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3、春江化工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94% 20xx 产品 甲醇钠 30% 4000 8 合计 表 产品 质量指标及基本性质 序号 产品 分子式及分子量 外观 含量 包装及贮存方式 其他 1 三氯丙酮 C3H3Cl3O 无色有樟脑气味的液体 65%和95% 罐装,储罐区 沸点 172℃, 62℃饱和蒸汽压 2 对氨基苯甲 酰谷氨酸 C12H14O5N2 266 类白色粉 末 ≥ 98% 袋装,成品仓库 熔点 170172℃,能溶于水不溶于醚 3 2,4,5三氨基6 羟基嘧啶硫酸盐 C4H9O5N5S 190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 ≥ 94% 袋装,成品仓库 熔点≥ 300℃ 4 甲醇钠 CH3ONa 54 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 ≥ 30% 罐装,储罐区 熔点 98℃ 5 叶酸 C19H19O6N7 441 黄色至橙色结晶粉末 ≥ 99% 袋装,成品仓库 熔点 42℃ 本项目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化工产品基础材料, 除氯气、氢气、盐酸和液碱由蓝恒达直接供应,其余原料均外购。 项目原辅材料的名称、规格、储运、消耗等情况详见表。 原辅材料及部分中间体理化性质、毒性见表。 9 表 主要原辅材 料消耗一览表 10 表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 /产品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危规号 理化特性 燃烧爆炸性 毒理特性 1 硝酸胍 CH6N4O3 51068 白色颗粒,溶于水,溶于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苯、乙醚。 闪点无资料,沸点 分解, 熔点 217℃ , 饱和蒸汽压无资料。 强氧化剂。 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 加热至 150℃ 时分解并爆炸。 与硝基化合物和氯酸盐组成的混合物对震动和摩擦敏感并可能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 毒的氮氧化物。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2 甲醇钠 CH3ONa 82018 甲氧基钠。 白色无定形易流动粉末,无臭。 溶于甲醇、乙醇。 沸点 450℃ , 熔点 无资料 , 饱和蒸汽压无资料。 遇明火、高热易燃。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受热分解释出高毒烟雾。 遇潮时对部分金属如铝、锌等有腐蚀性。 爆炸上下限无资料。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3 氰乙酸甲酯 C4H5NO2 99 / 无色至微黄色透明液体,能与乙醇、乙醚混溶,不溶于水。 沸点 200201℃ ,熔点 ℃ , 闪点> 230℃, 饱和蒸气压 mm Hg ( 20 176。 C)。 本品易燃有毒,采用铝桶或 塑料桶 密封包装,每桶 200kg。 贮运中要远离火源,防晒、防火。 按易燃有毒危险品规定贮运。 LD50: 400~ 800mg/kg 4 甲醇 CH3OH 32058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饱和蒸汽压 ℃ ,熔点 ℃ ,沸 点 ℃ ,相对密度(水 =1),相对蒸汽密度(空气 =1)。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LD50: 5628 mg/kg(大鼠经口 ); 15800 mg/kg(兔经皮 ) LC50: 83776mg/ m3, 4小时 (大鼠吸入 ) 5 硫酸 H2SO4 81007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与水混溶。 熔 点 ℃ ,沸点 ℃ ,饱和蒸汽压 ( ℃ ), 相对密度(水 =1)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 =1)。 含量:工业级 %或 98%。 遇水大量放热 , 可发生沸溅。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 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LD50: 2140mg/kg(大鼠经口 ) LC50: 510mg/m3, 2 小时 (大鼠吸入 ); 320mg/m3, 2小时 (小鼠吸入 ) 6 亚硝酸钠 NaNO2 51525 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沸点 320℃ (分解 ), 熔点 271℃ ,饱和蒸汽压无资料。 无机氧化剂。 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 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 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LD50: 85 mg/kg(大鼠经口 ) LC50:无资料 7 氢 H2 21001 无色无臭气体。 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熔 点 ℃ ,沸点 ℃ ,饱和蒸汽压 ( ℃ ), 相对密度(水 =1)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 =1)。 含量 : 工业级 ≥%;高纯 ≥%。 本品易燃。