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调查报告-摘要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 贸易 48 100 亿至 500 亿 23 财务、税务及评估公证 14 500 亿以上 7 工商、商标及专利 3 总计 1,342 法律法规 7 公关、会议及展览 5 广告、设计及印刷包装 36 注释 软件、信息及商务顾问 278 资产及产权交易或处置 7 回函机构主要行业 其他 61 总计 1,342 中位数所在区间 回函者职位 数量 机构成员数 数量 董事长、副董事长 7 50 人以内 361 总经理、总裁、 CEO 66 50 至 100 人 198 副总、 CIO、总监 109 100 至 500 人 308 部门经理 331 500 至 1,000 人 144 主管 189 1,000 至 3,000 人 158 专业人士 141 3,000 至 5,000 人 45 普通职员 422 5,000 至 10000 人 44 其他 77 1,0000 人以上 84 总计 1,342 总计 1,342 二、 Knowledge Corporation 深圳市国中道经济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是知识管理领域的专业研究及顾问机构。 结合长期汇聚资源建立的网上专业知识平台 – ,我们的专业顾问人员主要提供以下专业服务: 机构知识管理领域的咨询顾问服务( ) 制订战略、规划方案、选定系统、应用培训、实际运作和后续服务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知识平台自助服务( ) 中国商业知识库、商业咨询及顾问服务的交易平台、个性化知识管理平台 三、 KM20xx知识管理 中国问卷调查 报告摘要版 摘要版(含知识管理相关专业机构的介绍资料和专业文章)主要由 向参与本次调查的个人和机构赠送发行(发行量大约是 2,000份),同时报告摘要内容将通过参与本次调查的媒体伙伴、网络媒体和网络伙伴向公众发布。 报告摘要版的赞助及广告事宜联系 电话: 867552519 1322,或传真: 867552519 1292 四、 KM20xx知识管理 中国问卷调查 报 告暨专刊 将和参加本次调查的杂志类媒体伙伴之一合作,在适当的时机以杂志专刊的形式与其杂志一起发行本调查报告,并附以知识管理相关的专业文章和专业机构及其产品和服务的介绍资料。 报告暨专刊的市场及合作事宜联系 电话: 867552519 1322,或传真: 867552519 1292 报告暨专刊的购买及赞助事宜联系 电话: 867552519 1322,或传真: 867552519 1292 第二部分 调查报告概要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知识时代”,尽管存在着国家及区域性的发展差异和不 同产业部门的进程差异,但“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已经日益得到一致的社会认同。 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正如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所预见的那样“目前真正的控制性资源和生产决定性因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力,而是知识”。 基于将“知识”作为 机构 核心资产/资源而进行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的理念,“知识管理”应运而生并成为新兴且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机构通过知识管理来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在国内 10家知名的管理及财经类平面媒体 以及多家相关机构(详见第一部分)的鼎力支持下,深圳市国中道经济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Knowledge Corporation)开展了 20xx年“知识管理中国问卷调查”。 作为中国首次有关知识管理的全国性大型问卷调查活动,主办方希望可以在数据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协助国内机构更好地认知及应用知识管理,并推动知识管理在中国的普及。 通过对调查数据及回函机构和回函个人的反馈进行分析,一方面揭示了中国社会目前对知识管理的认知和实际应用情况,同时还反映出其对知识管理的认同程度和潜在应用计划;而这些 资料及相关分析建议既可协助计划实施和已经实施知识管理的机构对其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辅助(有关建议详见报告第八部分),也能为知识管理软件系统提供商和咨询顾问机构等相关机构提供一定的市场参考资料和实施方案建议(有关建议详见 报告 第九部分)。 作为对 20xx年知识管理中国问卷调查的整体分析和概要总结,以下内容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数据中的突出亮点以及根据数据和分析所得的知识管理实施建议: 一、 知识管理的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在媒体及网络合作伙伴的大力宣传和支持下仅回收了 1,342 份有效回函(含邮寄和网上回收),一方面是由于调查策 略(问题较多且较深入)排除了大量对知识管理不关注的问卷对象,另一方面反映出知识管理在中国的被认知程度仍然非常低。 