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非典型肺炎防治招商项目简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急性传染流行病,我国北京、广东、山西和内蒙等地尤其为盛,其大面积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环境质量日渐恶化,由此给各种细菌和病毒以及它们的变种提供了滋生条件。 环境质量的改善和 SARS 的防治已受到国际卫生组织、我国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 高度重视和关注。 大力加强超强广谱抗菌杀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菌材料制备技术,对有效防治和控制如 SARS 等流行病迫在眉睫。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开发,旨在:①建立载银分布均匀的纳米二氧化钛白色疏松粉末抗菌剂的中试生产线,产品平均粒径小于 50nm、粒度分布为10~100nm、 BET 比表面积达到 640~700m2/g;抗菌剂对细菌、真菌及病毒(如SARS)等的接触性杀菌率达到 99%以上。 ② 建立 抗菌剂抗菌效果的数据库及相应 抗菌性能的评价体系,并建立一套国家评价标准。 ③开发 1~2 套医用制品,并应用于 预防 SARS 等病毒的临床试验。 二、开发项目简介 以钛铁矿或含钛废渣为原料,进行浓硫酸或稀硫酸的高效浸出,采用“复盐沉淀法”制备利于水解用的钛液。 通过制备晶种进行钛液加晶种的常压水解,利用离子强度作用和表面活性剂的活化作用机理实现钛液低浓度水解,以控制偏钛酸的析出过程参数。 通过研究偏钛酸的盐酸解聚作用机制,以获得纳米偏钛酸。 将纳米偏钛酸和含有计量银离子及稀土离子的溶液置于高能球磨机进行机械活化,使银和稀土均匀分布于偏钛酸颗粒畸变管道和位错露头处。 通过稀土改性,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激发波长范围和抗菌剂的杀菌效 果。 最后通过优化偏钛酸低温煅烧工艺,获得 二氧化钛载银改性纳米粉体抗菌剂。 通过 研究银和稀土在二氧化钛晶格缺陷中的分布状态、抗菌剂的结构、粒度及粒度分布等特征及其与抗菌剂杀菌性能之间的关系,提高二氧化钛的激发光催化波长、改善二氧化钛及银的杀菌效果、解决抗菌剂银的的发黑现象。 以病毒(如SARS)等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的培养方法考察抗菌剂 对 SARS 等病毒接触性的杀菌效果,建立抗菌效果的数据库及相应抗菌性能 的 评价体系,并建立一套国家评价标准。 通过研究 抗菌剂、基体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相容性之间的关系,优选相应的基体 材料,制备出以纤维为基体的抗菌材料;并通过临床实验开发 1~2 套防治SARS 等病毒的医用制品。 三、研究工作基础 该项目由中南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63 中心医院合作进行共同研究。 项目组经前期研究已经完成相关的基础研究,找出了实现二氧化钛载银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已经制备出纳米二氧化钛样品,正在进行二氧化钛载银工艺的实验室研究。 研究组成员结构合理,主要研究人员具有冶金、化工、医学和环境工程等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冶金、医学和化工领域环保问题研究多年,在资源综合利用、纳米钛白、高纯银粉的研制和医学药理等课题研究上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进期将研究方向集中在环境净化材料的研究和相关领域。 研究组拥有多种实验设备,依托单位中南大学拥有各种精密分析仪器, 163 军医院具有良好的医学生理研究设施。 因此,完全具有实现本项目研究预期目标的基础条件。 四、计划进度 项目总体安排时间 2 年半。 项目计划 2 年时间完成 二氧化钛载银改性纳米抗菌粉体材料的 产品 中试;另需半年时间进一步完成抗菌材料的研制和临床试验。 ~ 二氧化钛载银改性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 杀菌性能的表征及评价体系研究 ~ 抗菌剂结构及其杀菌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抗菌剂与抗菌材料基体纤维的相容性研究及抗菌材料制备 ~ 二氧化钛载银改性纳米抗菌粉体材料的 产品中试 ~ 二氧化钛载银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及临床试验 五、开发经费预算 (包括中试) 1)科研业务费: 140 万元,主要包括分析检测费,差旅费、资料费、专利申请及成果鉴定等 2)实验材料费: 60 万元 3)设备购置费: 100 万元 4)实验室改装费: 5 万元 5)科研管理费: 15 万元 申请金额总计: 320 万元 六、生产投资及经济效益估算 在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建一条年产 1000吨 二氧化钛载银改性纳米抗菌粉体产品, 投资估算约 4000 万元。 