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爆炸下限( V%) ,爆炸上限( V%)。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8 氢氧化钠 NaOH 820xx 熔融白色颗粒或条状,现常制成小片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溶于水、乙醇时 或溶液与酸混合时产生剧热,相对密度(水 =1) ,熔点318℃ ,沸点 1390℃。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刺激性:家兔经眼: 1%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 50mg/24h,重度刺激 11 9 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 C12H11N3O4 / 白色粉末,能溶于水,不溶于醚。 沸点 ℃ , 熔点 169172℃ , 饱和蒸汽压。 10 焦亚硫酸钠 Na2S2O5 / 偏二亚硫酸钠,白色晶体或结晶粉末 , 略有亚硫酸气味。 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 等。 沸点无资料 , 熔点 300(分解 ) ℃ , 饱和蒸汽压 无资料。 具有强还原性。 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盐和高锰酸钾等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 LD50: 178 mg/kg(兔静脉 ) [MLD] LC50:无资料 11 2,4,5三氨基 6 羟基嘧啶硫酸盐 C7H7NO4 / 淡黄色至黄色结晶粉末, 熔点 5862℃。 12 三氯丙酮 C3H3Cl3O / 1,1,3三氯丙酮,淡黄色有强烈刺激臭味的液体, 沸点 ℃ , 熔点 911℃ ,饱和蒸汽压 at 25176。 C。 13 碳酸钠 Na2CO3. / 又名 纯碱,白色粉末或细颗粒 (无水纯品 ),味涩。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熔点 851℃ ,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 =1)。 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LD50: 4090 mg/kg(大鼠经口 ) LC50: 2300mg/m3, 2 小时 (大鼠吸入 ) 14 盐酸 HCl 81013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相对密度(水 =1) ,相对密度(空气 =1)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熔点 ℃ (纯 ),沸点 ℃ /20%、85℃ /100%, 饱和蒸汽压 KPa( 21℃ ),具有强腐蚀性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LD50: 900mg/kg(兔经口) LC50: 3124ppm, 1 小时(大鼠吸入) 16 丙酮 C3H6O 31025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沸点 ℃ , 熔点 ℃ , 饱和蒸汽压 KPa (℃ )。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爆炸上限 13%,爆炸下限 %。 LD50: 5800 mg/kg(大鼠经口 ); 20xx0 mg/kg(兔经皮 ) LC50:无资料 17 氯气 Cl2 71 23002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碱液。 沸点 ℃ , 熔点 101℃ ,饱和蒸汽压 KPa (℃ )。 本品助燃,高毒,具刺激性。 本品不会燃烧 , 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爆炸上下限无资料。 LD50:无资料 LC50: 850mg/m3, 1 小时 (大鼠吸入 ) 12 18 三光气 C3Cl6O3 / 又 称固体光气,化学名称为 双 (三氯甲基 )碳酸酯 ,简称 BTC,白色结晶性固体。 沸点 203206℃ , 熔点 8183℃ , 饱和蒸汽压 KPa (℃ )。 不溶于水,能溶于 乙醚 、四氢呋喃( THF)、苯、 环己烷 、 氯仿 、 四氯化碳 、 1,2二氯乙烷 、二氯甲烷、乙醇等有机溶剂。 稳定性较强,在沸点时仅有少量分解,生成 氯甲酸三氯甲酯 和光气。 固体光气初始 分解温度 为 130℃ ,在潮湿的气氛中于 90℃ 开始分解,宜存于干燥、阴凉处,远离火源,并与有机胺 等隔开。 遇水或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及热量,能引起燃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19 对硝基苯甲酸 C7H5NO4 167 / 黄色结晶粉末,无臭,能升华。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 沸点无资料 , 熔点 ℃ ,饱和蒸汽压 无资料。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爆炸上下限无资料。 LD50: 1960 mg/kg(大鼠经口 ); 200 mg/kg(兔经口 ); 880 mg/kg(小鼠腹腔 ) LC50:无资料 20 甲苯 C7H8 92 32052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不溶于水,可混溶 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沸点 ℃ , 熔点 ℃ , 饱和蒸汽压 KPa (30℃ )。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 %。 