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kt/a黄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硅 0. 35~0. 5%、锰 O. 35~0. 5%、磷 %,其余是含铜量。 焊条直径为 4mm 和 5mm 两种,焊粉为 301 铜焊粉。 电极采用钛钨极,直径为 6mm,极性采用正接法,钨极接焊机负极。 质量检查:用电位差法测量有焊口的铜管段和没有焊口的铜 管段 (长度均为400mm)的电位差进行电阻值的比较,然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水压试验,检查焊缝裂纹及渗漏情况。 4.变压器安装 4. 1 变压器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 1屋顶、楼板施工完毕,不得渗漏。 4. 1. 2室内、地面的基础层施工完毕,并在墙上标出地面标高。 4. 1. 3混泥土基础及构架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焊接构件的质量符合要求,预埋什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 4. 1. 4模板及施工设施拆除,场地清理干净,并具有足够的施工用场地,道路畅通。 4. 2 变压器到现场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和验收检查 . 1采用的设备及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4. 2. 2包装和密封应良好,开箱检查清点,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4. 2. 3外以检查 4. 2. 3. 1油箱及所有的附件应齐全,无锈蚀及机械损伤,密封良好。 4. 2. 3. 2油箱箱盖及钟罩法兰及封板的连接螺栓应齐全,紧固良好,无渗油。 充油套管的油位应无异常情况,无渗油,瓷件无损伤。 4. 2. 3. 3随变压器本体 来的附件,均应放置干燥室内妥善保管。 4. 3 绝缘油的验收与保管严格遵守 GBJl48—90第 2. 2. 3条规定。 4. 4 变压器器身检查 (抽芯 ) 4. 4. 1变压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进行器身检查。 4. 4. 制造者规定可不进行器身检查者。 4. 4. 1. 2容量为 l000KVA 及以下,运输过程中,无异常情况者。 4. 4. 1. 3 就地生产,仅作短途运输的变压器,如果事先参加了制造厂的器身总装,质量符合要求,且在运输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无紧急制动,剧烈震动、冲撞或 严重颠簸等异常情况者。 4. 4. 2变压器进行器身检查 (拍芯 )应符合下列规定: 4. 4. 2. 1 周围空气温度不宜低于 0℃,器身温度不应低于周围空气温度,当空气相对温度小于 75%时,器身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超过 16 小时。 4. 4. 2. 2调压切换装置吊出检查,调整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应符合 GBJl48—90第 2. 4, 2表 2. 4. 2 中的规定。 4. 4. 2. 3 器身检查时,场地四周应清洁和有防尘措施,雨雪天或雾天,不应在室外进行。 4. 4. 2. 4钟罩或器身起吊时,吊索与铅垂线的夹 角不宜大于 30176。 起吊过程中器身与箱壁不得有碰撞现象。 4. 4. 2. 5 钟罩起吊前,应认真清扫器身的杂物和灰尘,并拆除所有与其相连的部件。 4. 4. 2. 6器身检查的主要项目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运输支持和器身部位应无移动现象,临时用的防护罩及临时支撑应拆除,并经清点作好记录以备查。 ②所有螺栓应紧固,并有防松措施,绝缘螺栓应无损坏,防松绑扎完好。 4. 4. 铁芯检查 ①铁芯应无变形,铁轭与夹件间的绝缘垫应良好。 ②铁芯应无多点接地。 ③铁芯外引 接地的变压器,拆开接地线后铁芯对地绝缘应良好。 ④打开夹件与铁轭接地片后,铁轭的螺杆与铁芯、铁轭与夹件,螺杆与夹件间的绝缘应良好。 ⑤当铁芯采用钢带绑扎时,钢带对铁轭的绝缘应良好。 ⑥打开铁芯屏蔽接地引线,检查压钉绝缘应良好。 ⑦打开夹件与线圈压板的连线,检查压钉绝缘应良好。 ⑧铁芯拉板及铁轭拉带应紧固,绝缘良好。 (注:其中的③、④、⑤、⑥、⑦项无法拆开的可不拆测 ) 4. 4. 2. 8绕组检查 ①绕组绝缘层应完整,无缺损、变位双象。 ②各绕组应排列整齐 ,间隙均匀,油路无堵塞。 ③绕组的压钉应紧固,防松螺母应锁紧。 ④绝缘围屏绑扎牢固,线圈引出处封闭良好。 4. 4. 2. 9 引出线绝缘包扎牢固,无破损、拧弯现象,绝缘距离应合格,固定牢靠,裸露部分应无毛刺和尖角,其焊接应良好,引出线与套管的连接应牢靠、正确。 4. 4. 2. 10各分接头与线圈的连接应紧固正确,且应清洁,接触紧密,用 0. 05 10mm 的塞尺检查,应塞不进去,转动接点应正确地停留在各个位置上,且与指示器所指位置一致,其它转动装置应灵活,密封良好。 4. 4. 2. 11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选择开关、范围开关应接触良好,分接引线应连接正确、牢固,切换开关部位密封良好。 4. 4, 2. 12 检查各部位应无油泥、水滴和金属屑沫等杂物。 4. 4. 2. 13 检查强油循环管与下轭绝缘接口部位的密封情况。 4. 4. 2. 14器身检查完毕后,必须用合格的变压器油进行清洗,并清洗油箱底部,不得有遗留杂物,箱壁的阀门应开闭灵活,同时应检查和清理进油口节头和联箱。 4. 4. 器身检查过程中,除严格按要求进行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吊钟罩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密封垫, 不能使之受到损坏。 同时,在施工中一定要密切配合,统一指挥。 ②施工人员在拆除钟罩及相关的螺栓时,一定要小心统一搁放,不得乱放。 施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所带的工具,不能乱丢乱放,或是掉入油里面。 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乱扔杂物。 