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同业拆借运营状况分析--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运营情况调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00060007000800090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16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历年成交量 单位:亿元人民币1996 1997 1998 1999 20xx 20xx 2 0 0 2 年1 6 月 7. 当前市场状况 市场交易状况 表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20xx 年上半年交易情况 单位:亿元 品 种 加权 (%) 同比 环比 笔数 成交量 同比 环比 拆借 % % 2293 % % 回购 % % 29891 % % 现券 / / / 3861 % % 合计 / / / 36045 % % 20xx 年上半年市场累计成交 36045 笔,总成交金额为 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 %,已经超过 20xx 年全年 亿元的成交量。 2 季度市场成交更为活跃,较 1 季度上涨了 %。 20xx 年上半年同业市场资金总体供大于求,加之 2 月份央行调低利率 25 个基点,市场利率保持着下行的走势。 现券市场亮点频出,市场成交日趋活跃,成交量是去年同期的 12 倍余。 市场特点: 拆借市场加权利率持续下行,融资期限向短期集中 200 0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期限分类统计12%5%9% 2% 8%64%隔夜 7天内 820天 2130天3160天 6190天 91120天 20xx 年上半年,拆借市场总计成交 2293 笔,成交量 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 %。 由于市场资金一直保持着供大于求的态势,因此市场加权利率从 1 月初的 %一路下滑到 6 月底的 %。 特别是在 2 月份降息之后,下行的速度加快。 从融资期限上看,与去年同期相比, 20xx 年上半年的融资期限有进一步缩短的趋势。 隔夜拆借品种和 7 天品种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 %和%。 其他中长期品种的成交量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隔夜、 7 天和 20天三个短期品种的成交总和占交易总量的 %,较去年同期的 %上涨了 个百分点。 银行间同业市场融资的短期性功能特点已经日渐明显。 20xx年15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期限分类统计13%73%8% 2% 3% 0%1%隔夜 7天内 820天 2130天 3160天 6190天 91120天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期限分类统计表 20xx 年合计 1 天 交易量 加权平均利率 % 7 天 交易量 加权平均利率 % 20 天 交易量 加权平均利率 % 30 天 交易量 加权平均利率 % 60 天 交易量 94 5 加权平均利率 % 90 天 交易量 4 加权平均利率 % 120 天 交易量 0 加权平均利率 % 0 8. 当前市场评价 人民银行大力发展货币市场的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市场的扩展。 20xx 年,人民银行为了加快货币市场的建设,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货币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从 20xx 年 4 月 15 日开始,银行间市场成员的进入由审批制改革为核准制。 制度实施之后,市场成员增加的速度明显加快。 交易中心针对市场会员大幅增加的情况,加快了交易员的培训和金融机构的联网工作。 截至 20xx 年 6 月 30 日,同业市场成员为 643 家,较年初增加 91家。 联网用户 499 家,较年初增加 54 家。 市场成员类型的丰富,资金需求的多元化都极大的促进了市场成交的活跃。 随着银行间市场成员数量的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市场交易活跃程度和市场流动性都将进一步加强。 银行间市场资金持续供过于求,导致市场利率一路下滑,融资期限向短期集中。 20xx 年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一直宽裕,资金需求增幅不大,导致整个市场的利率持续走低。 根据央行的统计,截至 5 月末, 5 月末居民储蓄余额为 万亿元,同比增长 %。 前 5 个月定期储蓄存款增加 4143 亿元,比去年同期 多增 1365 亿元,储蓄存款稳定性显著增强。 广义货币 M2 余额为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4%。 狭义货币 M1 余额为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增幅比上年末高 个百分点,增幅明显加快。 其次,为了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央行的货币政策继续以投放货币为主。 加之由于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明显增多。 今年 6 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 亿美元,比上年末净增 306 亿美元,平均每月增加 51 亿美元。 截至 5 月末,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余额为 万亿元,增长 %,增幅较快。 从银 行间市场的外部资金供求环境来看,资金供过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受机构资金成本底线的制约,目前已经很低的回购交易和拆借交易的利率不可能有太大的降幅。 造成拆借市场交易的相对不活跃的两方面原因 20xx 年上半年整个银行间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形势,但是与大幅上涨的回购交易和现券交易明显呈现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