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号油换热器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算管板厚度为 40mm 进行试算,待管板厚度算出再用有效长度核算。 0 2 2 ( )nLL     管 端 伸 出 长 度 518 30 .8 0. 02 20. 4 2. 11 10tK  ; 13  当中的 cr 的计算如下: 52 2 2 . 0 1 03 . 1 4 1 2 6 . 8 8245tr tsEC       2 2 2 20 . 2 5 ( 2 ) 0 . 2 5 2 5 ( 2 5 2 2 . 5 ) 8 . 0ti d d          查 GB1511999 可知 2 600cr bll,则 6 0 0 8 7 5cr rl i C  ,同时由于前面换热管的材料选为 Q345 钢,故   130tt MPa ,   2 4 5 7 5( 1 ) ( 1 )2 2 2 2 1 2 6 . 8 88 2 . 2 8 6ts c rcr rtliCM p a M P a        由于此时不能保证 sp 与 tp 在任何时候都同时作用,则取 Mpa ;故淮海工学院二 〇一一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0 页 共 34 页 130aP  ,故 12  ;根据 11 23 aKP = 和 1   查 GB151图可知 , ,则管板计算厚度为: 0 .5 5 3 8 4 .5 9 0 .0 1 3 2 4 .1 1taCD P m m      ; 管板的名义厚度应不小于下列三部分之和,即    m i n 1 2( , ) ( , ) ( , )( 2 4 . 1 1 , 2 5 ) ( 2 , 0 ) ( 2 , 4 )n s tM A X M A X C h M A X C hM A X M A X M A X      圆 整圆 整= 2 5 + 2 + 4 圆 整 =32mm 式中 Cs和 Ct分别是指壳程、管程的腐蚀裕量;而 h1是指壳程侧管板结构槽深,为 0; h2 是指管程隔板槽深,为 4mm。 此时应根据得到的管板名义厚度,重复以上步骤,使得管子有效长度对应于管板厚度。 0 2 2 ( .5 m m )6 0 0 0 2 3 2 2 1 .5 5 9 3 3nLL mm        管 端 伸 出 长 度 . 由 G B 1 5 1 1 9 9 9 查 的 取 1 52 . 0 1 0 2 0 8 4 1 . . 7 5 1 8 2 6 . 85 9 3 3 3 8 4 . 5 9tK M P a 1 10tK  故 11 23 aKP =,查图可知  ,  ,则 0 .5 7 3 8 4 .5 9 0 .0 1 3 2 4 .9 9taCD P m m      ,  2 5 2 4 3 2n mm    圆 整。 换热管的轴向应力 换热管的轴向应力在一般情况下,应按下列三种工况分别计算: ①壳程设计压力 MPa ,管程设计压力 0tp : (1 ) 1 . 3c s t sp p p p M P a     1 ()1 116 107 .26 4( 5 ) 58 582 13. 514tt c s t welAp p p GAM P a      明显地,  t cr ; ②管程设计压力 Mpa ,壳程设计压力 0sp : ( 1 ) 0 1 . 3 ( 1 0 . 3 5 8 ) 1 . 7 6 2 5c s tp p p M P a         淮海工学院二 〇一一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1 页 共 34 页 1 ()1 ( ) tt c s t w elAp p p GAM Pa      ; 明显地,   130tt t MPa ③壳程设计压力 sp 与管程设计压力 tp 同时作用: ( 1 ) 1 . 3 1 . 3 ( 1 0 . 3 5 8 ) 0 . 4 6 5 4c s tp p p M P a         1()1 ( )tt c s t w elAp p p GAM Pa     明显地,  t cr。 由以上三种情况可知,换热管的轴向应力符合要求 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拉脱力 27 25 aq M P adl    式中, 13 1 .5 2 3 .5l l l m m     其中: 1l —— 换热管最小伸出长度,查 GB1511999 可知 1 mm 3l —— 最小坡口深度, 3 2l mm 许用拉脱力    0 .5 0 .5 1 3 0 6 5ttq M p a    明显地, qq。 管板重量计算 管板有固定管板以及活动管板,两者的重量计算分别如下所示: 固定管板重量计算  2 2 91 5 6 2 5 3 2 5 5 4 3 2 3 2 7 8 5 0 1 045 9 .3 6Qkg           活动管板重量计算 :  2 2 92 4 6 5 3 2 4 9 4 3 2 3 2 7 8 5 0 1 044 9 . 7 0Qkg           折流板 淮海工学院二 〇一一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2 页 共 34 页 设置折流板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增加湍动程度,并使管程流体垂直冲刷管束,以改善传热,增大壳程流体的传热系数,同时减少结构,而且在卧式换热器中还起支撑管束的作用。 常见的折流板形式为弓形和圆盘 — 圆环形两种,其中弓形折流板有单弓形,双弓形和三弓形三种,但是工程上使用较多的是单弓形折流板。 在浮头式换热器中,其浮头端宜设置加厚环板的支持板。 折流板的型式和尺寸 此时选用两端选用环形折流板, 中间选用单弓形折流板,上下方向排列,这样可造成液体的剧烈扰动,增大传热膜系数。 