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五号井安全预评价报告(doc)(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新东五号井矿界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X坐标 Y 坐标 备注 1 2475475 36468278 2 2475727 36468535 3 2476200 36468405 4 2475980 36469985 5 2475360 36470225 6 2475725 36470900 7 2475425 36471015 8 2475060 36470350 9 2474370 36470610 10 2473900 36469400 11 2471790 36466690 12 2472390 36466430 13 2473125 36467095 14 2473190 36467015 A 2473655 36467675 15 2473925 36467950 16 2474445 36467992 B 2475015 36468425 17 2475090 36468415 (二)、储量 根据《广西扶绥县东罗煤矿区那全一号井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新东五号井储量见下表。 那全一号井资源储量计算结果表 资源储量类别 标 准 编码 块段矿石量 (万 t) 合计 (万 t) 保有资源储量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 122b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 探明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2S11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2S22 矿井设计利用资源储量表 (单位:万 t) 煤层名称 资源储量类别 资源量 永久性煤柱损失 设计利用资源储量 村庄 呆滞煤量 断层 井筒及工业场地 井田边界 小计 I 煤 122b 333 2S11 0 2S22 0 合计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表 (单位:万 t) 煤层 名称 资源 储量 类别 矿井设计利用储量 开采工程保护煤柱 设计可采储量 大巷 上、下山 采区 边界 小计 I 煤 122b 333 合计 (三)、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1 万吨 /年,服务年限为 年。 (四)、井田开拓及井口位置 井田开拓 本矿井关闭前为生产矿井,主、副井筒已建成。 因此井田开拓方式与井口位置选择已确定。 本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呈正斜井开拓。 井口与工业场地位置 该矿原属生产矿井,主副井筒、井口与工业场地已确定,井口与工业场地位于井田内的西侧 400m左右的丘陵地上,地形较平坦。 主副井筒特征表 井筒名称 项目 主斜井 副斜井 井 口 坐 标 纬距 X 经距 Y 井口标高 Z( m) +145 +145 提升方位角(度) 64 56 井筒倾角(度) 23 23 井筒宽度( mm) 净 3800 2600 设计掘进 4400 3200 井筒断面积( m2) 净 6 设计掘进 井筒支护 支护材料 混凝土 混凝土 支护厚度 300 300 (五)、水平、采区划分及大巷布置 水平划分:根据井田内煤层赋存情况,确定采用一个水平开拓,水平标高布置在-70m。 本井田划分为 8 个采区。 其中 2 个为上山开采, 6 个为下山开采。 大巷布置:为利于巷道维护,运输大巷及总回 风巷布置沿Ⅰ煤层底板布置。 (六)采煤方法 采区开采顺序先近后远原则,采用前进式的开采方式,按一、二、三、四 …… 八采区的顺序依次开采 本井田内煤层的倾角变化平缓,煤层倾角在 12176。 ~ 15176。 ,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 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时,回采工作面则由采区倾向边界向采区上、下山的方向推进,为后退式回采。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采用全面垮落法。 回采工作面采用 MZ12 型煤电钻打眼,爆破落煤,爆破与人工装煤相结合。 采用SGB420/30 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煤,回采工作面采用 DZ1830/100G 单体液压支柱和HDJA900 型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配备 JH22 型回柱器辅助回柱放顶,装备RBZ80/200 乳化液泵。 采区运输采用刮板运输机运煤,回采工作面运输机顺槽铺设 SGB520/34 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 掘进工作面煤炭和矸石,采用矿车运输;材料、设备分别用材料车、平板车运送。 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第一节 矿山灾害和矿山事故 矿山灾害和矿山事故,指矿山建设或矿山生产过程中所引发的灾害和事故。 矿山灾害和事故的发生原因,可概括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或故障)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 物,通常是指采矿的设计与施工、机电设备、安全设施与生产环境等。 在人与物这两大因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占主要地位。 因此,事故的预防,应主要杜绝人的不安全因素。 矿山灾害与事故,按事故发生源分类,可分为以下 9 种: ■ 瓦斯事故,指由瓦斯爆炸或燃烧,煤(岩)中瓦斯突出,气体窒息(中毒)造成的伤害。 ■ 粉尘事故,指煤尘爆炸造成的伤害,粉尘造成的矿工职业病的危害。 ■ 水害,指由老窿水、含水层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 矿井火灾,指由煤层自燃发火和外因造成的火 灾,直接伤人或产生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及地面火灾造成的事故。 ■ 顶板事故,指由矿井冒顶、片帮、冲击地压、顶板掉块造成的伤害事故。 ■ 提升事故,指由提升工具造成的伤害事故,如断绳、过卷、卡罐、跑车等。 ■ 运输事故,指由运输工具造成的伤害事故,如车辆撞、挤、轧人,刮板运输机及胶带输送机伤人。 ■ 电气事故,指由电气设备造成的伤害事故,如触电、变电所火灾等。 ■ 其它事故。 第二节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和过程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在对该矿的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运用了经验分析法(包括对照分析 法和类比法)及系统安全分析法等两种方法进行识别。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过程 危险有害因素从其表现形式又可分固有危险、相关危险、贮运危险等三大类。 (一)、 固有危险的识别 固有危险又分为物质危险、生产过程危险和工艺、设备(装置)危险三方面。 甲烷、煤尘等物质的固有危险 甲烷: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易燃易爆气体主要为甲烷,在空气中甲烷浓度的增高会导致氧气浓度的降低,人会处于昏迷状态,甚至窒息、死亡。 甲烷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高温热源会燃烧和爆炸。 煤尘:该矿煤尘有爆炸性 ,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高温会燃烧 或爆炸。 空气中的浮尘使接触人员产生职业疾病 尘肺病 ,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甚至癌症。 电流: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神经或肌肉功能的紊乱和电烧伤,影响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使触电者窒息、停止呼吸或心室颤动而死。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按工业广场及平面布置、建筑物、安全出口与通道、工艺过程等方面分析。 1)井口广场及平面布置 井口距储煤场、矸石山、木料场过近,入井空气容易遭粉尘污染,木料场若发生火灾会威胁井下。 重要建筑物防火间距不符合要求,发生事故时相互影响或消防灭火 困难,造成灾害扩大。 2)建筑物 工业广场建筑的火灾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系数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发生灾害易于引起连锁作用,扩大事故灾害的程度。 3)安全出口与通道 当矿井、采区、工作面、安全出口个数不符合规定或通道断面小,不畅通时,一旦发生灾害可造成人员撤离、疏散困难,导致灾害扩大。 4)工艺过程 ① 掘进作业 危险有害因素有:片帮冒顶、瓦斯、爆破、火药爆炸、火灾、水害、运输、粉尘、中毒或窒息、机械(局扇等)噪声等。 ② 回 采作业 危险有害因素有:瓦斯爆炸、片帮冒顶、水害、煤尘、爆破等。 ③ 巷道维修作业 危险有害因素有:片帮冒顶、瓦斯爆炸、中毒窒息等。 ④ 提升、运输等辅助生产过程 危险有害因素有:运输提升、机电、火灾、冒顶片帮等。 3 、工艺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性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机械伤害、触电、噪音等。 ( 二)、 煤矿生产相关的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矸石山造成的粉尘灾害(该矿矸石较少),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出, 造成环境污染,矿井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可能造成周围农田受污染等。 (三)、 爆炸材料储运过程危险、有害因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药(雷管)运输和贮存不当发生爆炸。 三、影响煤矿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 综合上述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和识别方法,并结合该矿开采技术条件及生产工艺特点,确定影响该矿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 11 种: 水害,包括地表水害、地下水害(老空水、断层水、含水层水,)。 火灾,主要有含碳固体可燃物火灾和电气火灾。 瓦斯爆炸或瓦斯燃烧。 粉尘,主要有粉尘职业危害及煤尘爆 炸。 冒顶片帮。 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机电,包括触电(电击和电伤)、非正常停电(停风和停止排水)和雷电波窜入事故,不包括电气火灾。 运输提升,包括井筒、巷道运输(提升)中发生的断绳崩人、跑车、撞击碾压等事故。 爆破,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雷管在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其他危险、有害因素:机械伤害主要存在于检修机电设备和机械过程中;灼烫发生于给矿灯配制、添加酸液和电焊、气焊时;照明、信号、标志缺陷主要存在于重要机 房、硐室、防火场所、井上下通信地点和提升的井巷、井下巷道交叉点等地点;振动、噪音主要存在于使用主扇、局扇、绞车、空压机等地点和放炮地点附近。 第三节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性分析 根据矿井可行性研究和类比矿井的资料,对本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一、瓦斯 矿井瓦斯爆炸是煤矿极其严重的一种灾害,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严重摧毁井下设施,中断生产,甚至还会引起煤尘爆炸、矿井火灾以及冒顶等第二次灾害,从而加重了灾害后果,使生产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所以瓦斯是矿井的主要危险因素。 