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的现状与未来-知识新经济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P 立体化,也适合将个人 IP 更有效地转化为吸引力。 但音频类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相较文字而言,它对知识生产者的 要求更高(包括录制音频的技术手段);碎片化,便利性和传播深层次的知识内容难以兼容(例如音频类产品如果要求读者做笔记,就无法做到伴随性);音频内容无法控制内容阅读速度,必须全部听完,对用户来说效率不高。 ▍视频类产品 包括固定视频和知识性直播。 固定视频既有付费类短视频,也有较为成熟的课程沪江网校、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等,知识性直播如猿辅导、 YY教育、鱼教鱼乐。 视频类产品最为接近传统的授课模式,用户体验好,内容丰富,客单价高,但对知识生产者要求较高。 关于知识付费重要平台及典型分析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 知识付费的平台可分为以下几类: 在线教育:沪江网校、新东方、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插座学院等。 知识付费平台:知乎、在行、分答、得到、喜马拉雅、豆瓣时间、百度问咖、千聊、大弓、三节课等。 专业网站的知识付费: 36氪、雪球、丁香医生、餐问、问校友等。 社交媒体的知识付费:微博付费问答、付费阅读、微信付费阅读(筹划中)等。 其中,我们以第二类平台进行重点分析,它们是知识付费的主力知乎、在行 /分答、得到、喜马拉雅、豆瓣。 ▍知乎:社区型知识付费模式 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理性,连接各行各业的精 英。 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2017年 1月 12日,知乎宣布完成 D 轮 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今日资本,包括腾讯、搜狗、赛富、启明、创新工场等在内的原有董事股东跟投。 知乎该轮融资完成后估值超过 10亿美元,迈入独角兽行列。 知乎的中文付费产品包括知乎 Live、值乎及知乎书店。 知乎 Live是知乎的核心产品,是知乎出的实时问答互动产品。 答主可以创建一个 Live,它会出现在关注者的信息流中,用户点击并支付票价(由答主设定)后,就能进入到沟通群内,可通过语音分享专业有 趣的信息,通过即时互动提高信息交流效率。 截至 2017 年 1 月,知乎共举办了 20xx 多场 Live,每场的语音平均时长为 75 分钟,已有超过有 200 万人次的用户参与了 Live。 值乎是知乎的另一试验产品,知乎在原有问答模式下,进一步对一对一咨询场景的拓展。 目前值乎已到 ,主要为语音回答,可以被所有人付费收听,并且收听费由提问者和回答者平分。 现在,几经迭代的值乎,成为了知乎社区的基础功能之一,让用户遇到个性化问题时,更快速地通过 “一对一付费资讯 ”获得解答。 20xx 年 9 月,知乎书店上线,将知乎直接出品的电子书和合作出版机构一系列精选图书上架,并将图书的传播、购买、阅读、讨论和延伸阅读等环节连接在一起。 知乎以书为节点,打通了作品、作者、关于书所涉及的话题的讨论,以及对这个作品或作者感兴趣的人。 书不再孤立于单一的阅读场景,而是成为了一个知识的节点,为某个话题的讨论提供更深和更高的阶梯。 知乎为社区型知识付费模式的代表。 具体而言有如下特点:  在整体的知识领域中具有品牌优势,以知识社区起步,基本上完成了完整的围绕知识生产、发布及付费闭环。 拥有大量沉淀的、有高度专业性和积极性的知识 生产者、对知乎产生信任的用户,以及尊重知识并具有付费意愿的用户,拥有大量原生知识 IP 内容资源。  拥有完整的知识付费体系。 目前,知乎已经建立了从问答及咨询(值乎)、授课(知乎 Live及其专业课程)、出版(知乎书店)等跨越多个形式的知识付费方式,同时,知乎还具有丰富的线下活动经验及资源,线下拓展潜力强。  知识内容丰富,不仅包含所有类型的知识,并且以问题为主的知识生产方式使得知识生产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十分适合非标性的经验分享和知识入门。  用户对知识生产者的筛选过程不仅依托于外在的标签和用户反馈,社区内部的评价 也是重要因素,但社区内部评价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  社区属性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商业化进程,尤其对于平台方而言。  