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x市x区x镇土地整治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号) ; l) 《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 [20xx]287 号)。 相关规划 a) 《 SS 区 XXX 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6— 20xx 年)》; b) 《 SS 区 DFYZ 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6— 20xx 年)》; c) 《 SS 区 XXX 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6— 20xx 年)》。 技术标准 a)《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标准》( TD/T1012—20xx) b)《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c)《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T4—1999) d)《机井技术规范》( SL256—20xx) e)《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41992) f)《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 721994) g)《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SL 731995) h)《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 501621992) i)《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 相关基础资料 a)项目区 1: 5000 实 测地形图(测绘日期: 20xx 年 5 月); b) 项目区土地利用变更资料 ( 20xx 年 10 月) ; c) 《 CF 市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 20xx 年 2 月份 ; d)实地调查的相关资料 ; e) CF 市 SS 区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xx—20xx); 8 3 项目区概况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项目区所涉及的三个片区,地形地貌差异比较明显,具体如下: a) XXX 片所涉及 XXX 村,地面高程为 640m~ 660m 之间,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东北比较平缓,西南比较陡峭。 b) 片 2 所涉及的 XXX 村和 XXX 村地为山地,地面高程 在 880m~ 1010m 之间,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为川地,东南比较平缓的台地。 c) XXX 乡 XXX 项目区地面高程为 570m~ 600m 之间,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气候 项目区大部分属温带亚湿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霜冻早,冬季寒冷,降雪少。 年平均气温 ℃ ,极端气温分别为 ~ ℃。 年平均降水量 350~ 450 mm,最大年降水量达 450mm,最小为 200mm, 8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 6~ 9 月 )。 年蒸发量 1 700—2 000 mm,为年降水量的 4~ 5 倍,年均气温 5~ 7℃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年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 ≥10℃ 的有效积温 2 700~ 3 200℃。 年日照 2 700~ 3 000 h,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的 5~ 9 月日照总时数为 1 250~ 1 350 h。 年平均风速 ,大风日数 31d,无霜期120~ 140d。 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栗钙土、草甸土,腐殖质层厚平均为 ,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 全氮含量平均为 %,全磷含量平均为 %,全钾含量平均为%。 碱解氮含量平均为 PPm ,速效磷含量平均为 PPm ,速效钾含量平均为。 PH 值平均为。 水文地质 SS 区 境内的河流属西辽河流域老哈河水系,全区境内有大小河流 7 条。 自西南向东北有锡河、半支箭河、西路嘎河、英金河、阴河、昭苏河和羊肠河。 其中昭苏河和半支箭河属于季节性河流,其它 5 条基本上属于常年性河流。 全区 7 条河流年平均地上水资源 28268 万 m3。 全区地上、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上地下水资源之和为 9 亿 m3,占大气降水量的 %。 项 目区属老哈河流域,红山水库的上游,含水层岩性为全新统冲积砂砾卵石,上部为新流冲积砂卵石,透水性强。 其基岩裂隙水的赋存和富水程度受地形、气候、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控制,在丘陵间和低山丘陵间的平山区、沟谷洼地、河谷地为第三系渐新统、上新统含水层组且覆盖厚度较大,含水层厚度一般为 20m~ 40m,井深为 60m,地面至动水位为 ,静水位为 ,单井出水量为 70m3/h,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小于 1g/L。 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 92)的要求,适宜于农作物灌溉。 工程地质 项目区三个片区的工程地质特性基本相似,主要组成岩性包括变质岩及片麻岩状花岗岩和砂砾石中粗砂及亚砂土。 三个片区的施工段 地势较平坦,地形坡度变化一般,有利于地下水开采、供水管道的铺设和田间道路的修建。 自然资源条件 光热资源 项目区年日照 2 700~ 3 000 h,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的 5~ 9 月日照总时数为 1250~1350 h。 全年光合有效辐射时数为 ~ 千卡 /cm2,牧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期为~ 千卡 /cm2,占全年的 ~%。 多年中日 照时数最多的 1965 年为 3233h,最少的 1962 年为 2689h,积温条件较好,能够满足旱作物的生长需要。 水资源 a) 地表水 片 1 西侧 有季节性河流阴河经过,其它两个片区没有河流, 区域内地表水资源较为贫乏。 b) 地下水 项目区属 阴河流域 , 片 1 西侧阴河经过形成大片河滩地 , 从地质结构上看, 上部为新流冲积砂卵石,透水性强 ,地下水赋存较丰富。 实地踏 勘 及相关水文 、 地质资料显示 ,项目区地下水较丰富, 含水层厚度一般为 20m~ 40m,井深为 70m 左右,地面至动水位为 ,静水位为 ,单井出水量 为 80m3/h,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小于 1g/L。 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 92)的要求,适宜于农作物灌溉。 10 生物资源 项目区内 土壤湿润,植物生育好,覆盖率高 ,沿路、沿沟两侧主要种植乔木(杨树)及灌 木(柠条)。 项目区为荒草地,目前没有垦殖过。 社会经济状况 本项目涉及三个片区, 4 个行政村,即分别是 DFYZ 乡 片区,包括 XXX 村和 XXX 村;XXX 镇 XXX 村片区; XXX 乡 XXX 片区。 