调查结果显示,知识管理的理念认知和实践应用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回函的问卷对象对知识管理的价值认同程度相当高(详见报告第三部分): 约 86%的回函者此前“听说过”知识管理; 对知识管理概念和学术文献表示“非常熟悉”、“了解”和“不熟悉”的分别约占 6%、 59%和 35%; 约 74%的回函者认为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应用“刚刚开始”; 就知识管理对机构经营及管理的支持和辅助作用,最多的反馈是“支持经营决策”(约 35%)和“辅助研究及开发”(约 23%); 不同行业的机构对知识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 经营 决策支持 产品及 服务研发 员工 培训教育 客户 服务及管理 提高 产品及服务 整体回函机构 % % % % % 轻工制造业 % % % % % 金融服务业 % % % % % 通讯、传媒及娱乐 % % % % % 医疗卫生、文化及教育 % % % % % 软件、信息及商务顾问 % % % % % 重要提示 知识管理在中国仍处于启蒙阶段,但率先引入知识管理实践应用的机构(尤其是企业)将有可能更有效地提高经营及管理手段,提升机构竞争力以争取更好的竞争位置。 对于为机构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的 KM 软件提供商和咨询顾问,可以重点考虑机构对知识管理需求最大领域(如经营决策支持和研究开发辅助等),并针对不同行业的机构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以满足差异性的客户需求。 二、 机构知识管理战略 作为机构实施知识管理的起点,有效的 KM 战略决定了后续计划和实施的顺利展开。 有关的调查结果不仅揭示了机构对知识管理战略的认同和实践程度,也反映出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详见报告第四部分): 仅有约 27%的回函机构已经制订 KM战略,但所在机构尚未制订 KM战略的回函者(约 73%)中约 91%认为所在机构有必要引入 KM,而打算游说机构管理层尽快制订 KM战略的约达 70%; 回函机构中已经制订 KM战略的比较集中于五个行业领域(合计超过 70%),软件、信息及商务顾问(约 31%);金融 服务业(约 11%);通讯、传媒及娱乐(约 11%);轻工制造业(约 11%);医疗卫生、文化及教育(约 10%),其特点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和产品生命周期较短; 选择 KM战略的决策依据中最重要的是评估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作用: 4 1 . 9 %4 5 . 0 %6 8 . 6 %提供标准化产品还是定制产品产品是成熟产品还是创新产品员工靠显性知识还是隐形知识解决问题 不同机构在选择 KM战略时的依据存在差异,制造业和服务业差异明显: 提供标准化产品 还是定制产品 产品是成熟产品 还是创新产品 员工解决问题靠显性 知识还是隐性知识 整体回函机构 % % % 轻工制造业 % % % 金融服 务业 % % % 通讯、传媒及娱乐 % % % 医疗卫生、文化及教育。知识管理调查报告-摘要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P 立体化,也适合将个人 IP 更有效地转化为吸引力。 但音频类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相较文字而言,它对知识生产者的 要求更高(包括录制音频的技术手段);碎片化,便利性和传播深层次的知识内容难以兼容(例如音频类产品如果要求读者做笔记,就无法做到伴随性);音频内容无法控制内容阅读速度,必须全部听完,对用户来说效率不高。 ▍视频类产品 包括固定视频和知识性直播。 固定视频既有付费类短视频
or authentication or identify)) AND TIABC=((活体 or 生命体 or 生物 体 or 活人 or VITAL SIGN or “biometric authentic ation” or “living body”)) and IPC=(G06 or G07); 得 到 1824 个结果(申请号合 并 后 1567 个结果 ) ; 3: 引 入
保证了行业整体将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期社会服务业行业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较社会平均水平减少 天,应收帐款周转率较社会平均水平高了 %,说明社会服务业行业应收帐款回收效率一般,行业总体应收帐款回收效率与社会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三 ) 行业存货周转率 本期社会服务业行业样本公司存货周转天数较上年同期减少 天,存货周转率较上年同期小幅提高,社会服务业行业总体存货周转效率稳 步提高
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的重点是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 现金流及净现金流情况,重点说明企业现金流量大小、经营、对外投资状况等。 主要指标有经营活动现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和净现金流情况。 评审报告中需披露的内容 评审报告中要对企业财务报表编制方法、重大财务事项披露情况和财务报表审计机构要进行说明。 除此外,对因存货导致财务流动性指标不高时要慎重对待。 一般讲,石油、石化产品的变现能力要远高于其它行业产品
清除焊缝缺陷后进行手工焊修补,然后再进行着色或磁粉探伤。 7 月 8 日 14: 00 对 2分布器 焊缝进行着色或磁粉探伤,如发现焊缝存用缺陷时,应用角向磨光机清除焊缝缺陷后进行手工焊修补,然后再进行着色或磁粉探伤。 7 月 8 日 17: 00 对 3分布器 焊缝进行着色或磁粉探伤,如发现焊缝存用缺陷时,应用角向磨光机清除焊缝缺陷后进行手工焊修补,然后再进行着色或磁粉探伤。 5. 20 7
这一异常显眼及出挑的建筑必将引人注目。 产品定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一.如何使弧板状建筑的整体外观更加充满变化 三处 “ U” 形的弧板状建筑组团, 朝向东面绿岸开口,造就了“三湾一岸”的园区空间。 在对“ U” 形组团建筑的运用上,为了体现建筑充满变化及灵动的外部效果,从以下几方面对建筑本身作了一系列充满创新的设计。 1. 层次分明的 “ U” 形建筑空间 组成 “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