检查完毕后,要清点所带工具,防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 5 变压器的干燥 变压器的干燥采用真空热油循环的干燥方法,直至油中无水分,绝缘油电气强度、电阻值或吸收比符合要求,同时在干燥过程中,要注意油温及绕组温度,不能超过要求值。 4. 6 变压器本体及附件的安 装 4. 6. 1变压器基础的轨道应水平,轨距与轮距应配合。 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气流方向有 l%~%的升高坡度 (制造厂规定不必安装坡度者除外 ),把变压器油枕一侧的滚轮垫起 10~20mm。 4. 6. 2底座的顶面应当保持水平,允许误差为 3~5mm,装有滚轮的变压器,其滚轮应灵活转动,设备就位后加以固定。 4. 6. 3密封处理应符合规范 GBJl48—90 第 2. 6. 2 条。 4. 6. 4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安装应符合 GBJl48—90 第 2. 6. 3 条。 4. 6. 5冷却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4. 6. 5. 1 管路中的阀门安装应操作灵活,开闭位置正确,密封良好,安装完毕后应立即注满油。 4. 6. 5. 2外接油路在安装前,应进行彻底除锈并清洗干净,且应有流向标志。 4. 6. 6储油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4. 6. 6. 1储油柜安装前,应清洗干净。 4. 6. 6. 2 胶囊式储油柜中的胶囊或隔膜式储油柜中的隔膜应完整无损;胶囊在充气胀开后应无漏气现象,且沿长度方向应与储油柜的长度保持平行,不应扭偏,且密封良好,呼吸应畅通。 4. 6. 6. 3 油位表动作灵活,油位表或油标管的指示必须与储油拒的真实油位相符,不得出现假油位。 4. 6. 7套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4. 6. 7. 1 套管安装前应进行检查,瓷套表面无裂缝、伤痕,套管法兰颈部及均压球内壁应清擦干净。 4. 6. 7. 2 套管顶部结构的密封垫应安装正确,密封垫应安装正确,密封应良好,且套管油标应面向外侧。 4. 6. 8气体继电器的安装应符合规范 GBJ148—90第 条。 4. 6. 9安全气道的安装应符合 GBJl48—90第 2. 6. 9条的规定。 4. 注油 4. 6. 10. 1变压器在器身检查完毕后须立即注油,且注油工作不宜在雨天或雾天进行。 4. 6. 10. 2变压器注油时,宜从下部油阀进油,对导向强油循环的变压器,注油应按制造厂的规定执行,设备各接点及油管道应可靠地接地。 4. 6. 10. 3 注泊后须进行热油循环,时间不得少于 48h,冷却器内的油应与油箱主体的油同时进行热油循环,同时注油应排放本体及附件内的空气。 4. 6. 10. 4 注油完毕后,在施加电压前,静置时间不应少于 24 小时,同时静置完毕后要对有关部位进 行放气,直至残余气体排尽。 4. 6. 10. 5 作好各项安装检查记录,收集好随设备带来的各种资料。 5.电缆敷设和配管配线 5. 1 电缆沟内支架按要求制作好后,焊接牢固于预埋件上,并安装接地线,每个支架可靠接地,整沟接地良好。 5. 2 保护管暗埋时和土建工程配合预埋,在预埋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认真,不得损坏。 预埋地下的钢管,当设计没有要求时,应使用厚壁管。 暗配管应用套管满焊,且套管外径为连接管长度的 1. 5~3 倍。 5. 3 埋入墙或混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应少于 l5mm。 5. 4 明配管采用螺栓固定于墙上敷设,固定间距符合规范要求,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疤观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 10%,管与管的连接采用套管对接满焊,并有可靠接地。 5. 5 所有明、暗管均应在穿线和电缆之前把接地螺栓焊好,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 5. 6 电缆桥架沿砖混结构走向的将立柱或托臂用膨胀螺栓固定,沿钢结构的可用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在钢结构上,然后把桥架敷设于上面,并使其接地可靠。 5. 7 电缆桥架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 不应大于 5mm,沿桥架走向左右的偏差不应大于 10mm。 5. 8 电缆敷设一般采用人工敷设,将电缆盘放在放线架上盘动,人力牵动沿电缆桥架及电缆管敷设,并按规范要求用电缆卡和电线绑扎固定。 5. 9 电缆敷设时,在转弯的地方,不要使电缆受到损坏,在终端和接头附近应留有备用长度,并列敷设的电统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 电缆的固定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5. 10 电缆头的制作要求: 5. 10. 1 一般低压电缆头和控制电缆头的制作采用干包方法,包裹塑料带和塑料粘胶带密封,使用接线端子的要进行压接度锡。 5. 10. 2 高压电缆头的制作应按设计要求及规范和说明书进行。 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绝缘和芯线,包扎应清洁,绝缘皮良好。 电缆头制作从开始切剥到完毕必须连续工作一次完成,缩短绝绕暴露时间。 6.电气装置的接地安装 防雷接地的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 2 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有按地或接零。 6. 2. 1电机、变压器、电器等金属底座和外过。 6. 2. 2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6。 2. 3屋内外配电装 置的金属或钢筋混泥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档和金属门。 6. 2. 4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 (柜、箱 )及操作台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6. 