我国具有丰富的钛和银资源,尤其是我国是世界上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并且存在大量含钛废渣,本项目的实施可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优势和条件。 经过新材料生产成本的估算,其工厂生产成本为 10772 元 /吨,工厂销售成本为12572 元 /吨,该新材料的售价应在 10 万元 /吨以上,按此价格计算,工厂利润在 87428 元 /吨以上, 1000 吨规模生产线年创经济效益 8000 多万元,半年收回投资。 联系人:柴 立元;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冶金学院 电话: 07318830875;手机: 13974807632;传真: 07318710171 电子邮件: 防治 SARS 的 IgA 气雾剂的制备 一、项目概况 当前我国政府在 SARS 的病原学、传播方式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找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疗 SARS 的方法和药物,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距离快速投入临床应用并产生肯定效果尚有不小差距。 若 能快速的生产出一种直接阻止 SARS 病毒对呼吸道粘膜的侵入,并产生治疗作用的有效药物,将对阻止 SARS 病毒的传播,防止高危人群的发病,产生早期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意义。 SARS 的病原体目前已经被确认为是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且已完成基因组序列测定,但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 SARS 病毒的药物问世。 中药尽管在防治SARS 中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其成分复杂,特异性有待证实;现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 IFNα2b、 IFNω 气雾剂是一类细胞因子,通过激活局部的粘膜免疫功能,达到间接的防治作用,而且,由于其半衰期较短,能否进入粘 膜有效活化免疫细 胞尚难预料。 疫苗的研制,由于测序结果一完成就发现了多种变异 SARS 病毒,若为变异速度快的病毒,制造疫苗的困难将会更大。 且新制备的疫苗其安全性难以保证,近期内生产出疫苗用于人体预防就更难了。 现有研究表明,呼吸道粘膜分泌的 IgA 不易被蛋白酶破坏,可在其粘膜表面形成一道免疫防御屏障,阻断入侵的病毒在呼吸道的聚集、粘附,并具有中和病毒、防止病毒对易感粘膜的吸附等功能。 鉴于此,制备出 IgA 类药物并直接喷洒于人体呼吸道粘膜表面,将可以有效阻断 SARS 病毒对呼吸道粘膜的粘附以及中和 SARS 病毒,达到防 治 SARS 的目的。 本项目治疗用 IgA 拟从正常人血清或白蛋白生产废弃液中分离纯化。 正常人血清及白蛋白生产废弃液来源丰富,供量大,短期内易形成规模生产,同时本研究所已经完成具备分离纯化 IgA 所需的中试规模的实验设备,如 AKTA Purifier100、亲和层析柱,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一种防治 SARS 的有效药物。 二、前期工作基础 1. 物质基础:本项目研究小组及所在的中南大学已于 20xx 年 2 月与湖南投资集团共同组建了湖南投资生生基因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组建该公司的目的是进行“靶向治疗肝癌的基因 药物”研究。 目前该公司已具备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实验研究仪器、设备及场地,如 AKTA Purifier100、层析柱、低温冷冻干燥机、蛋白质电泳及电转膜设备、浓缩设备和高速离心机等相关设备,并有纯化 OR 蛋白质的工作基础。 2. 研究小组:湖南投资集团公司和中南大学共同组成了防 SARS 研制 IgA 气雾剂的课题攻关小组,由技术组、后勤支持组、外勤联络组构成。 3. 技术基础:经过试剂准备、设备调控以及技术攻关,本研究小组已经从血清中纯化出电泳级纯度的血清 IgA 产品。 4. 经济基础:生生公司已经投入了 10 万元人民币 正式启动了该项目的前期研究。 5. 人员基础:都是参与“靶向治疗肝癌的基因药物”研究的原班人马。 包括有蛋白质纯化专门人员,熟练掌握了盐析、离心及层析等蛋白质分离技术;药学人员进行了制剂配方、质控研究;研究人员已掌握了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相关的技术。 知识结构合理,为完成本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现有工作进展 1. 已经在实验室水平从血浆中纯化出电泳级纯的 IgA 产品 克,按每升血浆5 克的 IgA 计算,得率为 65%,可用于制备 30 支药品成品。 2. 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已经进行了气雾剂配方的研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