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综合楼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支模前根据楼层放线先用 30 宽 18 厚胶全板条在砼楼面上钉出墙模板位置,这样既便于柱模板定位准确,又便于加强柱模板根部固定,防止柱根部混凝土漏浆。 对通排柱模板,应先装 两端柱模板,校正固定,拉通长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 对截面大于 400mm 的柱,用螺栓或钢筋箍收紧柱模木枋,以不鼓突、不漏浆为准。 安装柱模时应在下脚留清扫口。 二、钢筋施工方法 本工程采用Ⅰ级钢筋、Ⅱ级钢筋。 一)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下料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先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 筋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 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 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 5%。 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钢筋弯钩或弯曲: (1)、钢筋弯钩。 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 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 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 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 ,平直部分为 3d。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装半圆弯钩为 ,对直弯钩为 ,对斜弯钩为。 (2)、弯起钢筋 :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 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5倍。 (3)、箍筋 :箍筋的未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调整值 ,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皮尺寸而定。 (4)、钢筋下料长 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十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十斜弯长度一弯曲调整值十弯钩增加长度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十箍筋调整值十弯钩增加长度 二)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形状是否与下料表相符。 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 20#铁丝绑扎直径 12 以上钢筋, 22#铁丝绑扎直径 10 以下钢筋。 (1)、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 ,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 45176。 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小于 15176。 (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 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3)、柱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 柱筋搭接处的箍筋及柱立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4)、当梁高范围内柱(墙)纵筋斜度 b/a≤ 1/6 时,可不设接头插筋;当 b/a> 1/6 时,应增设上下柱(墙)纵筋的连 接插筋,锚入柱(墙)内, 三)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1)、钢筋的材质。 规格及焊条类型应符合钢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规范,有材质及产品合格证书和物理性能检验,对于进口钢材需增加化学性能检定,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焊工必须持相应等级焊工证才允许上岗操作。 (4)、在焊接前应预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条件及参数,制作二个抗拉试件,其试验结果大于该类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才允许正式施焊,此时可不再从成品抽 样取试件。 三三 、 混混 凝凝 土土 施施 工工 方方 法法 本工程采用自拌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用人力斗车作为水平运输工具。 一)浇筑的一般要求 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 2 米,如超过 2m时必须采取加串筒措施。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 3m 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 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倍,大不超过 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 200mm。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问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倍(一般为 300~400m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问应尽量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问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 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初凝前修整完毕。 二)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浇筑前准确掌握天气情况,避开雨天,尽量安排混凝土在夜间浇筑,以降低较厚处混凝土内部水化热。 浇注混凝土时,模板、钢筋、应设专人值班,如有位移、变形应及时处理,确保混凝土质量。 柱混凝土浇筑 (1)、柱、墙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 50mm 厚与混凝土 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2)、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 500mm左右。 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 (3)、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 300mm。 (4)、浇筑粱板混凝土时,柱节点区同按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分界面在墙柱边 500 处如图 16。 ( 5)、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大体一致。 混凝土振捣要均匀密实,特别是墙厚较小,门窗洞口结构加筋与连接交错钢筋较密的部位,应采用Φ 25 振动棒,其它墙梁部位采用Φ 50 振 动棒,考虑到墙窗洞下墙体位混凝土封模后无法直接振捣,可事先将窗洞下口留成活口,待混凝土浇至该位置并振捣密实后再行封模和加固。 振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 300mm 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 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 梁、板混凝土浇筑 (1)、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 赶浆法 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 ,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2)、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 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或插杆检查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 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3)、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 1~ 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4)、施工缝设置: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 1/3 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 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5)、施工缝用木板、钢丝网挡牢。 ( 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 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7)、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 并用水冲洗干净。 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楼梯混凝土浇筑 (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 底板混凝土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 (2)、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 (3)、施工缝位置: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1/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