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交流对中韩关系的影响所有专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胁。 三、中韩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韩两国的关系取得良好进展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波折。 近年来中韩关系处于一种“倒春寒”状态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原有的高句丽问题、长白山问题以及 2020 年奥运火炬首尔传递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事件和韩国一些人士对中国四川大地震的幸灾乐祸的态度,有很多中国人在北京奥运会上为韩国的对手国代表队呐喊助威,这些都成为影响中韩关系的消极因素。 中韩关系发展自从建交以来似乎风平浪静、 a name=baidusnap0/a一帆 /B风顺,最近一两年来却出现中韩民间交恶,这些现象值得关心中韩关系的人们深思。 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这是一条显著原因。 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今后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前景,也必将影响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发展。 人们发现,胡锦涛主席选择在北 京奥运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出访近邻韩国,这种时机选择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正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发展中韩关系的重视,这份诚意相信韩国舆论不难感受到。 “高句丽问题”为代表的历史领域认识问题 韩国的学术界不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研究历史问题,而是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感情色彩,在古代高句丽的问题上体现得最明显。 2020 年发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问题事件,经过耐心的对话和协商,才得以暂时平息。 关于高句丽历史的归属问题,中韩双方存在着重大分歧。 韩国学术界及政界、民众认为,中国社科院于 2020 年成立的“东北工程”(东北边疆历史 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是中国政府为谋求中国社会的统一和稳定,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理论为出发点,古为今用,用现实去解释历史,为中国的政治服务,“中国把历史问题当作国策事业并投入巨额资金肯定有政治企图。 ”中国学者普遍认为,韩国方面扭曲了中国“东北工程”的真正意图所在。 目前,在韩国有相当多的历史学者和政界人士,站在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立场,在中朝边界问题和高句丽民族归属问题上大做文章。 他们肆意宣传历史上的高句丽与现在朝鲜半岛的所谓继承关系,宣扬古代高句丽地区是他们的故土,极力否认中国对东北地区的历史主权,使一些学术 问题明显地带有向政治问题演化的倾向,呼吁中国不要将高句丽历史研究问题政治化,企图混淆国际视听。 “东北工程”主张高句丽的主体部分已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其分支可能融入当前的朝鲜民族。 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看,高句丽与当前的朝鲜民族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笔者认为,中国历史学家将高句丽(高丽)定位为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政权,历史上的高句丽与现在的朝鲜和韩国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是十分恰当和正确的。 中国没有矮化朝鲜半岛上的两个邻国,也不是窜改历史,恰恰相反,中国的研究及研究结论都是有历史依据作支撑的。 中韩两国文 化产品贸易极不平衡 在中国,形容“韩流”常用的一个词是“滚滚”,说明“韩流”在中国发展的态势。 近几年,韩剧的热播足以说明“韩流”的“滚滚”存在。 中国各大电视台(包括 CCTV8)反复播放了数十部韩剧,报纸上也炒作韩国影视明星,互联网上有大量的韩剧介绍、韩剧视频、韩剧剧照图片,大街上随处可见韩国菜馆和韩式美容美发店,不少人手机铃声中响起了《大长今》主题曲,等等。 现在中国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朋友都看过以下韩剧:《大长今》、《浪漫满屋》、《澡堂老板的男人们》、《人鱼小姐》、《蓝色生死恋》、《黄手帕》、《百万朵玫瑰 》、《看了又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对韩国采取开放策略、大量引进韩国文化产品的事实。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影视作品很难与韩国观众见面。 最近几年,只有少数中国影视作品挤进韩国市场,如《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无极》、《还珠格格》等。 韩国观众对中国的影视作品相对缺乏了解,也很少能通过现实题材的作品来了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 尽管个别电视剧(如《还珠格格》)在韩国播出时曾引起一些轰动,但目前中国影视剧目在韩国基本没有地位,更不能与韩国影视剧在中国的受宠情形相比。 两国文化交流层次较浅 两国人民彼此了解不是很深,尤其是韩国人对中国普遍缺乏真实印象。 两国人民由于在建交前隔绝了四十多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彼此了解得很深入。 韩国人不大懂中国人,比如,韩国人有以貌取人的倾向。 可中国人乐于随意的穿着,甚至有人身穿运动服出席重要场合。 这与韩国人一本正经穿西装打领带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到过中国的韩国人,大多是夸中国好的。 但绝大部分韩国人是没有来过中国的,中国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神秘,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也只停留于电视、报纸的媒体报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