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6m内河集散两用船舶规范设计本科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根据《内规》 节 首,尾部平板龙骨厚度应不小于船中部船底板厚度。 取 t=12 mm 满足要求 平板龙骨宽度应不小于 ,且应不小于。 取 b=1600 mm 满足要求 舭列板 根据《内规》 节 若船底板厚度大于 8mm 时,则舭列板厚度厚度可与船底板厚度相同。 取船中 t=10 mm 首、尾部 t=11 mm 满足要求 舷侧列板 根据《内规》 节 船中部及过渡区域舷侧外板厚度应不小于船底板厚度的 倍。 取 t=10 mm 满足要求 船首尾部舷侧外板厚度,应不小于 船中部船底板厚度。 取 t=11 mm 满足要求 舷侧顶列板 根据《内规》 节 舷侧顶列板在强力甲板下的宽度应不小于 ,且应不小于 250mm。 取 b=1000 mm 满足要求 船中部舷侧顶列板得厚度应不小于强力甲板厚度的 倍或舷侧外 板厚度增加1mm,取其大者。 舷侧顶列板可逐渐向首尾两端减至首、尾部的舷侧外板的厚度。 取 船中 t=11 mm; 首、尾部 t=11mm 满足要求 内底板 江苏科技大学 南徐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2 根据《内规》 节 内底板厚度 t 应不小于《内规》 节和 节计算所得的 倍。 取 t=8 mm 满足要求 根据《内规》 节 装载集装箱或件杂货物时 内底板厚度 t 尚不应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t = 5 5 √h mm t = 8t mm 式中 : s肋骨或纵骨间距, m; h计算水柱高度, m,自内底板上缘量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棚顶板与围壁板交线)的距离。 t1由《内规》 节计算所得, 本船: s= h= t1= 计算得 : t= mm t= mm 取 t=10 mm 满足要求 根据《内规》 节 机舱内的内底板厚度和双层底内燃油舱的内底板厚度尚应加厚 1mm。 取 t=11 mm 满足要求 根据《内规》 节 内底边板 的厚度应不小于内底板的厚度。 取 t=11 mm 满足要求 强力甲板 江苏科技大学 南徐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3 根据《内规》 节 船长大于或等于 50m 的船舶,其中部强力甲板的最小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首、尾部强力甲板最小厚度应不小于中部的 倍。 t = √a( L 85) mm 式中: L船长, m; s纵骨间距, m; a航区系数,对 A级航区船舶取 a=1。 计算得 : t= mm 取 t=10 mm 满足要求 首、尾部强力甲板厚度取 t=10 mm 满足要求 甲板边板 根据《内规》 节 船中部甲板边板的 宽度应不小于 ,厚度应按甲板厚度增加 1mm。 首、尾部甲板边板厚度可与该处的甲板厚度相同。 根据《内规》 节 货舱区域内的甲板边板的厚度 t 尚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值: t = 1 1√L mm 式中: L船长, m。 计算得 :t= mm 货舱区域以外的甲板边板可以 逐渐减薄至与甲板相同的厚度。 取 船中部: b=1550mm t=11mm 首、尾部 : b=1550mm t=11mm 满足要求 非强力甲板 江苏科技大学 南徐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4 根据《内规》 节 其他各层非强力甲板厚度一般不小于。 取 t=8 mm 满足要求 顶篷甲板可以减薄至。 取 t=2 mm 满足要求 货舱区域 纵骨架式双层底骨架 双层底高 根据《内规》 节 双层底 无论何种骨架形式,其在中纵剖面处的 高度 h应 不小于 下式计算值,且不小于 700mm 也不大于 1500mm。 h = 27 47B mm 式中 :B1双层底计算跨度, m,双舷侧船取内舷板至内舷板 间的距离。 本船 取 B1= 计算得 : h= mm 取 h=900 mm 满足要求 实肋板 根据《内规》 节 双层底实肋板不论骨架形式,其间距应不大于。 取 l= m 满足要求 根据《内规》 节 实肋板厚度与所在部位船底板厚度相同,但应不小于 5mm。 取 t=10 mm 满足要求 水密肋板 江苏科技大学 南徐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5 根据《内规》 节 水密实肋板的 间距应不大于 , 其腹板厚度应较实肋板厚度增加 1mm。 对双舷侧结构船,水密实肋板应与水密横舱壁在同一肋位上。 取 t=11mm 满足要求 中桁材 根据《内规》 节 中桁材应连续贯通。 中桁材的厚度应与所在部位平板龙骨的厚度 相同,但应不小于相连实肋板的厚度。 取 h=900mm t=11mm 满足要求 旁桁材 根据《内规》 节 桁材的间距应不大于。 取 l= 满足要求 根据《内规》 节 旁桁材由间断板构成,旁桁材厚度应与所在部位船底板的厚度相同,但应不小于相连实肋板厚度。 