为方便选材,可选折流板的材料选为 Q345R,查 GB151 可知,弓形缺口高度为 150mm,折流板间距为 150mm,数量为 33块,查 GB1511999 可知折流板的最小厚度为 5mm,故此时可选其厚度为 6mm。 同时查 GB1511999 可知折流板名义外直径为 4 .5 5 0 0 4 .5 4 9 5 .5D N m m   。 折流板排列 该台换热器折流板排列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 22折流板排列示意图 折流板的布置 一般应使管束两端的折流板尽可能靠近壳程进、出口管,其余折流板按等距离布置。 靠近管板的折流板与管板间的距离: 440l mm ;两相邻折流板的间距取 150mm。 折流板重量计算 符号说明如下: Q —— 折流板质量, kg; aD —— 折流板外圆直径,; fA —— 折流板切去部分的弓形面积, 2faA DC, 2mm , C —— 系数,由 /aahD查表求取; ah —— 折流板切去部分的弓形高度, mm; 1d —— 管孔直径, mm; 淮海工学院二 〇一一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3 页 共 34 页 2d —— 拉杆孔直径, mm; 1n —— 管孔数量; 2n —— 拉杆孔数量;  —— 折流板厚度, mm。 计算过程如下: 150/ 0 .3 0 24 9 6 .5aahD ,查得  2 2 24 9 6 . 5 0 . 2 0 0 0 0 4 9 3 0 2 . 4 5faA D C m m    2 2 21 1 2 22 2 2( ) ( )4 4 4 ( ) ( 25 118 16 4)4 4 46 7850afQ gD A gd gn gd gnkg                拉杆与定距管 拉杆的结构形式 常用拉杆的形式有两种: 拉杆定距管结构,适用于换热管 外径大于或等于 19mm 的管束, 2 alL ( aL 按GB1511999 表 45规定); 拉杆与折流板点焊结构,适用于换热管外径小于或等于 14mm 的管束, 1ld ; 当管板比较薄时,也可采用其他的连接结构。 由于此时换热管的外径为 25mm,因此选用拉杆定距管结构。 拉杆的直径、数量及布置 拉杆的形式见图 23 图 23拉杆详图 其具体尺寸如表 24 所示 表 24 拉杆的参数 淮海工学院二 〇一一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4 页 共 34 页 拉杆的直径 d 拉杆螺纹公称直径 dn L a L b b 拉杆的数量 16 16 20 ≥ 60 2 4 其中拉杆的长度 L 按需要确定。 拉杆应尽量均匀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 若对于大直径的换热器,在布管区内或靠近折流板缺口处应布置适当数量的拉杆,任何折流板应不少于 3个支承点。 对于本台换热器拉杆的布置可参照零件图。 定距管 定距管的规格同换热管,其长度同实际需要确定。 本台换热器定距管的布置可以参照部件图。 防冲板 当管程采用轴向人口接管或换热器管内流体速度超过 3m/s 时,应设置 防冲板,以减小流体的不均匀分布和换热管端的冲蚀。 由于以知条件中没给出流速,为安全起见,设置防冲板,材料为 Q235A,查 GB151 可知,防冲板厚度碳钢最小为 ,则在本设计中取 6mm. 保温层 根据设计温度选保温层材料为岩棉。 保温层厚度为 60mm。 法兰与垫片 换热器中的法兰包括管箱法兰、壳体法兰、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浮头盖法兰以及接管法兰,另浮头盖法兰将在下节进行计算,在此不作讨论。 垫片则包括了管箱垫片和外头盖垫片。 固定端的壳体法兰、管箱法兰与管箱垫片 ( 1) 查 JB470392 压力容器法兰可选固定端的壳体法兰和管箱法兰为长颈对焊法兰,凹面密封面,材料为锻件 16MnⅡ,其具体尺寸见相关标准。 ( 2)此时查 JB470692 压力容器法兰,根据设计温度可选择垫片型式为缠绕式垫片,材料为 0Cr19Ni9,其标志为: 外头盖侧法兰、外头盖法兰与外头盖垫片、浮头垫片 ( 1)外头盖法兰的型式与尺寸、材料均同上壳体法兰,凹密封面,查JB47002020 压力容器法兰可知其具体尺寸如下所示:(单位为 mm)。 表 25 外头盖法兰尺寸 DN 法兰 螺柱 对接筒体最小厚度 D D1 D2 D3 D4  H h a a1 1 2 R d 规格 数量 600 740 700 665 655 652 44 100 25 17 14 12 22 12 23 M20 28 10 ( 2)外头盖侧法兰选用凸密封面,材料为锻件 16MnⅡ如图 24所示, 淮海工学院二 〇一一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5 页 共 34 页 δδ 1 图 24 法兰详图 查 JB/472192 可知其具体尺寸如下表: 表 26 外头盖侧法兰尺寸 DN 法兰 螺柱 对接筒体最小厚度 D D1 D2 D3 D4  H h a1 1 2 R d 规格 数量 500 740 700 665 655 652 42 100 36 14 12 24 12 23 M20 28 8 ( 3)查 JB/T471992 选外头盖垫片的型式为缠绕式垫片,其外径 D为 664mm,内径 d为 622mm 且查 JB/T471992 也选浮头垫片的型式为缠绕式垫片,则其外径D为 492mm,内径 d 为 472mm,两者材料均为 0Cr19Ni9。 接管法兰型式与尺寸 根据接管的公称直径,公称压力可查 HG20592~ 20635- 97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选择带颈对焊钢制管法兰,选用凹凸密封面,如图 25所示 淮海工学院二 〇一一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