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及毕业班班主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概括出一般性的道理来。 六、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考核 评定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代表的百分制分值区间依次为: 90~ 100、 80~ 8 70~ 7 60~ 6 0~ 59 ),评定工作要由系(部)指导教师评定,系(部)抽查评定结果。 同时系(部)按专业以 10%的比例对指导老师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公开答辩。 在校外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可由校外单位指导教师或技术管理人员和我院教师共同组成评判小组,给予评定成绩。 七、毕业设计(论文)归档和工作总结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所有的毕业设计(论文)原始资料由各系负责收回归档,并妥善保存。 电子文档由系教务助理整理后,报送教学管理部存档。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各系要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总结。 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学生基本技能与方法训练情况,指导教师工作情况,答辩情况,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总体分析以及改进意见等 ,同时评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学管理部负责解释。 学院以前发布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关规定与本条例不相符的,以本条例为准。 附件一: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 .doc 附件二: 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doc 附件三: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doc 附件四: 毕业设计(论文)考勤记录表 .doc 附件五: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doc 附件六: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 .doc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苏园职院教字 [20xx]第 11 号 关于毕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决定 毕业综合实践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必要的教学环节,一般是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完成。 我院 ISO 质量体系文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IVTWIJX27)对此项工作做出了全面的规定和要求。 但高 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强调技术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只要求 “ 必须、够用 ”。 受制于此,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很难做出有价值的毕业设计(论文)。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我院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实践环节上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全面锻炼职业能力,经学院教学委员会 20xx 年 3 月 3 日会议讨论,决定对原工作条例予以修订。 会议达成决议的要旨如下: 1.原工作条例是按照本科教学模式制定的,不符合高职教学的特点。 会议决定对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名称予以改变,由原来的 “ 毕业设计(论文) ” 改为 “ 毕业项目 ” ;原各专业教学计划和各 类教学文件中 “ 毕业设计(论文) ” 自本文件生效之日起相应替换为 “ 毕业项目 ” ; 2.毕业设计(论文)因其要求过高而不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实际能力,但对能力突出者仍可提出设计或论文层面上的要求; 3.毕业项目按照多元化的原则实施项目设计,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业能力的差异及学生实习与否的实际状况,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以下方式中的一种开展项目: ( 1) 毕业设计; ( 2) 毕业论文; ( 3) 社会调查报告; ( 4) 工业案例; ( 5) 毕业 创作; ( 6) 可行性报告等。 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的特点灵活地创设毕业项目的类型。 4.毕业项目可以一人一题或多人一题,但每个项目组最多不能超过 3 人。 对于毕业论文等不适合小组完成的项目形式,各系在任务设计和布置阶段应严格把关,避免因任务设计不合理造成部分学生依赖他人,而并未能真正得到专业能力上的锻炼和提升。 根据上述会议精神,现将修订后的《毕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各系,请按照文件规定,结合本系专业特点,于 3月 23 日前制定出本系毕业项目管理的实施细则,并启动 20xx 届毕业项目的实施工作。 各系毕业项目管理的实施细则应形成文件,经系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教学管理部备案。 教学管理部 20xx 年 3 月 19 日 毕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毕业综合实践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