取 h=900mm t=10mm 满足要求 船底纵骨 根据《内规》 节 江苏科技大学 南徐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6 船底纵骨的剖面模数 应不小于下式计算所得值得 倍。 W = K (d )l2 cm3 式中: K系数,在船中部 K=+,其中 L 为船长,船中部以外可逐步递减至 ; s船底骨材间距, m; d吃水, m; r半波高, A 级航区取 r=; l纵骨 跨距, m,取实肋板间距。 本船 取 : K= s= d= r= l= 计算得 : W=*= cm3 纵骨的剖面惯性矩应不小于下式计算所得值: I = 1 1al cm4 式中: a纵骨连同 带板的剖面积, cm2; l纵骨跨距, m,取实肋板间距。 本船 取 : a=60cm2 l= 计算得: I= cm4 根据《内规》 节 船底纵骨除应满足《内规》 节要求外,其剖面模数尚应不 小于内底纵骨剖面模数的 倍。 计算得: W==*= cm3 查型钢表 : 取 L140*90*10 其 W= cm3 I= cm4 满足要求 内底纵骨 根据《内规》 节 江苏科技大学 南徐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7 内底纵骨的剖面模数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值: W = W hD cm3 式 中 : W1外 底纵骨 计算所得 的剖面模数 ; h自内底板量至干舷甲板(或舱棚顶板)下缘的垂直距离, m; D型深, m。 本船: W1= cm3 h= D= 计算得: W= cm3 根据《内规》 节 货舱区域内底纵骨的剖面模数 W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值: W = 5 8 hl2 cm3 式中: s纵骨间距, m; l纵骨跨距, m; h计算水柱高, m。 装集装箱和件杂货时,取内底板上表面至干舷甲板边线(或舱口围板顶缘)的距离。 本船取: s= l= h= 计算得: W= cm3 查型钢表:取 L140*90*10 其 W= cm4 满足要求 肘板 根据《内规》 节 江苏科技大学 南徐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8 纵骨架式中桁材在实肋板间距的中点,应左右加设通至邻近纵骨处 的肘板,其厚度与实肋板相同。 取 t=10mm 满足要求 根据《内规》 节 纵骨架式双层底的舭部无实肋板的肋位上应设置与实肋板厚度相同的肘板,并延伸至邻近的船底纵骨和内底纵骨。 取 t=10mm 满足要求 开孔 根据《内规》 节 内底板上的人 孔,应尽量在双层底的对角处,并用水密 封闭。 取椭圆人孔 400*500 满足要求 根据《内规》 节 实肋板与旁桁材均应开设人孔,开孔的位置应沿船长、船宽方向尽量呈直线排列。 开孔高度应不大于双层底高度一半,宽度应不大于双层底高度。 取 椭圆 人孔 400*500 满足要求 根据《内规》 节 实肋板与旁桁材的上应开设 适当的 流水孔和透气孔。 取流水孔 D=50mm 透气 孔 D=50mm 满足要求 首、尾部横骨架式单底骨架 实肋板 江苏科技大学 南徐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9 根据《内规》 节 横骨架式船应在每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 根据《内规》 节 实肋板的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值(如设有纵舱壁或双向 纵桁架时,应按《内规》 节的规定进行计算): W = K (fd )l2 cm3 式中: s实肋板间距, m; f系数 ,按表 ( 1)取 f=1; d吃水, m; r半波高, m, A 级航区船取 r=1; l实肋板跨距, m,取实肋板与舷侧外板交点之间的距离; K内龙骨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K=a( l1/) +b 其中: a、 b系数,按表 ( 2)取 a= b= l1/l船长比, l1为舱底平面长度(取两横舱壁间距离) m;取值范围按表 ( 3)选取。 取 l= l1= 计算得: K= 本船取: s= f=1 d= r= l= K= 计算得: W= cm3 取实肋板: ⊥ 900 0 20 0 其剖面模数 W= 惯性矩 I= 满足要求 中内龙骨 根据《内规》 节 船底应设中内龙骨。 中内龙骨应尽量贯穿全船,首、尾尖舱部分可用间断板。 江苏科技大学 南徐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 根据《内规》 节 中内龙骨腹板的高度和厚度与该处实肋板相同,面板剖面积应不小于实肋板剖面积的 倍。 取中内龙骨: ⊥ 900 0 50 2 满足要求 旁内龙骨 根据《内规》 节 船底应设置旁内龙骨。 旁内龙骨可用间断板构成,尺寸与该处实肋板相同。 取旁内龙骨: ⊥ 900 0 20 0 满足要求 货舱区域纵骨架式 双舷侧 骨 架 舷侧 纵骨 根据《内规 》 节 舷舱内的骨架如为纵骨架式,其外舷纵骨和内舷纵骨 (舱壁纵向扶强材) 的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值 W = 5 ( 9d )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