表 项目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乡镇名 行政村名 劳动人口 (人) 耕地面积 ( hm2) 人均耕地 面积(亩) 人均年 收入(元) DFYZ乡 XXX 村 1002 3800 XXX 村 1311 4750 XXX 村 2600 5000 XXX 2300 271 1000 合计 7213 4500 注:①耕地数据来源于土地利用变更台帐( 20xx 年 10 月); XXX 片所在图幅号为 K5070(3); 片 2所在图幅号为 K5057(35)、 K5057(44); 片 3 所在图幅号 K5058(64)。 ②其他数据来源于实地踏勘。 自然灾害 干旱是项目区农业生产第一大气象灾害,维持时间长,危害地域大,对生产的影响也最大。 年平均风速 ,大风日数 31d,无霜期 120~ 140d。 月际变化明显, 全年盛行西南风, 6~ 8 月多偏南风。 由于风多风大加之蒸发量大、降水不足,容易使农田风蚀沙化,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同时也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项目区属 温带亚湿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风向常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受蒙古高压影响,冬春季盛行偏 西风;受太平洋高压影响,夏季盛行偏东、偏南风。 年平均最大风速可达 ,多年平均风速。 在 1991~ 20xx 年的 15 年中, SS 区 共出现 11 大风日数 195 天,大风出现最多年份为 1992 年和 20xx 年,均出现 20 天。 故本次规划除将项目区内的荒草地 开垦为 耕地外,同时规划在田间路和生产路一侧栽植防护林 ,提高项目区植被覆盖率,以降低大风对农业的危害。 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统计,冻土期为 10 月上旬到第二年的 5 月上旬,最大冻土层深为。 本项目施工工期应避开冰冻期,且农田水利工程应考虑防冻 措施。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结构 本次规划对项目区建设规模内的土地面积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范》规定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 包括农用地 ,未利用地(荒草地) hm2。 见表。 12 表 内蒙古 XXXXX 土地整治项目 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权属单位 合计 所占比例 名称 编号 XXX 村 XXX 村 XXX 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 农村道 路 153 % 农田水利用地 156 % 小计 %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 荒草地 311 % 小计 % 总计 % 备注: ① 以上地类面积数据由内蒙古 CF 市 SS 区 国土资源局依据 20xx 年 10 月土地利用变更台账统计提供; ② 项目区边界内总面积为 178。 ,扣除不整理面积 178。 (不整理面积中居民点 178。 ,有林地 178。 ,墓葬地 178。 ),建设规模为 178。 ; ③ XXX 片所在图幅号为 K5070(3); 片 2 所在图幅号为 K5057(35)、 K5057(44); 片 3 所在图幅号 K5058(64)。 13 土地利用程度 项目区农用地开发利用程度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价: a) 土地 垦殖 率,即耕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开发和种植业发展程度。 因本项目为补充耕地项目,项目区没有耕地。 b) 土地利用率, 即 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利用程度。 因本项目为补充耕地项目,项目区仅有部分道路为利用地,将其纳入已利用土地,则土地利用率为 %。 c) 耕地复种率,即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根据当地乡镇提供情况,项目区土地耕作一年一熟,耕地复种率为 100%。 耕地质量现状 项目区无耕地。 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项目区无耕地,目前没有任何经济 收益。 基础设施条件 交通条件 经山线 、 省线 111 纵 贯项目区,对外交通方便, 可承担项目实施时建筑材料的运输任务。 但项目区内的道路状况较差,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项目区内绝大部分道路为自然路或沙石路,互不贯通,没有形成道路网络。 排灌设施 a) 灌溉工程。 项目区目前是荒草地,有部分荒草地被当地农户开垦种植,零星分布简易泵站和供水管道。 b) 排水工程。 项目区多年 降 水量 350~ 450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700~20xxmm,属 温带亚湿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一般年份降水情况下,降水会较快渗入地下,不会产生或短时间内产生较小的地面径流,不会对项目区的水土保持造成危害。 目前项目区内基本无排水工程。 电力设施 项目区 距农村居民点较近, 电力设施状况较好, 基本形成电网骨干网络格局, 14 项目区内农村电网改造已完成,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村民生活,都能够得到足够的电力保证。 农田防护设施 项目区原有道路两侧大部分没有种植防护林,数量较少,未形成农田防护林带网格 ,对农田的防护效果不明显。 由于当地风沙灾害较为严重,造成了土壤肥力流失、速效养分量偏低,物理性质不好。 本次规划征求当地意见,要求种植防护林 , 防护林主要种植乔木,乔木树种为杨树。 15 4 项目分析 项目区合法性分析 法律法规 本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 持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和规定。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内蒙古 XXXXX 土地整治项目 在 《 CF 市 SS 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0-20xx)》 中已进行了确定。 本项目的实施,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 利用 效率,改进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完全符合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是对总体规划的具体落实。 其他规划 内蒙古 XXXXX 土地整治项目 在规划的过程中考虑了 SS 区 的林业、农业 、环境、水利 等相关规划,做到了与这些相关规划的有机结合。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 a)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由当地社 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有限,项目区内还存在部分未利用地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仍然有一些区域具备发展高效农业的条件,但鉴于当地政府和群众自身经济能力较弱,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使土地的最大效益未体现出来。 这些都是制约当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因素。 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