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集群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1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18 世纪英国的 工业革命 后, 阿尔弗雷 德马歇尔提出了产业区的概念。 1990 年迈克尔波特正式提出了产业集群 的称谓。 1978 年中国 实行改革开放,之后 台商开始投资大陆,经过 30 余年的发展,形成了 闽东南,珠三角,长三角 ,环渤海 等 多个产业集群。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历来为两岸所重视,其发展状况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两岸政治关系。 台商产业集群的形成有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原因。 其发展阶段也伴随着投资的深入呈现不同类型。 近些年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遇到新的问题。 在对台商现有产业集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如何留住台商使其在大陆更好的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给出一些建议。 本文共分为 七 个部分: 1. 引言,重点介绍本文研究的整体思路和现实意义。 2. 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产业集群理论。 3. 台商在大陆产业集群的 发展历程。 4. 台商在大陆产业集群的现状。 5. 台商在大陆的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 6. 台商 在大陆 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议。 7. 结论,对全文的思想做简单的总结。 一、 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产业集群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空间经济现象 , 其 发展可追溯到 100 多年前, 18 世纪下半叶,英国的 工业革命,社会分工专业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生的是产业聚集现象。 之后历经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波 特等人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现在比较完整的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根据波特的定义,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1]。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以 其较好的资源配置和强大的竞争优势, 2 极大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随着产业集群在世界的发展,各国经济学家对产业集群理论不断进行着深入 研究。 (一)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产业区理论的创始者 ——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 Marshell)。 他 是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了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他的产业区( Industrial District)理论奠定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 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 马歇尔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企业组织间的劳动力要素间接表明了企业为了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并且进一步阐述知识信息的扩散是创新的源泉,不断的创新使区域内企业的经济持续 增长,促进新的产业集群的发展 [2]。 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 —— 阿尔弗雷德 韦伯 (Alfred Weber)。 他 是 第一个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 的经济学家。 他从工业区位理论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现象,并首次使用了聚集因素( Agglomerative Factors)的概念。 韦伯从技术设备、劳动力组织、市场化因素和经常性开支成本等方面探讨了促使工业在一定地区集聚的原因。 他认为,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自身的规模扩张引起产业集中化,这是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 地方工业化,这是高级聚集阶段 [3]。 新经济地理学家 克鲁格曼( ) 是第一位把产业集群与国际 贸易因素紧密联系起来研究的经济学家。 他 认为,产业集群是规模报酬递增带来的外部经济的产物,地区集中和专业化可以扩大 生产规模并产生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将带来更大规模的企业集中 —— 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他抛弃了“比较优势”的传统观点,强调历史偶然事件及规模收益递增在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 [4]。 1. 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 波特( Michael ) 在他 1990 年论著的《国家的竞争 优势》一书中,从战略管理的竞争优势角度研究了产业聚集现象,并 给出新的称谓 —— Industrial Cluster(即产业集群 )。 波特指出,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往往从三个方面影响竞争: ( 1)提高该区域企业的生产率。 ( 2)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率,增加创新能力。 3 ( 3)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的创新和竞争力 [5]。 (二) 国内产业集群理论的 发展 我国大陆的企业空间集聚现象出现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政策的变革,江浙沿海地区出现了中小企业的聚集区,经济发展迅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 在国外产业集群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各 以不同的角 度对产业集群进行讨论研究 ,主要从聚集经济、专业化分工、知识溢出、创新网络、竞争力与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分析 [3]。 