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毕业论文制糖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效果,注重依靠高新技术来改造现有设备的关健部位,并广泛采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国外的糖厂管理机构合理有效,劳动生产率极高,能做到生产上的最优控制,所以生产成本均较低。 如美国多米诺糖业公司查麦特精糖厂, 1905 年始建,原设计能力日处理原糖 1400 吨,用工 1600 人,经过不断的升级和改造,现实际日处理原糖 3000 吨,用工 300 多人,采用碳酸法制糖工艺,原糖通过传送带进入生产系统,制糖设备与我国相差不大,但自动仪表、自动控制先进,整个煮糖系统集中 控制,只有 1 个工人通过计算机集中控制,产品质量稳定,效率非常高。 ① 四是制糖产业链发达,分工与协作明确。 国外制糖行业的糖厂“大而专”即生产规模大,专业化分工深。 国外的糖厂按行业制定的规划同时结合自身的需要将副产品集中定点生产,达到经济规模。 但并不是每个糖厂都搞综合利用。 如墨西哥金伯利造纸厂是一间以周边 7 家大糖厂的蔗渣为原料的制浆造纸厂,年产 万吨蔗渣浆,每天产纸 200 吨。 国外的糖厂大部分不生产糖蜜酒精,而是将诸多糖厂的糖蜜集中起来在少数几个厂常年生产酒精,生产规模一般在年产 5 万吨以上,这样做有 利于产品档次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环境保护。 ② 而国内的糖厂就是“小而全”即生成规模小,同时搞综合利用。 如糖蜜酒精均为各厂自行生产,平均每个厂年产酒精仅在 20xx 吨左右,这样就造成生产效率低,生产设备闲置浪费大,且污染严重。 五是甘蔗工业综合利用率高。 甘蔗除用于生产食糖外,其副产品多达 20余个,国外对这些副产品的研究和综合开发力度已到了很高的程度。 国外己 ① 借鉴美国糖业发展经验.广西糖网( ② 鲁强.临沧市蔗糖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大学 制糖毕业论文 9 发展成为以甘蔗为原料的化工体系,不仅仅是单纯的蔗糖工业。 在蔗渣利用方面,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在电化学器方面作了多年探索,开发了蔗渣反应装置 MCFC 用于发电。 在蔗渣造纸方面,南非 Stanger 纸厂用70%漂白蔗渣浆和 30%漂白针叶木浆生产出了高质量的铜板纸,而在滤泥中提取蔗蜡的相关方法和工艺己在实验室得到了证明,并在规模工业中得到了应用。 ① 六是拥有较完善的制糖科研体系。 国外制糖强国有众多的糖业科研机构,制糖科研科目还细分成甘蔗种植、制糖工艺、甘蔗农机、制糖设备、综合利用和新产品开发等各个专业并成立相应的研究所;科研部门属行业管理部门直接领导,与生产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从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研究和攻关,实行有偿服务;资金雄厚,人才资源丰富; 十分注重糖业新产品的研发:糖和酒的花色品种都很多,连产品和包装也很注重,以便能在超市直接销售。 七是制糖行业管理机制完善,行业政策法制健全。 “制糖行业管理体制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主导型:由政府统一管理,包括种植面积、价格体系、配额制度、贸易控制和储备机制进行全面的控制,如泰国和古巴;另一类是市场主导型:政府对食糖的价格和食糖的市场实行开放的政策,如巴西和墨西哥。 世界上绝大多数产糖国家的糖业管理体制采取第一种类型。 ”① 由于食搪生产与世界食糖市场的特殊性,世界各国政府均高度关注本国制糖行业生产与市场,并制 订一套完善的政策措施管理本国的食搪生产与市场,如欧盟的欧盟糖业政策;泰国的“泰王国食糖法”;印度的“食糖控制法”;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制糖工业法案”;而美国的糖业政策则包括在其农业法案之中。 这些政策都是为了保障农民和制糖企业的合理利益及国内食糖市场供应的安全。 中国制糖业历经发展,己取得巨大成就,但发展过程波动激烈,行业经济运行混乱,特别是近 10 年出现几次价格与产量的交替大波动,使糖业几年巨额亏损,大批企业破产重组。 究其根源在于我国制糖行业管理机制不尚未完善,行业政策法制不健全。 进人 21 世纪,世界糖 业正朝以下方向发展:一是传统糖业正逐步发展为蔗糖化工工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蔗糖及其衍生物深加工,生产社会需要的高附加值产品。 二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强化蔗糖及衍生物生 ① 鲁强. 临沧市蔗糖业发展研究 . 中国农业大学 制糖毕业论文 10 产过程,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提高质量和效率。 三是采用现代监控分析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有关组分和技术参数的在线准确检测与鉴别,优化生产。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工作采用实证分析和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广西制糖行业的现状和特点,以农业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国际、国内搪业发展形势,从广西制糖行业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的实证 分析,面临问题 (生产环境、生产成本、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行业体制、内外部环境 ),发展前景(市场潜力比较优势分析、科技的发展、能源结构的变化)等研究入手,探求符合当前广西制糖行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为实现广西制糖行业由大变强的转变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发展对策建议。 第二章 广西制糖行业发展现状 制糖行业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相关从业人员近 20xx 万,约占总人口的 40%,蔗糖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5% 20%,地位举足轻重。 