女和恐龙之分呢(高分和低分之分)。 这并不是你有了骨骼的错误,而是你的血、你的肉、你的毛发、你的气质没有与你的骨骼搭配好,让 人觉得很不协调。 因此,那些埋怨模板的人,不如好好看看自己的文章内容是不是很充实,遣词用句水平如何,自己的字体是否美观大方,卷面是不是多处涂改跟刚动完手术一样。 关于内容充实的问题,我在这里重点解释一下,还是举例子来说吧:提出对策“加快相关立法,加 强执 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你 觉得跟下面这样写有区别吗“由立法部门牵头,组织国内专业人士和海外专家,尽快组建海洋立法工作领导小组,把 海洋保护法列入国家立法计划。 在近海城市设立专门的 监管海洋环境的职能部门,对破坏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经济直至刑事处罚。 通过上述措施,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 ”套话是要说的,但是你光说套话 ,等于没 说,这就是“内容充实”的意思。 当然了,虽然我很支持按照结构写申论的思路,但你要真的在考试的时候就这么分上“三大段 ”,那你就太实在了,我也无话可说。 三段论,是指的三部分大 结构,这个 结构是按照正常人的 逻辑思维顺序来的,是合理的,微 观上可以用设问句、过渡段之类的进行处理,增加“曲线美”。 我希望大家多看看那些省长市长们的文章,看看人家是怎么谋 篇布局的你看起来可能各种各样,但本质都是一样的。 我又想起来一件事,大家还记得小学写作文,写叙述文刚刚学会“倒叙”的时候吗,是不是感到非常的惊喜,非常的耳目一新。 其 实这就是一种创新,但 这种创新不是完全脱离现实(倒叙也是有起因、发展、高潮、 结局这几个部分组成的)。 第三、现象 质 我们看到材料,要分清楚现象和本质,其 实这也是一个度的问题,是一个文章立意的问题。 比如工厂和住宅区混在一起噪音很大,印刷厂的污水把河里的鱼毒死了。 你看到材料中提到这个,你 觉得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如果你大力宣扬环境保护重要性,那就片面了,因为这只是个现象罢了。 如果你一下子上升到大 谈建设和谐社会问题,那就太假大空了,因为你这个主旨范围太大、内容太多。 如果你写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那就恰到好处。 还想举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从论坛上哪个帖子里面看到的。 材料的大体- 3 老百姓到政府部 门办事难,农民拿到手的国家 补贴都缩了水”之类的这种社会现象,如果我们来分析这个材料写一篇申论,你会怎么立意。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一般人的想法大概是“服务型政府、三农问题”这类主题,更差的就是跟前面说的一样又开始鼓吹什么“和谐社会” 了,请大家看看高手是怎么立意的。 有一位省委书记一语中的:“这些现象都是官僚主 义、形式主义在作怪。 ”服了吗。 不服不行啊。 人家确实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确实透过现象认识到了本质。 第四、赵括 顺溜 辅导班、辅导书、辅导网站。 如果你非要买、非要看的话,我觉得还不如在这里搜索一下那些考了高分的人文章是怎么写的。 我不轻视所谓专家,我也不崇拜他们。 我 觉得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真刀 实枪 去战斗过的人, 远远超过纸上谈兵的人。 赵括肯定打不 过顺溜,你信不。 申论,没必要买辅导书。 那么厚几百页,后面给你弄上写当前 热点、理 论知识之类的, 纯属凑页数逗你玩,人家顺便挣俩钱。 我就不信他们 弄那么厚一本书好几十块钱,是为了发慈悲让大家都考上,毕 竟是商业化的,以营利为目的,这样你就很容易在他 们达到目的的同时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再说,考不上的人越多,明年才有更多人买他们的书,呵呵。 有时候我想,那些书的作者要是去考试,能考多少分呢。 实战者又分为两种,其中一种确实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考了高分,他们自己觉得写的也就是一般化,莫名其妙范进中举了。 这种人就是所谓的“ 福将”,有些时候运气这个东西确实无法用当代科学来解释。 如果一个人赢了,又知道自己赢在哪里,弱点是什么,那么是真正值得好好学习的。 多 说一句,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是需要始终坚持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自己给自己活的更明白点。 第五、大作文 作文 这个问题很多朋友都已经认识到了。 你分数低,不一定是最后那个大作文分数低,很可能是你前面的 2、3 道小题目得分太低所致。 那些小题目跟大题目的做法是不一样的,因为字数的限制,往往不需要你拐弯抹角啰啰嗦嗦。 解答 这类题目,比如 2010 年国考的第一 题,解 题基本方法是多出 现“ 关键词”,多把那些能够表明特征,说明内容的“关键词”罗列出来。 因为此类题目类似于客观题,有比较标准的答案,基本看你的得分点给分,所以我 们的策略就是使劲写关键词, 罗列多了又不扣分,就怕少了。 改天给大家找个例子解释一下吧。 以下部分 1 月 23 日更新: 第六、大路 马 近期提问的人很多,实际都是一个问题:申论到底该怎么写。 这里针对的是- 4 单地说,申 论很像是盖房子。 第一步,根据材料确定文章主旨。 第二步,确定文章结构,这个结构有几大部分组 成是死的,因为一个正常人思考问题的逻辑顺序本就如此。 但务必要看清楚,我不是让你去按照万能 N 条之类的模板完全套上去,要是这么简单就全国人民都会写申论了,还考什么考。 组成部分是死的,但是怎样组合是可以创新的。 就好像阴阳组成了世界万物。 在具体的结构上,只要三大部分不残缺,怎样组合完全可以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第三步,充实各部分内容。 