王缉慈 是国内对于产业集群有较为系统的研究的学者。 王 教授 自 1980 年开始研究产业集聚现象 , 她 在《现代工业地理学》 中 介绍了新产业区的概念,并 结合国 内各地区的实际 情况展开了分析和 探讨。 在 20xx 年 , 王缉慈 出版了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一书,同时产业集聚理论与新产业区理论也系 统地 被提及。 国内对于产业集群还有其他一些观点。 如 仇保兴 从企业集群结构的角度 ,将集群分为 : “市场型”、“椎型”以及“混合网络型”。 叶建亮从知识溢出角度分析聚集现象。 他认为知识溢出决定了集群的规模,也导致了集群内部产品的类同和恶性竞争的发生。 盖文启 从产业区角度, 探讨了产业集聚、创新网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正是基于集群内形成的创新网络整体的作用 ,产业集群才能保持不断的 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构建了区域创新网络的理论体系。 魏守华 从企业群角度论述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他认为 企业群不仅有利于单个企业提高竞争力,而且通过群体效应可以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符正平 分析了企业集群形成的 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 ,强调了网络效应在企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认为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他提出了一个集群成长的两阶段模型 ,即集群成长的斯密阶段与钱德勒阶段 [6]。 二、 台商在大陆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 台商在大陆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世界经济进入停滞发展时期, 80 年代的低速经济增长,使得世界经济形势更加不景气, 80 年代中期以后,新台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台商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对以出口为主的台商而言,急需寻找新的市场。 而一海之隔拥有 13 亿 人口 4 中国成为其未来发展不可缺失的大市场。 全球资源整合即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整体的最优。 20 世纪 90 年代后,欧、美、日等跨国企业纷纷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为 缩短台湾代工厂的供应链流程,配合外企的国际竞争战略,台商也纷纷到大陆投资 [7]。 如电子及电器行业的鸿富锦精密工业、光宝科技、明基电通信息技术等公司。 70 年代台湾 也 开始做出一系列产业转型的政策调整。 产业结构转型对岛内的传统制造业造成严重打击,另外台湾产品生命周期的推动与内部化的需要也使得台商开始转而投资大陆 [8]。 1978 年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 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金砖四国”之一。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集群分析(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边地区的(衣柜橱柜移门)市场供给,同时能 为当地解决 20人以上的就业岗位 ,还能 为该 区域提供大量市场信息,引导家居行业产业化、经营化、规模化和社会化。 二、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 生产上线 后,日产 各样家具 40 套(件),全年工作 250 天,可生产家具 1万套(件),按每套(件) 1000元计算,除去成本 850元 /套(件)(原材料和人工工资等),每套(件)利润 150 元
后,生成一个需要切除水泵的信号。 ( 3) 水泵切换的原则是:当需要切除水泵时,总是将运行时间最长的那台切除;当需要接入水泵时,总是将停止时间最长的那台水泵先接入。 系统说明 通过任务书不难发现,该系统需要通过管道内壁的水压力传感器 适时的检测管道内的水压力,并通过传回的电压值大小来监控水压大小,进行控制,使其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同时不产生过大水压,降低能量的消耗,同时减轻设备的压力。 但是
避免。 而且,每个人所取得的成绩并非一己之功,是全体同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干部,应排除私心杂念,以群众利益为重,上不欺领导,下不瞒群众,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分清功过是非,做任何事都不要抢头功,做到实事求是。 在肯定 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要敢于承担责任,使述职报告真正全面地体现出自己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情况。 二、要突出重点
课室: m2 文体活动室: m2 3 套职工宿舍: m2 12 卫 生 间: m2 二层:办公室: m2 会议 室 (兼接待 ): m2 卫 生间: m2 走廊: m2 宿舍楼 建筑 设计及建筑面积指标 宿舍楼建筑设计 宿舍楼为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4 米开间,共 10 开间,房屋深为 8 米,首层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 该楼首层原为对外铺面,现改作职工宿舍。 因地形有高差
质的工厂里,人们为微生物安排了最适宜的居住环境,这就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发酵 罐,罐里存放着适合不同类微生物“胃 FI”的食料,保证它们在这里能“吃饱喝足”,迅速繁殖。 当发酵罐里的微生物繁殖到足够数量时,便可收集起来加工利用了。 用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质,繁殖速度快。 如一头体重 500 kg的牛,每天只能合成 0. 5 kg蛋白质,而 500 kg的活菌体,只要条件合适,在 24
/1460rn ,伺服电机功率为1KW。 由于伺服电机的转速是周期性变化的,当工作在高速冲压 120r/min模式下时,周期 sT ,转速的数学表达式为: )( d e g /60t720c o s1440n 00 s)(高 。 转速曲线图如图。 当在低速模压 10r/min模式下时,周期 s6T ,转数的数学表达式为:))(d e g /60s in (120 stn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