二、粉尘 ( 一)、粉尘定义及分类 粉尘是指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的总称,又称矿尘。 粉尘的分类如下: 按粉尘的成份可分为: ■ 煤尘:以固定碳成份为主的粉尘称为煤尘。 它是采煤、煤巷掘进及装运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 岩尘:不含或极少含有固定碳的粉尘称为岩尘。 它是岩巷掘进及装运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该矿可采煤层只有Ⅰ煤层,平均厚度 ,井下巷道以半煤岩为主,掘进工作面同时产生煤尘和岩尘,回采工作面以煤尘为主。 按粉尘中游离 SiO2含量可分为: ■矽尘:煤矿中的岩尘一般都为矽尘。 粉尘中游离 SiO2在 10%以上的粉尘称为矽尘。 ■ 非矽尘:粉尘中游离 SiO2在 10%以下的粉尘称为非矽尘,煤尘一般为非矽尘。 根据合山矿区资料,游离 SiO2含量,全岩粉尘为 ~ %,平均为 %;半煤岩为 ~ %,平均为 %;全煤为 ~ %,平均为 %。 该矿的岩性与 合山矿区相似。 (二)、粉尘的职业危害 粉尘是造成矿工职业病的有害物质,长期被矿工吸入体内能引起煤、矽肺病,严重危害矿工身体健康,使矿工丧失劳动能力,以致缩短寿命。 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粒度、分散度、浓度及游离二氧化 硅含量等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影响煤、矽肺病的因素见下表。 影响煤、矽肺病的因素表 影 响 因 素 简 要 说 明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SiO2) 游离二氧化硅是游离存在的二氧化硅晶体或非晶体。 人吸入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多,肺组织的纤维化过程愈短,发病率也愈严重,游离二氧化硅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含量愈大,致病率愈强。 砂岩、页岩和煤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为 35~45%、 27~30%和 1~5%,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为 80~90%时,几年内即可致病 粉尘的粒度和分散度 ~5 微米以下的粉尘能直接进入肺泡内对人的危害最大,它能使肺泡失去弹性,旷日持久,呼吸功能便会减退,最后导致煤矽肺病等症 粉尘粒度越小,分散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大。 粉尘中 ~5微米的尘粒所占比重较大时,危害程度最严重 粉尘的浓度 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如果粉尘浓度为 1000 毫克 /米 3 时, 1~3 年即可致病 从事岩石作业时间的长短 从事岩石作业的时间越长,吸收粉尘的积累量就越多(粉尘浓度 +时间),发病率就越高。 据统计,工龄在。新东五号井安全预评价报告(doc)(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度: +150~ 170m 标高(核实储量范围最低标高为 180m)。 新东五号井矿界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X 坐标 Y 坐标 备注 1 2475475 36468278 2 2475727 36468535 3 2476200 36468405 4 2475980 36469985 5 2475360 36470225 6 2475725 36470900 7 2475425 36471015
近年来,特区内的罗湖区、福田区土地资源日益减少,房地产开发用地基本用尽,土地供不应求,导致 20xx 年这两区住宅价格有较大幅度 上涨。 由于近两年供应的房地产开发用地绝大部分集中在特区外,今后几年房地产市场热点必将继续向特区外转移。 随着特区外住宅销售面积所占的比重的加大,全市房地产市场平均价格仍将保持稳定。 目前,特区内商品住宅价格基本高于特区外一倍,且不同区域住宅价格差距较大。
(7)路基整修: 包括路基横坡度、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超宽部分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路基整修要达到检验标准的要求,并及时施工路基防护工程,确保边坡稳定。 土石混填路堤 采用水平分层法填筑,利用推土机摊铺,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人工整刷边坡。 (1)利用卵石土、块石土等天然土石混合材料填筑的路堤称为土石混填路堤。 开工前,选定 20m
具有跟踪查询、汇总、分析、能辅助决策的 MIS 系统 ;下图为质量管理的过程模式: 第三节 中海管理优势 顾客顾客管理 职责资源 管理过程 管理测量 、分析 与改进A PC D输入输出过程群件 系统工作 流系统M IS 系统一 ISO9002 是企业质量的基本保证体系 ,但由于通过 ISO9002 认证的企业对自身的要求不同而导致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
前广告、消费中广告、消费后广告的广告闭环。 受益广告 —— 不断消费不断受益 形象广告往往是面向广大的消费人群,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潜在消费者,但是传统的广告无法区分哪些是无关用户,哪些是消费人群,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宣传。 传统的广告消费者在接受广告的过程中并没有任何收益,而利用“博逸卡”进行的广告是受益型的,消费者不断消费产品不断接受广告就会不断受益。 通 信网络上的广告 —— 渗透性强
稳定老客户,开发新客户” 为目标客户策略核心思想,通过为 VIP 提供更全面、更细致、更有品味、更优惠的产品及服务,并通过加强同潜在 VIP 客户的异业进行合作,稳定并开拓更广泛的 VIP 客户市场。 另一方面通过在主要节日进行大力度的促销,挖掘节日主要目标客户群体的潜在需求,赋予能满足该需求产品以情感,以情促成消费者购买,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在品牌推广方面,依托重大事件、营造事件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