2. 5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线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保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 6. 2. 6电缆桥架、支架井架。 6. 2. 7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6. 2. 8控制电缆的金属保护层。 6. 2. 9电热设备金属外过壳。 6. 3 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要求时,不宜小 于 0. 6m。 角钢和钢管应垂直配置,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6. 4 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 2 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 5m。 6. 5 明设接地的支持件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 0. 5~1. 5M,垂直部分宜为 1. 5~3m,转弯部分宜为 ~,接地体 (线 )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 6. 6 接地件 (线 )的焊接应采用搭按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6. 6. 1扁钢为其宽度的 2倍 (且至少 3个棱边焊接 )。 6. 6. 2圆钢为其直径的 6倍。 6. 6. 3圆钢与扁钢连按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 6 倍。 6. 7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 (直角形 )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的弧形 (或直角形 )与钢管 (或角钢 )焊接。 7.电气照明安装 7. 1 电气照明安装必须严格按设计蓝图及规范施工。 7. 2 照明配电箱安装垂直偏差不应大于 3mm,暗设时,其面板四周边缘应紧贴墙面。 7. 3 同一室内成。30kt/a黄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根据前两步确定的数据 ,进行电机参数的计算 . 本课题的主要计算过程如下: 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过载能力及暂态电抗计算 12.主要材料重的计算 13.温升计算 四、 本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主要有三个,方案 一,是根据计算程序,首先选择电枢绕组的规格和每槽导体数 ,然后算出定子铁心长度 ,最后计算出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的电机参数;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 ,通过减小每槽导体数
可近似地取代表档距 ( )Djll 对平原地区取 ,山区取。 (3)根据假定的 Dl ,初步排定杆位。 当排出一个耐张杆位后,计算实际代表档距 ][ 339。 39。 llllDD及其对应的 39。 k 值。 若 39。 k 值与 k 值接近或相等,其误差在 510)~( 之内,说明排杆合适,可派下一个耐张段。 否则重新排杆。 导线防振设计
****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3 发展饲料工业是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先决条 件 新世纪,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畜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繁荣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 饲料是畜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饲料工业的发展,必须适应畜牧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今后,山东省饲料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食品安全两大主题,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
4. 3. 1.实验结果与分析 不同稀释液的精液保存时间 由表我们可以得到所有实验稀释液对精液的总体平均保存时间 天。 表 42 不同公猪精液应用不同稀释液的精液保存时间 (天 ) 公猪号 稀释液 BTS BTS4 5 号 4 号 卡苏 BTS+2 1 2 3 4 5 300 头公猪猪人工授精站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烯单体 氯化氢气 汽提后 PVC 料浆 PVC 成品 分散剂、引发剂 终止剂 PVC 浆料 电石渣制水泥 纯水、缓冲剂 30万吨 /年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评) 20xxZK067 ***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 10 页(共 61 页 ) 图 21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图 乙炔 生产单元 本评价单元包括电石破碎、乙炔发生、清净配置 3 个子单元。 电石破碎子单元
高排汽压力 Mpa 高排汽温度 ℃ 再热蒸汽压力 Mpa 再热蒸汽温度 ℃ 537 给水流量 T/ H 给水温度 ℃ 试验电功率 MW 试验热耗率 KJ/ 试验汽耗率 g/ 修正后功率 MW 修正后热耗率 KJ/ 高压缸内效率 % 15 中压缸内效率 % 以上参数为机组的设计参数,由于早期机组的设计水平差,制造工艺简单,机组的实际运行效果与设计值相差较大,严重影响我公司设备的整体经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