改革开放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广西蔗糖业发展很快。 自 1992/ 1993榨季 开始,广西的蔗糖产量已连续 16 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真正成为了“中国糖都”,仅次于巴西和印度,成为了世界第三大食糖主产区。 近年来,广西年产糖近千万吨,产糖量占全国的 60%以上,在国内国际糖业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广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广西有 51%的县(市)种植甘蔗,有 450 多万户贫困人口靠种蔗脱贫, 1200 多万农民直接从种蔗中增加收入。 糖业的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的 11%左右,有近30 个县(市)的糖业生产收入占县(市)财政收入 40%70%。 20xx 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达 1393 万亩,共榨甘蔗 7689 万吨,蔗糖产量首次突破 900万吨。 ① 纵观 20 年来,广西糖业的发展轨迹,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波动中趋于稳定 (见图 21) ① 数据来源于广西糖网( 制糖毕业论文 11 05001000150020xx94/9595/9696/9797/9898/9999/0000/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图2 1 :广西1 9 9 4 2 0 0 8 甘蔗面积、产量数据来源于广西糖网甘蔗种植面积(万亩)甘蔗产糖量(万吨) 由图 21 可以看出,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并趋于稳定。 区域布局优化、初具产业集群 广西一直对甘蔗种植区域布局进行优化调整,甘蔗主产区逐步向最适宜区集中。 最主要的产糖区不断向桂南、桂中和相对 贫困的地区发展。 目前,南宁、崇左、来宾、柳州四产区的产糖量占广西全区的 70%以上。 同时,糖业经济在我区优势甘蔗区域的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等 4 市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壮大;而在次优势甘蔗区域的贵港、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等 6 市的糖业发展稳步扩张;而属于非优势甘蔗区域的桂林、梧州、玉林、贺州四个市基本上退出了糖料蔗的生产,现在的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比重仅为 1%。 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的结果必然是区域内部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在广西的一些甘蔗主产县,甘蔗种植面积占其耕地总面积的比重达到 50%~ 70%。 甘蔗生产和 加工成为当地的经济命脉,在一些主产县,甘蔗和榨糖业的税收已占县级财政收入的 30%~ 70%,当地许多农民在近年中依靠甘蔗生产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 糖业规模集中,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 它们同制糖毕业论文 12 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 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从国际上看,很多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都来自于产业集群,美国产业集群发展程度很高.尤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竞争力非常强。 自 1992/1993榨季开始,广西的蔗糖产量已连续 16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广 西蔗糖产量占全国 60%以上,生产集中度高,区划布局特征明显;广西的制糖企业进一步集中于南宁、崇左、来宾、柳州及贵港地区,且广西区内的主干铁路能够把五个地区联系起来,所以就全国和区域市场看,在现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广西产业集群化发展最具基础、条件和竞争力的产业莫过于制糖行业,即广西的糖业集群已经初具雏形。 在未来,要做大做强广西的制糖行业,对广西糖业集群的整合和优化将是必须重视的。 制糖行业的科技现状 1993 年以来,广西制糖行业的发展逐渐由以扩大亩产为主转向以提高含糖 量为主,也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甘蔗糖业科技含量。 在甘蔗农业方面,广西积极推广新台糖 22 号、 16 号、 25 号等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和覆盖率,以及推广一批其他先进实用技术。 在甘蔗制糖方面,近年主要是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制糖关键设备改造成熟的技术。 在甘蔗标准化方面,广西各地纷纷实施了甘蔗标准化种植,引导农民科学种植。 其中,南宁市还制定了《旱地糖料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标准。 标准化种植极大地提高了广西蔗糖业的产量与质量。 在甘蔗科研技术方面,广西自 1992 年开始,申请相关甘蔗发明专利共 33 项,申请量占全国的 %;其内容涉及甘蔗产品生产、综合利用、机械装置、甘蔗专用化肥农药、成分提取等。 广西在 199220xx 年这十五年内申请了 33 项专利,占全国相关甘蔗专利申请量的 %,授权了45 项,占全国相关甘蔗授权量的 %。 由此,广西甘蔗糖业科技含量大大提高。 ① 糖业综合利用能力的提高和创新 目前,广西已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的糖业综合利用产品有精制糖、蔗渣浆、纸、酒精(食用、医药)、酵母、有机复合肥等。 其中,精制糖能力达 ① 付姝 戴纤纤 陈全斌 .广西糖业相关发明专利现状.广西轻工业 制糖毕业论文 13 到 100 万吨,蔗渣制浆能力达到 70 万吨 /年,纸生产能力达 50 万吨 /年,酒精生 产能力 20 万吨 /年,酵母生产能力 7 万吨 /年,有机复合肥年产能力 40万吨。 