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委现代农业高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羊肉食品已 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 羊肉消费量呈逐年增长,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卖方市场极大地刺激了肉羊产业的发展,使传统的养羊业同世界发展趋势一样向肉毛兼用的方向发展。 我国羊肉产量由1992年的 125万吨,增长到 1996年的 240万吨,羊肉人均占有量为。 黑龙江省羊肉产量也由 1992年的 ,增长到 1996年的 ,占全国的 %,人均占有羊肉仅 ,而且优质羊肉的比例很小,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满足不了消费市场的需求。 优秀种牛、种羊的迫切需要 国家鼓励节粮型家畜即草食家畜的 饲养,牛羊是畜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提高牛、羊生产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已迫在眉睫。 现有品种的生产水平低是制约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目前我国奶牛、肉羊产业化的开发还缺乏大量优秀种牛、种羊。 为能迅速发展奶牛、肉羊产业,就必须引进优良品种,以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开展育种工作。 作为全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现有存栏奶牛 68万头,年产鲜奶 238万吨,平均产奶量 ,尚属低产水平。 因此,提供高产奶牛良种、或进行品种改良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同时,生产中广大养殖户迫切需要大量的优质种羊改良原有饲养品种,提高羊肉产量 和品质,实现肉羊生产的高效益。 3. 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发展现代化优质奶牛、肉羊产业的核心是建立优质奶牛、肉羊的繁育体系。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利用优质品种和本地品种进行经济杂交,胚胎移植等技术是提供优秀种畜从而促进奶牛、肉羊生产水平提高的快速、有效途径。 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已有 100多年历史,它是将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母畜进行超排等处理后,将其受精卵移植到生理状态相同的受体子宫内,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优良后代。 胚胎移植技术主要包括超数排卵、胚胎移植、胚胎冷冻保存等主要技术环节。 胚胎移植首次于 1890年在兔子上实验成功,直到本世纪 30年代以后,才开始大量研究, 20 世纪 30 年代胚胎移植在绵羊和山羊取得成功,从此胚胎移植就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跨入具有生产意义的实验阶段, 20世纪 70年代以后,特别是牛的胚胎移植发展很快,其鲜胚移植妊娠率可达 6070%,冻胚也达4550%。 牛羊的胚胎移植技术能够缩短世代间隔,加快优质种牛、种羊的扩繁速度。 使牛羊的群体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 国外畜牧业发达的国家胚胎移植技术有的已经达到商业化实际应用阶段,不但出售胚胎而且还提供技术服务。 在一些发达国家都成立了牛胚胎移植公司,仅 1983年,美国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就生产近 5万头良种犊牛。 目前国外牛羊胚胎移植受胎成功率鲜胚为 70%左右,冷冻胚胎为 40%左右。 我国这一技术的起步较晚, 1978年在牛上实验成功,近年来在牛胚胎性别鉴定、核移植等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目前,全国许多省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如北京、河北、湖北、山东、宁夏都建立了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广东、广西、陕西、江苏、新疆、内蒙古等地也成立了类似的机构,并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前沿学科的研究。 目前,我国专家已完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