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技术毕业设计完美版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质量要求: ( 1)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 2/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 1/素 混凝土 板厚的 1/2。 对少筋或无筋的 混凝土 结构 ,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 2) 在施工中,宜将粗骨料按粒径分成下列几种粒径组合:当最大粒径为40mm 时,分成 D D40 两级;当最大粒径为 80mm 时,分成 D D D80三级;当最大粒径为 150( 120) mm 时,分 成 D D D80、 D150( D120)四级; ( 3)应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 ( 4)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 ,应由实验确定。 ( 5)粗骨料表面应洁净,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 ( 6)粗骨料的其它品质要求见下表: 表 21 粗骨料的品质要求 项目 指标 备注 含泥量 % D20 D40粒径级 ≤1 D80, D150( D120)粒径级 ≤ 泥块含量 不允许 坚固性 % 有抗冻要求的砼 ≤5 无抗冻要求的砼 ≤12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 ≤ 折算成 SO3, 按质量计 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 如深于标准色,应进行砼强度对比实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 表观密度 kg/m179。 ≥2550 吸水率 % ≤ 针片状颗粒含量 % ≤15 经实验论证,可以放宽至25% 细骨料质量要求: ( 1)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 级 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 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 范围内。 使用山砂、粗砂 、特细砂应经实验论证。 ( 2)细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 ,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宜超过 6%,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第 7 页 必要时应采取加速脱水措施。 ( 3)细骨料的其它品质要求见下表: 表 22 细骨料的品质要求 项目 指标 备注 天然砂 人工砂 含泥量 % 有抗冻要求的 ≤3 无抗冻要求的 ≤5 泥块含量 不允许 不允许 坚固性 % 有抗冻要求的砼 ≤8 ≤8 无抗冻要求的砼 ≤10 ≤10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 ≤1 ≤1 折算成 SO3, 按质量计 有机质含量 浅于标准色 不允许 表观密度 kg/m179。 ≥2500 ≥2500 云母含量 % ≤2 ≤2 轻物质含量 % ≤1 经实验论证,可以放宽至 25% 石粉含量 % 618 凡可以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 混凝土。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对钢筋 混凝土 及预应力 混凝土 工程不允许使用海水。 拌制混凝土 用水还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 23 拌制砼用水的质量控制 项目 指标 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油类,糖类或其他有害杂质 不允许 PH 值不小于 4 硫酸盐,折成 SO4,其含量不大于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几个概念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第 8 页 ( 1)水灰比:是单位体积混凝土内所含的水与水泥的重量比。 它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水 灰比愈小,强度愈高,常用的水灰比为 ~ 0..8,现场浇制混凝土常用。 ( 2)坍落度:衡量混凝土的和易性的指标,决定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用水量。 ( 3)配合比: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重量比,水:水泥:砂:石,以水泥的重量为标准重量。 : (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 4) 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 1)第一阶段是了解原始条件。 从施工项目中找出施工 项目的要求和按施工计划所定的技术措施,列成具体数据。 ( 2)第二阶段是根据原始条件的数据,按有关规范标准确定各种参数。 ( 3) 第三阶段是根据前两个阶段的参数进行运算、试配、调整。 ( 1)按强度要求确定水灰比。 ( 2)按稠度要求及集料情况定用水量值,并计算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 3)按原材料情况及所算出的水灰比值经试验或凭经验选取合理砂率。 ( 4) 按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粗细集料含量。 ( 5)以算得的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进行试拌及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 施工现场一般不作配合比设计,但常会遇到配合比的调整。 大型工程的 砂、石供应点很多,技术特性可能不一致;水泥标号、品种也可能不一致,因 此不应只采用一组配合比,而是根据不同材料组合进行配合比设计,当任意 一种材料改变时都应进行试配,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和其它性质。 砂、石重量的称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第 9 页 量,应尽量精确,最好逐车、斗称量;水泥每袋重 50kg,当其偏差较大(在 6%左右),应在现场每天抽取 10 袋称量,取其平均值;砂的含水率用酒精燃烧法测定。 碱骨料反应的控制 ( 1) 概念 碱骨料 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引起混凝土内部自膨胀应力而开裂的现象 .碱骨料反应给混凝土工程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因碱骨料反应时间较为缓慢 ,短则几年 ,长则几十年才能被发现 . ( 2) 碱骨料反应发生条件 发生碱骨料反应需要具有三个条件 :首先是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混合材 料 、外加剂和水中含碱量高;第二是骨料中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分;第三是潮湿环境,有充分的水分或湿空气供应。 ( 3)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机理 水泥中 95 %以上的主要成分是 CaO , SiO2 ,Al2O3 ,Fe2O3 ,另外少量的其他氧化物 MgO ,SO3 ,K2O , Na2O 等 ,这些氧化物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反应不够充分而残留在水泥中的 ,其成分与含量跟水泥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水平有关。 