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养猪业年度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后,先后三次启动冻猪肉收储计划,以抑制持续下滑的生猪价格;第二,南方持续暴雨天气导致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高温高湿天气导致疫病频发,南方猪源减少,北方生猪外运量大幅增加,本地生猪供应量相对减少;第三, 7 月份出栏的生猪大多是 2 月份补栏仔猪,而开春由于疫病、低 24 温灾害等因素影响,仔猪成活率较低,同时加上后期持续疫情影响,导致出栏生猪量减少。 8 月份,全国生猪平均价格 平稳过渡,但区域差异逐周明显。 由于前期南方自然灾害及猪病较多对存栏结构产生的影响较北方严重,并开始作用于生猪市场,因此,生猪市场呈现南方供求结构趋紧,而北方供求结构变化不大的现象。 生猪市场总体上呈现“涨不上去、跌不下来”的紧平衡状态。 9 月,随着学校开学,以及“中秋”、“国庆”两节的推动,猪肉需求量有所加大,生猪价格略微调整。 受供求矛盾制约、气候变冷因素、饲料原料价格以及蔬菜、水果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国庆”节后生猪价格逐周回升, 11 月中上旬,北方地区生猪价格基本处于 14 元 /kg,南方一些地区生猪价格直逼 15 元 /kg,个别地区达到 16 元/kg。 面对持续上涨的生猪、猪肉价格,商务部于 11 月 10日发布消息称,为满足群众肉类消费需求、稳定猪肉市场价格,将会同财政部等有关单位向全国市场投放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 生猪价格从 11月最后一周开始持续回落。 3. 猪肉行情 141516171819202122 元/ k g 25 图 12 2020年 112月份全国猪肉平均价格走势图 2020 年 春节后城乡居民对猪肉价格的消费量减少,并且由于春季是疫情多发期,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价格较高的青绿蔬菜,一时间大蒜卖得比猪肉贵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总之, 15 月份猪肉价格持续走低。 6 月份以后猪肉价格呈现上扬态势。 主要因素有:第一,南方洪灾影响以及国家连续冻肉收储;第二, 8 月正直中高考结束,学校毕业生离校,请客、聚会开始多了起来,大小餐饮业加大对猪肉的需求量,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第三,9 月份随着学校开学,猪肉需求阶段性增加,同时进入秋季,消费者对肉类的需求稳步回升;第四,随着步入冬季灌香肠、熏腊肉的民俗拉动,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增加, 11 月猪肉价格持续走高。 不过由于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逐步投入市场,猪肉价格开始理性回归。 ( 二 ) 2020 年全国猪粮比价分析 图 13 2020年 112月份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走势图 2020 年 第 1 季度全国猪粮比价平均值持续走低,先后经历绿色区域、蓝色区域和黄色区域;进入 4月份,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进入红色区域, 4月最后 1 周猪粮比价为 : 1, 26 首次突破 5: 1,但仍显著低于 6: 1 的生产盈亏平衡点; 6月第 1 周统计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仅为 : 1,已连续第 4周跌破《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中的一级响应警戒线 5: 1;由于 6 月上旬至 7 月上旬生猪价格以持续性上涨为主,而玉米价格平稳,使全国猪粮比价持续性走高; 7 月第 1 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首次突破 5: 1,第 2 周猪粮比价 继续上涨,达到 : 1,首次突破 : 1 盈亏点;进入 8 月份后,每周统计的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均大于 6: 1,处于正常的绿色区域。 四、 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情况 近几年国内畜禽养殖业已经进入成熟期,行业规模每年保持 6%— 8%的增长率。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还比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2020 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加快,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了 %,较 2020 年提升了 6 个百分点。 27 0%10%20%30%40%50%60%70%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图 14 全国生猪规模化养猪比重发展图( 2020年 — 2020年) 图 15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结构 图 ( 数据来源:农业部 ,BOABC) 28 0102030405060701996年 2020年 2020年年出栏数1 0 0 —4 9 9 头年出栏数5 0 0 —2 9 9 9 头年出栏数3 0 0 0 头以上 图 16 生猪规模养殖场数据变化图(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 五、 中国养猪设备发展 情况 (一) 当前国内养猪设备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养猪设备正处于从传统工艺向现代化模式转变的阶段。 