LD50: 5000 mg/kg(大鼠经口 ); 12124 mg/kg(兔经皮 ) LC50: 20xx3mg/m3, 8小时 (小鼠吸入 ) 21 氧化镁 MgO / 白色粉末。 微溶于水。 沸点 3600℃ , 熔点 2800℃ , 饱和蒸汽压无资料。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与五氯化磷等卤化物混合,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22 谷氨酸 C5H9NO4 147 / 本品在热水中溶解,在水中微溶,在 乙醇 、 丙酮 或 乙醚 中不溶。 在 稀盐酸 或1mol/L 氢氧化钠溶液中 易溶。 熔点 205℃ ,在 200℃ 时升华, 247℃ - 249℃分解。 23 对硝基苯甲酰氯 C7H4ClNO3 185 / 黄色针状结晶,有刺激性气味。 遇水及乙醇分解,溶于苯、丙酮和乙醚。 熔点75℃ ,沸点 202~ 205( ); 197( ); 150~ 152( ) 有毒,有 腐蚀性 ,能引起灼伤。 对呼吸系统有刺激性 LD50: 2460 mg/kg(大鼠经口 ) 13 生产工艺流程 三氯丙酮 生产 工艺流程见下图 : 图 三氯丙酮 生产工艺及产污节点图 三氯丙酮 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反应(氯化反应): 反应原料之一的氯气由蓝恒达供 应,本项目不贮存,采用长约 100m 的管道( DN320)输送液氯至本厂内三氯丙酮生产车间 进行气化,反应釜中首先加入丙酮(包括新加和循环回用),经搅拌均匀后通入氯气进行氯化反应,氯化反应温度 1090℃,反应时间 1020h。 反应产生的 HCl 气体通过水降膜吸收制成盐酸副产物( F11),尾气( G11)再进一步去处理。 反 应结束后经蒸馏回收丙酮( H11)得即得含量 65%的产品( 1,1,3三氯丙酮),根据客户需求,经膜分离可进一步制得较高纯度的产品(纯度最高达 95%),同时分离出其他氯丙酮作为副产外售( F12~F14)。 该工艺产品总摩尔收率约为 %(以丙酮计)。 ( 1) 反应原理 ① 主反应 —— 氯化反应 丙 酮 氯 气3 C l 2 C H C l 2 C C H 2 C l 3 H C l三 氯。20xx年3、春江化工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内 容 实 际 建 设 内 容 变 更 原 因生 产 过 程 各工 段 的 粉 尘排 放 方 式 生 产 车 间 的 各 工 段 产生 的 粉 尘 均 经 集 气 罩收 集 , 收 集 后 引 入 布袋 除 尘 器 进 行 处 理 ,设 置 沙 克 龙 与 布 袋 除尘 器 相 结 合 的 二 次 除尘 装 置 , 处 理 后 的 废气 经 15m 高 排 气 筒 排放。 生 产 车 间 的 各
施;(2)高噪声设备全部安装于室内并采取了隔声降噪措施;(3)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4)立牌标出限速标牌及禁笛标牌。 ,产生的固体废物分为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 其中危险固废为废油、废泥、含油废水、废滤芯、废润滑剂;一般固废为生活垃圾。 、废泥、含油废水加油站每隔约5年,对油罐进行一次清洗,油罐区清洗油罐采用干洗法。 废油、废泥
染 控 制 标 准 》 ( GB18599– 20xx) 及 其 修 改 单。 与 批 复一 致9 生 活 废 水 排 入 旱 厕 , 定 期 清 掏 , 不 外排 ; 搅 拌 机 清 洗 废 水 和 模 具 清 洗 废 水经 循 环 沉 淀 池 沉 淀 后 , 上 层 清 水 用 于混 凝 土 搅 拌 用 水 , 下 层 泥 沙 定 期 作 为固 废 回 收 利 用 处 理 , 全 部 回 用
包括事故的接警与处警、先期紧急处置、分级响应及有关专项预案的响应等。 对应急救援人员安全防护、公众动员与征用、信息发布、扩大响应及应急结束等环节做出了相应规定。 后期处置指公司相关部门组织突发环境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 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安抚受害及受影响人员,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 污染消除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 保障措施建立了预案实施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信息通讯、物资运输、人力资源
春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环境应急能力和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下的邻避影响。 ⑵ 江西春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周边可能向公司提供应急救援的部门及单位。 调查目的 ⑴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 88 号令 )的要求,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通过事故应急资源调查,分析公司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情况。 ⑵
...................... 66 预案抄送部门 .................................................................................................................. 66 预案的更新及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