综合利用产品的产值已占糖业总产值的 30%左右。 ① 伴随着广西制糖行业的发展,广西一直运用高新技术拓展甘蔗糖业为蔗糖化工工业和可再生资源加工工业,大力开发以甘蔗、蔗糖及其生产过程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技术,生产系列高副加值下游产品,目前广西已摸索出符合制糖行业发展的循环经济道路。 自 20xx 年 8 月,国家环保总局 (今环境保护部 )授牌给广西贵港市,批准该市建设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制糖 )示范园区,开始了“甜蜜事业”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探索之 路。 贵港生态工业示范区目前已走出一条循环经济和环境综合治理的新路:在这个生态工业园区内,贵糖公司依靠农田提供生产原料甘蔗,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糖蜜供给酒精厂,将蔗渣送至纸浆厂和热电厂;制糖厂的废液和酒精厂的废料交由复合肥厂处理,生产的化肥又可施于农田;制糖厂产生的滤泥,可送至轻质碳酸钙厂和水泥厂作为生产原料。 制糖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现状 结构调整优化和企业改革效益明显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广西制糖行业就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部署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对糖业进行结构调整。 广西糖业组织结构 调整走的是以资源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的市场经济路子,实现了跨地区生产经营,打破了过去靠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糖业组织结构使糖业结构调整得到优化,因此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日处理甘蔗能力由调整前的 27 万吨提高到现在的 30 万吨。 同时,广西开始试验“两步法”生产流程。 广西贵糖在采用“两步法”生产方式上走在前面,获得了成功,吨糖耗蔗少 吨,水、电、汽消耗节省10%以上,田间糖厂直接创税利增加,农民的收益提高。 “两步法”生产组织形式全国目前只有广西在采用,广西也处于起步阶段,大面积推广还需要时间做不少工作。 中国加入 WTO 后,广西就加快了制糖企业的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的步伐。 广西共有 108 多家甘蔗制糖企业, 1997 年以前 90%是国有企业。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不清,与此相应就产生一系列诸如分工不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制糖毕业论文 14 清、责任归属不清,缺乏主人翁意识等问题;其次是企业职能错位,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再者是国有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十分落后,机制呆板不灵活等等制约企业发展的致命根源。 作为国有制糖企业,既存在着国有企业的所有通病,又受到制糖业自身的制。制糖毕业论文制糖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口进行通讯。 17 一、 系统特点 不仅可以支持 3 级以上的系统 联网,更突破了传统矩阵模拟级联的结构限制,采用了 IP 路由方式的拓扑设计,实现了节点矩阵之间的任意交叉级联。 任何节点矩阵可观看其他节点矩阵的图像声音,任何节点矩阵可控制其他节点矩阵前端设备。 完全实时的异地控制和切换,快球 /解码器操作灵活,定位准确,图像切换实时流畅。 联网报警的警情处理功能更完善
华的别墅=别墅区”的千篇一律的模式 ;使该楼盘的促销宣传的诉求主题十分鲜明、突出,富有号召力,而且使促销活动、尤其使其中的广告,公关活动创意空间十分广阔,届时以音乐家或歌星等名人效应促销就显得顺理成章了;音乐主题导入小区,有利于今后社区文化建设,使社区文化活动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举办社区小型音乐会“维也纳森林之星音乐大赛”、舞蹈大赛、音乐知识竞赛、音乐作品评介及欣赏会等。 三
第 11 页 配得当,则对负载的启动转矩可接近电动机的最大力矩。 12)紧链装置 刮板链安装时,要给予一定的预紧力,使它运行时在张力最小点不发生链条松弛或堆积。 给刮板链施加张紧力的装置叫紧链装置。 本设计紧链采用闸盘紧链器与阻链器共同完成,紧链方式是利用输送机动力部提供给链轮轴组的旋 转动力来张紧刮板链,目测刮板链松紧适度时,用紧链器将减速器第一轴制动,使刮板链处于静止张紧状态
草图 铅笔尺规绘制 较准确的阶段模型 17 修改草图 辅导 交二草 小组评图 调整阶段 周 18 修改草图 辅导 修改草图 调整、完善方案,深入推敲平、立、剖面和透视图,做上板准备 19 交三草 小组讨论 本周 二 开始上板 上板 上板阶段 周 20 上板 上板 正式表现图要求: 平面( 1/50 或 /100) 立面( 2 个 , 1/100) 剖面( 1 个, 1/100) 总平面(
装于每一个家庭中,安装的位置可以根据整个住宅小区的规划及外部线路的出入路径来改变。 配线中心可选配的主要部件有: ( 1)模块板:电话模块板、 六 类模块板、 110 配线架、视频分配器、监控报警模块等 ( 2)跳线: 六 类跳线、视频同轴跳线; ( 3)设备:以太集线器、视频放大器。 用户可以根据住户的类型和需求,选用不同规格的配 线箱并配备不同的功能模块。 2. 3. 4 楼内布线
就会立刻报警,并拨打主人电话。 3. 主人在别墅里面能清楚的监控到别墅外面一切动静,在外地也能通过互联网或手机、 监控到家里的情况。 4. 真正确保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别墅报警监控设计方案 4 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主要依据下列标准及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xx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JGJ/T1692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