Na2O 水化后生成 NaOH ,K2O 水化后生成 KOH。 碱骨料反应通常可分为碱硅酸反应、碱碳酸盐反应、碱硅酸盐反应 3 种类型。 碱硅酸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碱与骨料中微晶或无定形硅酸发生反应 , 生成碱硅酸类。 碱碳酸盐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与具有特定结构的粘土质细粒白云质石灰岩或粘土质细粒白云岩骨料发生下列反应 ,进行所谓的去 (脱 ) 白云化作用。 碱硅 酸盐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与骨料中某些层状结构的硅酸盐发生反应 ,使层状硅酸盐层间间距增大 ,骨料发生膨胀 ,致使混凝土膨胀开裂。 碱骨料反应条件是在混凝土配制时形成的,即配制的混凝土中只有足够的碱和反应性骨料,在混凝土浇筑后就会逐渐反应,在反应产物的数量吸水膨胀和内应力足以使混凝土开裂的时候,工程便开始出现裂缝。 这种裂缝和对工程的损害随着碱骨料反应的发展而发展,严重时会使工程崩溃。 有人试图用阻挡水分来源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第 10 页 的方法控制碱骨料反应的发展,例如日本从大孤到神户的高速公路松原段陆地立交桥,桥墩和梁 发生大面积碱骨料反应开裂,日本曾采取将所有裂缝注入环氧树脂,注射后又将整个梁、桥墩表面全用环氧树脂涂层封闭,企图通过阻止水分和湿空气进入的方法控制碱骨料反应的进展,结果仅仅经过一年,又多处开裂。 因此世界各国都是在配制混凝土时采取措施,使混凝土工程不具备碱骨料反应的条件。 ( 1)控制水泥含碱量。 自 1941 年美国提出水泥含量低于 %氧气化钠当量(即 Na2O+)为预防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安全界限以来,虽然对有些地区的骨料在水泥含量低于 %时仍可发生碱骨料 反应对工程的损害,但在一般情况下,水泥含量低于 %作为预防碱骨料反应的安全界限已为世界多数国家所接受,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将此安全界限列入国家标准或规范。 许多国家如新西兰、英国、日本等国内大部分水泥厂均生产含碱量低于 %的水泥。 加拿大铁路局则规定,不 管 是否使用活性骨料,铁路工程混凝土一律使用含碱量低于 %的低碱水泥。 ( 2)控制混凝土中含碱量。 由于混凝土中碱的来源不仅是从水泥,而且从混合材 料 、外加剂、水,甚至有时从骨料(例如海砂)中来,因此控制混凝土各种原材料总碱量比单纯控制水泥含碱量更重要。 对 此,南非曾规定每 m3 混凝土中总碱量不得超过 ,英国提出以每 m3 混凝土全部原材料总碱量( Na2O 当量)不超过 3kg,已为许多国家所接受。 ( 3)对 骨料选择使用。 如果混凝土含碱量低于 3kg/m3,可以不做骨料活性检验,如果水泥含碱量高或混凝土总碱量高于 3kg/m3,则应对骨料进行活性检测,如经检测为活性骨料,则不能使用,或经与非活性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试验对工程无损害时,方可按试验规定的比例混合使用。 ( 4)掺 混合材 料 , 某些活性混合材 料 可缓解、抑制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 根据各国试验资料,掺 S—10%的硅灰可以有效的抑制碱骨料反应,据悉冰岛自1979 年以来,一直在生产水泥时掺 5—%硅灰,以预防碱骨料反应对工程的损害。 另外掺粉煤灰也很有效,粉煤灰的含碱量不同,经试验,即使含碱量高的粉煤灰,如果取代 30%的水泥,也可有效地抑制碱骨料反应。 另外常用的抑制性混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第 11 页 合材 料 还有高炉矿渣,但掺量必须大于 50%才能有效地抑制碱骨料反应对工程的损害,现大美、英、德诸国对高炉矿渣的推荐掺量均为 50%以上。 ( 5)隔 绝水和湿空气的来源如果在担心混凝土工程发生碱骨料反应的部位能有效地隔绝水和空气的来源,也可以取得缓 和碱骨料反应对工程损害的效果。 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准备工作 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制定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并做技术交底 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 重要工程,应有备用的搅拌机和振动器。 特别是采用泵送混凝土,一定要有备用泵。 所有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浇筑前,必须核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是否充足,以免停工待料。 供应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浇筑地点贮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如砂、石、水泥、水等)和人工拌合捣固用的工具,以防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缝。 、支架及钢筋、埋件的检查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 模板和隐蔽工程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 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检查时应注意以下 几点: ( 1) 模板的高程、位置和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和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 2) 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支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牢固可靠。 ( 3) 模板的紧密程度。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第 12 页 ( 4) 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 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皮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湿润,但不允许留有积水。 湿润后,木模板中尚未胀密的缝隙应贴严,以防漏浆。 金属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也应予以封闭。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配备 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加强与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地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防寒等物资。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 对干燥的非黏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清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混凝土分项工程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拌制 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校对施工配合比;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如有变化,及时通知试验人员调整用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