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电算化会计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的通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核改革思路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电算化会计”课程的特点。 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教、学、评有机结合。 电算化会计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习电算化会计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 上机实验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区别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标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进行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学习,还要进行上机实验操作,我们将课 4 程考核嵌入学生学习过程,分阶段对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操作进行考核测试,做到教学活动、学习 活动、学习测评的有机结合。 采用学习测评积分的办法,促使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学习,不断完成各项测验任务,每次完成测验任务获得一定的测验积分,完成学习全过程后,积分达到一定分值,该课程即为学习通过。 第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 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改变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与方式方法。 我们采用学习软件和网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验,直到正确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二)课程考核方案总体设计 1. 考核手段。 ( 1)网络 ——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系统。 ( 2)学习软件 理论知识考核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段,由学生登录网站,计算机自动组卷,学生完成答卷,计算机自动评判考核结果,考核成绩自动形成并记录;如学生对考核成绩不满意,在一定时间内可多次参加考核,我们只认定成绩最好的考核结果为最终成绩。 实践考核是将计算机网络和学习软件有机结合,由学生登录网站,从网上获取试卷包,启动客户端考试程序及本课程教学软件,根据试卷考核要求在教学软件中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考核交卷后,系统自动判分并给出成绩,成绩合格者可 进入后面的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可重新考试,直到考核通过为止。 2. 考核方式 ( 1)本次改革全部采用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考核即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为 100%。 形成性考核既包括理论考核又包括实践考核,采用学习软件和网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 2)考核过程采用开放式考核,即学生不受时间(或者时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只有截止日期)和地点的限制,按照考核要求,自主完成考核内容。 ( 3)理论考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实践考核。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过程,巩固学生对电算化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把握,让学生顺利地通过整个课程考核 ,在考核顺序上,采取先理论考核,后实践考核,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只有在掌握了电算化会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这是课程特点决定的。 ( 4)实践考核采取“过关”方式。 实践考核必须按顺序进行,不能跳跃,只有前一个考核完全正确,才能进行下一个考核。 其中考核二~考核十涉及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是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完成且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是必考内容,不但要求会做而且要完全正确,不能有任何差错。 考核十一~考核十五涉及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和存货管理等,作为选考内容,主要考虑两 个方面:一个是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另一个是敦促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多做实验,取得较好的课程考核成绩。 ( 5)学习测评计分办法。 学生在网上完成理论知识测验后,可以获取一定的分数;实践考核时,从网上获取试卷包,启动客户端考试程序及本课程教学软件,根据试卷考核要求在教学软件中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考核,计算机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时评判成绩。 本课程合格成绩为 60 分。 理论考核的合格成绩为 18 分,实践考核中考核二到考核十的合格成绩为 42 分,学生必须在上述考核中分别达到合格成绩,才能达到该课程 的合格要求。 3. 考核内容 ( 1)考核目的 5 第一,理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系统管理、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处理子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把握。 第二,实践考核:考核学生商品化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重点考核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整体应用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2)考核环节设置 ( 3)中央电大规定形成性考核所涉及的基本教学内容、题目的基本要求和框架,所有形成性考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