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开展百村共富工程活动调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了不少困难。 为有效推进 “ 百村共富工程 ” 活动,市领导经常深入结对村了解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一些区、镇的主管领导一年中多次到对口帮扶 村,商谈项目,处理难题,化解分歧。 如天河区石牌村在与从化市高埔村洽谈发展 “ 三高 ” 农业项目时,由于高埔村个别农民对果树价格不满意,签约后多次反悔,影响了项目的推进,市委农村基层办、天河区政府有关领导三番五次到高埔村,作了大量的解释和协调工作,并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终于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为了加强了解和培养感情,结对村之间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和联谊活动,如邀请欠发达村的干部到富裕村参观和跟班学习,逢年过节互相 “ 走亲戚 ” ,开当地特产品尝联谊会等等,有效地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团结和友谊,促进了 “ 百村共富工 程 ” 活动的顺利推进。 (三)开展 “ 百村共富工程 ” 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结对子村实际。 我市开展 “ 百村共富工程 ” 活动,不搞统一模式,不唱单一调子,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起牵线、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而制定 “ 共富 ” 计划,确定帮扶项目,则主要由结对村双方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特色和资源优势,从实际出发来实施,使得这项活动既形式多样,灵活可调,又特色鲜明,注重实效。 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方式:一是帮建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帮培训人才,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帮开发项目,创办经济实体。 四是帮购置物业,尽快增加集体收 益。 五是帮发展种植养殖业,实行科技兴农。 六是帮组织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各种帮扶形式坚持从实际出发,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既有无偿或低偿的援助,又有互惠互利的合作,不仅为欠发达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丰富了 “ 百村共富工程 ” 活动的内函,为进一步深入开展 “ 百村共富工程 ” 活动积累了经验。 (四)开展 “ 百村共富工程 ” 活动,必须重在扶志。 在扶持欠发达村的过程中,许多富裕村的干部越来越感到,要使欠发达村在物质上摆脱贫困,首先必须帮他们精神上 “ 脱贫 ”。 欠发达村由于环 境所限,干部和村民的观念陈旧,思想老化,孤陋寡闻,自卑心强,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适应市场经济的技能,做起事来缩手缩脚,不少人甚至养成了 “ 等、靠 、要 ” 的懒散作风。 因此,帮助欠发达村更新观念,摒弃依赖思想和懒惰习惯,树立起战胜贫困的信心,是更为根本的帮扶。 番禺市文边村在与石岗东村结对之前,长期经济落后,曾经有人多次为他们介绍外商来投资,都因其环境和人员素质较差而告失败。 村干部也感到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结对后,石岗东村干部从思想观念、开拓意识、大胆工作等方面对文边村干部进行传、帮、带,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与客商洽谈经济项目,如何签署经济合约等,并帮助引进几个项目。 如引进大型私营企业福田化工厂,就使文边村每年在土地管理费和租金上,可得净收入 100 万元。 短 短两年时间,就彻底改变了落后面貌。 文边村党支部书记劳景波深有感触地说:“ 如果没有广州市、番禺市农村基层组织这个 ‘ 大家庭 ’ ,没有石基镇党委这个 ‘ 红娘 ’ ,没有石岗东村这个 ‘ 亲家 ’ 的关怀和引导,就没有我们这个革命老区这么快的脱贫致富。 ” 这也是开展 “ 百村共富工程 ” 活动以来,不少欠发达村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心声。 (五)开展 “ 百村共富工程 ” 活动,必须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随着 “ 百村共富工程 ” 活动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要使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仅仅局限于政治号召和富村对欠发达村的 帮扶是行不通的,即使做了,也不会长久,甚至可能半途夭折,或名存实亡。 因此,必须逐渐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发展、共同受益的新型合作关系,实现 “ 双赢 ”。 近几年来,一些富裕村积极探索开展 “ 百村共富工程 ” 活动的新形式,把原来全部无偿支持的做法,改为部分有偿或低偿支援;一些结对村相互签署合作项目协议,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一些经济项目采用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利益同享,风险共担。 富裕村运用人才、技术、市场信息、资金、管理及经验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转移和协作,不仅给予欠发达村真情的支持和帮助,也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欠发 达村的资源和市场来促进自己的发展。 同时,欠发达村也能抓住结对子扶持的有利时机,加快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经济的发展。 芳村区海南村通过借资的形式,为结对村黄围村的穗香厂注资 30 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使之扩大生产,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了该厂的经济效益和产销利润。 天河区元岗村投资 300 多万元,租用从化市太平镇飞鹅村 500 多亩土地发展 “ 三高 ” 农业,使天河区部分农民异地发展农业的梦想成真,同时也使飞鹅村集体增加了一大笔收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