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农村医疗卫生情况的调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存在。 村级卫生所医疗设备更差,诊病仅靠 “老三件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 由于基层基础条件差,加上基本的生活难以保障,因此造成医务人 员分布很不合理,不少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紧缺,农村卫生所更是缺医严重,还有部分医务人员重经济效益,轻业务学习,致使农村医疗卫生整体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工资难以兑现。 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规定,乡镇的卫技人员的工资属全民的 100%由财政拨给,属集体的财政补助 60%。 这一政策出台后, 20xx 年全市仅柘荣县到位,其余县市区均无法兑现(如蕉城区 %、古田 %、霞浦%、屏南 %、福安 %、福鼎 %、周宁%、寿宁 %),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卫技人员的积极性,也给经济负担已经很重的基层卫生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农村合作医疗难以开展。 我市广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民生活较为困难,对筹集合作医疗资金热情不高,而当地财政又无法补助,加上我市老、少、边、岛和山区的村落不少,近几年人口流动很大,造成医疗业务量少,村医队伍极不稳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 农村医疗卫生市场整顿难度大。 乡镇卫生院不具有执法主体,没有执法权,县级虽然成立了卫生监督所,但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难以奏效,目前农村医疗卫生市 场比较混乱,无证行医屡禁不止,假劣药品充斥市场。 县级卫生主管部门没有人事调配的自主权,对需要的人才不能及时调剂,影响了基层队伍的建设。 (三)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 我市(县、市、区)及乡(镇)财政运转困难,长期未能摆脱被动局面,使国家许多关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难以兑现。 一是乡镇卫生院全民职工 100%,集体职工 60%的补助工资政策未能全面兑现,欠帐较多;据初步统计,从 1997 年至 20xx 年止,全市乡镇卫生院按规定财政应兑现人员工资 万元,实际到位拨款 万元,被拖欠达 万元。 二是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和世卫贷款配套资金不到位,影响了事业发展;三是一些地方财政挪用、挤占、克扣卫生专项资金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影 响了卫生部门向上争取资金的积极性;四是政府应当支持卫生事业的专项资金相对减少。 这种不良的量的积累,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将逐年加剧。 二、影响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当前呈现的困境,其构成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它既是长年积累的结果,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综合显现;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表面的管理因素,也有深层的体制因素。 (一)思想认识原因。 中央有关文件非常明确地把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定性为福利性的、政府举办的、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事业。 中央召开的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也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卫生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抓卫生事业的力度远不如抓教育事业、计生工作那么大。 教师工资可以由各级财政统筹优先发放,乡镇计生服务站的卫技人员可享受 100%工资,而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全民 100%、集体 60%的工资却一直难以兑现。 教育和计生工作关系到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