其实充实内容说难也不难,只不 过是多说点具体的东西,少喊点假大空的口号(也不能完全不喊,呵呵)。 其实最难的还是第一步,看起来材料中的主题非常明显,但大多数人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不管黑猫白猫都用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社会之类的大帽子往上面戴,还觉得自己挺有政治涵养而沾沾自喜;一种是就事论事(可真是太紧扣材料了),把 现象误认为是本质做了文章的主旨,结果把申论当成了文章缩写。 第七、补丁 草 很多人觉自己字丑。 这让我想起过去咱们国家贫困的时候人们买不起漂亮的皮草,都穿的是打补 丁的衣服,但是洗的干干净净,照 样精神焕发建设新中国。 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里面没有说你必须是书法家,我的同事里面很多人都写字难看照样是考试进来的。 但是,你的字可以难 看,却不能潦草,尤其是卷面不能到处涂改再漂亮的人,一脸青春痘, 还是令人比较不爽(有青春痘的同学们请饶过小人,谢谢)。 写错了字,在格子里面划一道横 线就行了,不要非得弄得黑乎乎的一个大黑月饼在那里生怕别人看不到你写错了字。 另外一个比较容易掌握的排版技巧就是,你写字的时候最好所有字下方对齐,或者上方对齐,不要上上下下地没个规律, 这样看起来要整洁很多,不信你自己可以试试。 以下部分 1 月 29 日更新:第八、钟君 一株 在这里我先申明一个观点,我不是钟君或者徐一株的经纪人。 钟君一直挺火,徐一株在 2010 年国考结束后黑马般异军突起。 本来我不喜欢评价人,但是总有不同的人不断地问我:“钟君到底怎么 样,徐一株说的到底是真的吗。 ”为 了将这种意识 死循环彻底终结,我想今天就违背一下自己的基本原则吧。 钟君,我个人觉得他还是挺有一套的,文章写得也不错,最起 码文字功底和清晰思路是看得出来的。 从反面说, 钟君要是没有两把刷子,也混不到今天 这个地步。 只不过,人无完人,我 觉得他的弱点在于失去了 进步性,没有坚持发展和创新他的这套办法,放在前几年应该是很有实用性的,申论能弄个中高分,但现在看来确实是过时了。 “万能八条”,确实是万能的,因为解决任何事情,其 对策无非是那么几个方面,这 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但是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必须保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而不是脱离材料,不管不顾地把那 N 条扣上去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我认为很多朋友都是忽略了万能八条如何与材料结合,如何把握材料的个性,说得清楚点就是你根本没有把万能八条这个劳- 5 动对象)中去,而是直接把万能八条本身抄到了答题纸上。 另外,过于重视对策部分(这可能是钟君对大家的误导,也可能是大家自己误导了自己),忽略了分析。QZZN论坛 国考申论牛人谈经验
相关推荐
Excel使用技巧大全(超全) 用技巧集锦163 种技巧目 录一、 基本方法 制单元格 10. 为工作表命名 911. 一次性打开多个工作簿 912. 快速切换工作簿 913. 选定超级链接文本(微软 1014. 快速查找 1015. 修改默认文件保存路径 1016. 指定打开的文件夹 1017. 在多个 018. 快速获取帮助 1119. 创建帮助文件的快捷方式 1120.
ranches, number the one with the largest degree. Once certain node is numbered in the step above, update the degree of relevant nodes and topological information. Until all the nodes are numbered,
面的制作 由于制作了多种图像显示方式,为了方便使用,设计了如下图的 GUI 界面: 激光原理课程设计 9 在 GUI中可以动态地显示振幅和相位在 x 方向以及在镜面上相对分布。 程序见附录。 四、 本设计改进建议 由于时间有限,只讨论了方形镜平行平面腔。 而且在计算 积分的时候运用了循环的嵌套,使得计算效率比较低。 相位分布图像由于 matlab 函数问题有一段会变得很大(略小于 360
and below the highly fractured mass. Two main joint sets occur in the rock mass,one set striking parallel to the slope and other perpendicular to dip very steeply .Average joint spacings range from
根据“手册”表 1— 49,取上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为 ,下表面的余量为 . 粗铣上表面 Z= 精铣上表面的台阶面 Z= 粗铣下表面 Z=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工序Ⅰ: 铣端面 1\粗铣直径为 335 端面 a(f)=v=(21m/min) 9 采用高速端面铣刀, d(w)=175mm,齿数 Z=16 n (x)= x vdw = =() 按机床选取 n(w)= 故实际切削速度 v= 切削工时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社论)-人民日报常用语及文章(申论必备)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社论)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 首先要学会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 200 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 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