知识付费内容排列以生产者、中心内容偏向科普和共享,适合知识浏览者及入门者,但在专业化的需求、筛选和搜索上体验不佳(不过目前已经迭代)。  知识生产者水平整体较高,但质量参差不齐,目前看来较少邀请外界热门 IP。 但随着知识付费战场日益激烈,未来情况仍难确定。 ▍分答:知识超市型知识付费模式 分答公司于 20xx年 6月获 2500万美金 A 轮投资,由元璟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估值超 1亿美金, 20xx年 底完成来自腾讯的 A+轮投资,累计融资额超过 2亿人民币。 分答和在行是它的主要知识产品。 其中, “在行 ”于 20xx年 3月 13日率先推出,用户可以约见不同领域的行家,通过线下一对一咨询的方式,获得各领域行家的经验和针对性指点。 行家利用闲余时间接单,兼有线下社交元素。 20xx年度,在行团队推出 “分答 ”,早期模式为付费语音问答,答主在 1分钟答疑解惑,未付费用户可以通过支付 1元偷听回答。 该模式利用答主非常碎片的时间来服务小碎需求,较之文字模式,语音作答使供给的压力进一步降低。 (去年年底上线 “快问 ”,对原有问答进行了优化, 给到用户更明确预期,体验更好。 )2017年初分答推出了定位在轻课的 “分答小讲 ”, 2030分钟,系统性了解某个场景知识点,多个小讲构成实用性的知识图谱。 主讲一次性交付,永久售卖,互动在单独的讨论组 “小讲圈 ”进行,保证了小讲的完整性。 三个月时间上线近 100个sku,单个小讲平均首月收入超过 3万,头部主讲人靠两个课程收入近 40万。 “分答 ”于 20xx年 5月 15日上线,自上线后周国平、马东、王思聪、李银河、罗振宇、汪峰,章子怡等众多明星大咖及健康领域、理财领域、职场领域等名人答主在分答付费语音平台回答各类问题。 上线仅四十二天 ,超过 1000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 100万, 33万人开通了答主页面,产生了 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金额超过 1800万,复购率达到 43%。 分答每日付款笔数超过 19万次。 分答作为知识超市型知识付费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 在整体的知识领域中具有一定品牌优势(果壳)。 强调以人为核心的知识售卖。 即以特定的专业人士为价值中心,为寻求知识的用户提供一系列知识产品,定位为用户 “触手可及的帮助 ”。  相对完整的知识付费体系,目前倚靠分答(问答)、分答小讲(授课)、在行(咨询),拥有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付费体系。 由于创立较早,在知识付费的特定领域拥有品牌优势(分答及在行)。 与知乎类似,同样具有丰富的线下活动经验及资源。  知识内容丰富但质量水平不一,在特定领域(如医学、科学)非常专业。 好强调实用性、交付性。 较之得到的精英内容和知乎的兴趣社交,分答用户更下沉。 但也使得超级头部的持续活跃性较差(据了解,针对这一问题,分答研发的新的服务场景将在 5月下旬推出)。 但平台早期问题普适性不足,碎片化,使得对希望系统学习的用户 缺乏长期吸引力。 (小讲或许能够改变这一趋势。 )  用户对知识生产者筛选过程主要依据外在标签、用户反馈及知名度。  知识生产者水平高。 在分答诞生初期,一度通过吸引如王思聪的热门 IP 打开市场,但也部分造成分答早期内容偏向娱乐化的状况。 目前,随着用户趋于理性以及小讲等新功能的推出,分答的内容在向实用型知识聚拢。 ▍得到:知识生产者主导型知识分享模式 得到,为你提供最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罗辑思维团队出品。 板块分为:《罗辑思维》第 5季、大咖专栏、每天听本书、知识新闻随时听、有料干货。 每天20分钟,在这里学知识、长 见识、扩展认知,终身成长。 其中,大咖专栏包括罗振宇、李翔、李笑来、薛兆丰等专业人士的语音、文字专栏;有料干货和知识新闻随时听,则将精品图书和每日新闻通过筛选、加工为浓缩的信息干货提供给用户。 得到口号是 “只服务人群中 2%的终身学习者,打造私人翰林院。 ” 截止 3月 5日,得到用户总人数为 ,每天增加 2万,日活跃用户 45万,专栏累计销售 144万(扣除《罗辑思维》为 80万),专栏平均日打开率占30%左右。 得到作为知识生产者主导知识付费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 以业内著名人士为主要的知识生产者,在特定知识领域 中具有较大的品牌优势,如财经、管理、亲子等等作者集中的领域  以固定内容产品为主,用户在课后进行互动。 内容上比起授课,更类似于 “专栏 +笔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