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课程设计-锥型件落料冲孔级进模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冲裁件的内 孔与边缘的相对位置精度较高,板料的定位精度比方案三低,模具轮廓尺寸较小,制造比方案三简单。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排样图在模具设计中有重要的作用,它具体反映了零件在整个冲压成形过程中,毛坯外形在条料上的截取方式和与相邻毛坯的关系,而且对材料的利用率、冲压加工的工艺性以及模具的结构和寿命等有着显著地影响。 排样方式的选择: 方案一:有废料排样 沿冲件外形冲裁,在冲件周边都留有搭边。 冲件尺寸完全由冲模来保证,因此冲件精度高,模具寿命高,但 材料利用率低。 方案二:少废料排样 因受剪切条料和定位误差的影响,冲件质量差,模具寿命较方案一低,但材料利用率稍高,冲模结构简单。 方案三:无废料排样 冲件的质量和模具寿命更低一些,但材料利用率最高。 通过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由于该零件形状对称,综合考虑模具寿命和冲件质量,该冲件的排样方式选择方案一为佳。 考虑模具结构和制造成本有废料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课程设计 5 排样的具体形式选择直排最佳。 设计级进模,先要设计条料排样图。 工件图可视为一菱形中间四个孔,直排材料利用率最高。 搭边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持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零件 质量和送料方便。 搭边过大,浪费材料。 搭边过小,冲裁时容易翘曲或被拉断,不仅会增大冲件毛刺,有时还有拉入凸、凹模间隙中损坏模具刃口,降低模具寿命或影响送料工作。 根据零件形状,材料的厚度为 8mm,查参考文献 [1]表 工件之间搭边值a1==, 工件与侧边之间搭边值 a==, 条料是有板料裁剪下料而得,为保证送料顺利,规定其上偏差为零,小偏差为负值 — △ B=( Dmax+ 2a) 0△ 式中 Dmax— 条料宽度方向冲裁件的最大尺寸; a— 冲裁件之间的搭边值; △ — 板料剪裁下的偏差(其值查表 43); B=( 45+ 2 ) =(mm) 所以条料宽度在 ~65mm (表 12 搭边值和侧边值的数值 ) 材料厚度t 圆件及 r> 2t 圆角 矩形边长 l≤ 50 矩形边长 l> 50 或圆角 r≤ 2 工件间a1 侧边 a 工件间 a 侧边 a1 工件间 a1 侧边 a 以下 ~ ~ ~ ~ ~ (表 13 剪裁下的下偏差△( mm)) 条料厚度 (mm) 条料宽度 (mm) ≤ 50 > 50~ 100 > 100~ 200 > 200 ≤ 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课程设计 6 > 1~3 > 3~4 > 4~6 确定步距 A: 送料步距 A:条料在模具上每次送进的距离称为送料步距,每个步距可冲一个或多个零件。 进距与排样方式有关,是决定挡料销位置的依据。 条料宽度的确定与模具的结构有关。 进距确定的原则是,最小条料宽度要保证冲裁时工件周边有足够的搭边值;最大条料宽度能在冲裁时顺利的在导料板之间送进条料,并有一定的间隙。 送料步距 A = 58+= 毛坯排样的如下图 2 所 示: 图 2 排样图 5.冲压力的计算 冲裁力 冲裁力由 F1, F2, F3, F4, F5, F6, F7 组成。 其中 F1, F2为冲 2248。 14 孔的力且 F1=F2; F3, F4 为侧刃切边力且 F3=F4, F5=F6 为冲 2248。 8 孔的力且 F5=F6,F7 为切边落料力。 零件材料为 304 不锈钢,零件的总周长 L约为 140mm。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课程设计 7 F1=F2=ktlr 查表 k= r=520 ( 查参考文献 [2]冲压模具设计和加工计算手册) ∴ F1=F2= 2π8 8 260= F3=F4= ktlr = (+) 3 520= F5=F6= ktlr = 1/4 2π3 ++(8430)247。 2 2 3 520= F7= ktlr = (30 2+ 2) 3 520= ∴ 冲裁力 F=2 F1+ 2F3+ 2P5+ F7 =2 +2 +2 += 卸料力 卸料力 FQ=kF= =(材料为厚料, k取 ) 推料 力 推料力 FQt=nk1F=10/8 =(材料为厚料, k1 取 ) 顶件力 顶件力 FQ2=k2F= =。 总压力 F 总 =F+FQ+FQt+ FQ2=+++= 冲裁间隙的计算 确定合理间隙的方法有经验法、理论确定法和查表法。 根据近年的研究与使用的经验,在确定间隙值时要按要求分类选用。 对于尺寸精度,断面垂直度要求高的制件应选用较小的间隙值 ,对于垂直度与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制件,应以降冲裁力、提高模具寿命为主,可采用较大的间隙值。 由于理论法在生产中使用不方便,所以常采用查表法来确定间隙值。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课程设计 8 经验公式; 软材料: t< 1mm, C=(3%~4%)t t=1~3mm, C=(5%~8%)t t=3~5mm, C=(8%~1%)t 硬材料: t< 1mm, C=(4%~5%)t t=1~3mm, C=(6%~8%)t t=3~8mm, C=(8%~13%)t 理论确定法 : c=( t –0h ) tan =t(1 – th0 ) tan =8( ) tan6176。 = 刃口尺寸的计算 冲裁间的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