个体养殖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的猪栏设备还在初级水平,工艺不科学, 导致养猪效率不高;较大规模的 猪 场,特别是一些大集团新建场起用了现代化的养猪设备,但是很多企业的采购负责人对养猪工艺也不 是很了解,对设备的工艺要求也不了解,而 且只能停留在材质上或者是成套设备的价格上,这样选择的设备或多或少 给养猪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目前 国内一些猪栏设备的生产厂家还停留在以图加工,没有自己的工艺标准,也没有养猪专家的技术支持,所以产品 钢管的成分大于工艺的成分。 在近几年很多欧美养殖设备的厂商和养猪企业看到了 29 我们中国养猪设备的发展是很大的潜力市场,国外的一些设备厂商的企业随在中国有代理公司 ,他们产品比较成熟,工艺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目前逐渐进入大型猪场,他们是在卖技术而不是设备。 因为高额的价格很难长期发展,同样也很难大面积的推广,而我们目前就是为了中国的养猪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猪栏的先进工艺要求和材质要求的统一,生产出适合于中国养猪企业的先进高质的猪栏设备,目前正在国内养猪场大面积的推广。 (二) 养猪设施设备发展趋势 1. 从单纯重视猪栏到开始重视气候调控和自动喂料设备。 随着规模的扩大,气候调控设备和自动喂料设备将装备现代化猪场。 2. 设备向成套化、标准化发展。 规模化养殖设 施设备将向成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结合定型的工艺模式,通过组装、配套和集成及研发手段,实施养猪设 备产品的标准化措施,开发出适合我国不同气候环境和不同地区的成套 系列设施与设备。 设施设备的生产也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方式,并且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生产企业。 3. 设备从简单加工向提高工艺含量发展。 工艺含量是设备的核心和灵魂,是否符合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行为习性是标准,工艺含量高的设备能很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 30 4. 与动物福利相结合。 我国规模化猪场一般都沿袭国外的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但随着定位或圈栏饲 养工艺模式的广泛使用,其弊端也日益突现,如猪由于受到空间的局限,极大地减少了运动量,使猪蹄病日趋严重。 猪在这种饲养环境中产生了许多异常行为,如啃栏、咬耳、咬尾、咬蹄、拱腹、啃咬异物等,从而造成猪群相互之间的伤害,最终影响生产力。 随着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日益受到动物福利关注者的指责,欧盟将逐步取消该饲养工艺模式,并以此作为绿色贸易壁垒。 为了提高动物福利,改善饲养环境,为猪提供必要的“玩具”设施,如磨牙链、蹭痒架、草捆和玩具箱等,从而减少猪异常行为的出现,使我国的养猪业向符合动物福利的方 向发展。 5. 设备由耗能型向节能型发展。 随着我国 经济 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规模化养猪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 为了节约用水,应改传统的水冲粪和人工清粪向水泡粪方向发展。 为了节约能源,应研究开发经济适用的局部降温 、加热技术,以改变传统的整舍降温或加热方式,实现猪场的低耗能 环境保护状况。 六、 猪场健康养殖及环境控制状况 针对我国猪场 健康养殖与环境控制技术应用现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养殖方式侧重生产效率,动物福利关注 31 不够;粪污治理设施配套水平及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发 酵床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尚处于探索性推广研究阶段。 (一) 养殖方式侧重生产效率,动物福利关注不够 健康养殖方式日益受到关注,动物福利等将成为畜产品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 我国目前对动物福利研究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在我国 空怀妊娠母猪的养殖方式中,群养和限位饲养的比例相当,与欧洲国家的动物福利措施有一定差距,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相关的动物福利法规限制限位饲养,另外一个原因是限位饲养可节约建筑面积进而可节约固定资产投资。 但是随着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国外针对生猪饲养管理的立法越来越多,并以此作为国际贸易的绿 色壁垒,限位饲养的生猪迈向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弊端。 (二) 粪污治理设施配套水平及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和粪尿处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 问题:。 ,池容积较小,致使设施处理效果很差,许多因粪便堵塞而停用,不得不在设施边另外挖一条粪沟将废水直接排放。 具有专业设计的养殖场 32 废水综合处理设施很少,污水池存放或简单的二级或三级过滤沉淀池占很大比重,对氨氮等污染物质的处理能力较低。 水平较差,处理设施运行成本较高而使部分设施处于闲置状态。 首先部分养殖场技术员缺乏对处理工艺和处理能力等技术方面的理解掌握,使用维护的技术支撑相对匮乏,因清粪不及时造成设施不能有效使用的现象比较普遍。 其次是环境管理部门尚未对养殖场的设施运行进行监督管理,也是造成处理设施处于闲置状态的原因。 ,造成极大面源污染隐患。 目前 65%以上粪便去向为还田或直接销售,粪便在从畜舍清除后到还田和销售前的堆积场所存在极大隐患。 为了减少水分,晾干便于运输, 90%为露天晾晒堆放,无任何遮盖、防渗、防淋措施,蚊蝇滋 生,恶臭熏天,雨天时粪水遍地横流,对周边环境危害极大。 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建场选址不能完全满足卫生防疫要求,距离村庄等居民聚集区距离很近。 由于畜禽场选址不当、缺乏管理,不仅对周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而且极易导致畜禽场与周围居民的环境纠纷。 (三) 发酵床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尚处于探索性推广研究阶段 发酵床养猪是近年从日本等国家引进的一项养猪技术, 33 又称“自然养猪法”或“生物环保养猪法”,是利用添加商业化微生物的有机垫料建成的,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掩埋、蒸发和微生物菌发酵后,充分分解和转化 ,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基本上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的环保养猪技术, 但目前 在我国 其使用效果及适用条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 七、 2020 年饲料原料 供应及价格 情况 ( 一 ) 2020 年玉米和大豆生产供应情况 1. 2020 年 中国 玉米生产情况 我国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20%左右,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饲料用玉米约占我国玉米总需求量的 70%以上。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于 2020 年 12 月 16日发布报告,对 2020年中国主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做出预测(见表)。 预测 2020 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 3250 万公顷,较 2020 年增加 132 万公顷,增幅 %。 预计 2020 年中国玉米产量为17250万吨,较 2020 年增加 853 万吨,增幅 %。 34 表 1 中国主要粮油作物面积和产量预计 单位:千公顷、千吨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比上年增长 面积: 12 月预测 % 玉米 29,478 29,864 31,183 32,500 % 小麦 23,721 23,617 24,291 24,320 % 稻谷 28,919 29,241 29,627 29,827 % 大豆 8,754 9,127 9,190 8,800 % 油菜籽 5,642 6,594 7,278 7,300 % 产量: 玉米 152,300 165,917 163,974 172,500 % 小麦 109,298 112,456 115,115 115,100 % 稻谷 186,034 191,897 195,103 199,000 % 大豆 12,725 15,545 14,981 15,200 % 油菜籽 10,573 12,102 13,657 12,600 %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2020 年 12 月 16 日发布) 国内玉米消费主要是饲料和工业消费,相对而言,经济发展状况对玉米消费影响较大。 2020 年随着经济逐步复苏,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较 2020 年均有所增加。 预计 2020/11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 为 3140 亿斤,较 2020 年增加 45 亿斤。 表 2 中国玉米供求平衡表 玉米 供 求 平衡表( 10/9 月) 单位:亿斤 年份 本年供给 本年需求 本年 结余 产量 进口 国内消费量 出口 口粮 饲料用粮 工业用粮 其他 2020/11 3320 3300 20 3142 3140 260 1970 830 80 2 178 2020/10 3135 3110 25 3098 3095 255 1940 820 80 3 37 2020/09 3319。20xx年养猪业年度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