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案作图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 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 (量、形、质 )。 其中突 4 页 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流线活动问题。 (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 (或称辅助部分 )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 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 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 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 例如走道。 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交通枢纽空间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 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 处理方面的要求。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3)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 (如商店 )、集中的 (如剧场 )和兼有的(如展览馆 )。 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 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人口分开设置。 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 (4)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 单一空 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是适合性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重要方面,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 5 页 2.公共建筑的技术与经济问题 建筑空间和体形的构成要以一定的工程技术条件作为手段。 建筑的空间要求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选择技术形式时要满足功能要求,符合经济原则。 (1)公共建筑与结构技术 公共建筑常用的三种结构形式:墙承重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1)墙承重结构 常为砖砌墙体、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梁板跨度不大,承重墙平面呈矩形网格布置,适用于房间不大,层 数不多的建筑 (如学校、办公楼、医院 )。 结构特点:内墙和外墙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和支撑上部结构重量的双重作用。 其承重墙要尽量均匀、交圈,上下层对齐,洞口大小有限,墙体高厚比要合理,大房间在上,小房间在下。 2)框架结构 承重与非承重构件分工明确,空间处理灵活,适用于高层或空间组合复杂的建筑。 3)空间结构 (大跨度结构 ) 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提供中间无柱的巨大空间,满足特殊的使用要求。 经常使用的有拱形、空间网架、悬索结构、空间薄壁、充气薄膜等。 以上结构有两个共同地方:一是它本身必须符合于力学的规律性;二是它必须能 够形成或覆盖某种形式的空间。 没有前一点就失去了科学性,没有后一点就失去了使用价值。 (2)公共建筑与设备 公共建筑中的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以及电器照明等。 考虑要点: 恰当安排设备用房,解决好建筑、结构与设备上的各种矛盾,注意减噪、防火、隔热。 结合设备课程,了解采暖、空调、照明各种系统的选型原则和适用范围。 1)采暖系统 采暖系统主要有热水和蒸汽两种,热水系统舒适、稳定,没有爆冷暴热现象。 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 蒸汽系统加热快,冷却也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学校、会堂、剧场。 2)空调系统 集中 空调服务面大,设备固定,机房集中,管理方便,风速及噪声低,但机房大,风道粗,层高要求大,风量不易调节,运行费用大,不适用于小风量的复杂空间。 6 页 高速诱导系统,由于室内空气能就地处理,房间之间无污染问题,卫生条件较好。 这种系统的送风量相对较少,因此风道断面较小,并能省掉回风管道。 但这种系统由于风速偏高,产生的噪声也大,须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 每台诱导器的作用深度一般在 6m 以内较为有效,目前宾馆采用较多。 风机盘管系统,由风机和盘管组合而成的空调设备,盘管风机的形式有立式和卧式两种。 室温可调,适用于空间复杂、灵活并 需调温的建筑 (如宾馆、实验室 )。 3)人工照明 人工照明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保证一定的照度、适宜的亮度分布和防止眩光的产生,选择优美的灯具形式和创造一定的灯光艺术效果。 (3)公共建筑与经济 应当把一定的建筑标准作为考虑建筑经济问题的基础,设计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防止铺张浪费,也不可片面追求低标准而降低建筑质量。 要注意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计算和控制建筑的有效面积系数、使用面积系数、结构面积系数和体积系数等指标,节约用地,降低造价,以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 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 结合《 建筑空间组合论》进行学习,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形式美的规律 —— 多样统一的法则 多样统一的普遍法则: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 (2)内部空间处理 单一空间的体量与尺度、形状与比例、围与透、分隔与界面处理、色彩与质感。 多空间组合中的对比与变化、重复与再现、衔接与过渡、渗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节奏与序列。 (3)外部形体处理 外部体型是内部空间的反映,要考虑建筑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 (4)群体组合 建筑与环境关系要有机联系、 统一和谐。 建筑设计要结合地形、地貌。 运用对称、轴线引导与转折、向心等手法 ,可通过结合地形、体形重复、形式与风格一致等手段获得统一与和谐。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7 页 公共建筑中 ,常可按其空间的使用部分、辅助部分及交通联系部分的不同组合方式 :大体归纳为五种基本类型。 ( 1)以通道等交通空间联系使用空间的组合 这种空间组合的特点是各个房间的组成 ,在功能要求上 ,基本需要独立设置。 所以各房间之间就需要有一定的交通联系方式 ,如走道、过厅、门厅与之联系 ,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整体 ,通常称这种组合方式为 走道式 的建筑布局。 越 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布局形式 ,特别是对于某些公共建筑类型来说尤为适用 ,例如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医疗建筑等。 l 这种布局方式通常有两种 :一是走廊在中间联系两侧的房间 ,称为内廊式。 二是走廊位于一侧联系单面的房间 ,又称为外廊式。 内廊式 :主要优点 :走道所占面积比较小 ,较外廊式布局经济。 主要缺点 :房间朝向有一半基本不好。 处理不当易形成黑走廊。 外廊式 :主要优点 :所有用房基本可得到良好的朝向、通风和采光。 主要缺点 :走廊过长、偏大的辅助面积、过小的建筑进深。 ( 2) 以套穿的方法将主要空间按一定序列的组合 这 种空间多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 ,基本可归纳为五种形式: 2)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3)串联兼走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4)放射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5)大空间分隔的组合形式 (3)以较大空间作为主体穿插辅助空间的组合 主要用于观演性建筑 ,如体育馆、影剧院、大会堂等。 这种空间组合形式的基本特征 是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 ,作为人们活动的中心 ,而在大空间的周围 ,布置附属的空间。 (4)高层空间的组合 主要用于旅馆、办公楼、多种用途的综合楼等。 高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与低层的公 共建筑相比 ,是有较大差别 ,首先 反映在交通组织上 ,垂直交通系统的安排 ,是整个布局 的关键 ,而在低层公共建筑中 ,相对于高层建筑来说 ,就不那么突出。 另外在结构体系 上 ,低层公共建筑主要考虑垂直的受力系统 ,而在高层建筑 ,除考虑垂直受力之外 ,更重 要的是考虑水平的风力及地震力的影响 ,所以要求高 8 页 层公共建筑具备一定抵抗水平推力的 刚度。 目前 ,高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主要有板式和塔式两种。 (5)综合性空间的组合 有的公共建筑类型 ,因功能要求比较复杂 ,不可能运用上述某一种空间组合形式解决 问题时 ,常常采用多种空间组合形式综合地加以解决 ,一般称之为综 合式的布局。 例如文 化宫、俱乐部以及大型的会议办公集会的场所 ,皆属于这种空间组合的方法。 二、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1)相邻关系 1)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 ,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 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 11 的规定 ,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 a、 b 的规定。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表 11 建筑气候区划 I、 II、 III、 VII 气候区 IV 气候区 V、 VI 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日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 (h) ≥ 2 ≥ 3 ≥ 1 有效日照时间带 (h)(当地真太阳时 ) 8~16 9~15 计算起点 日照时间底层窗台面 注 :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 高的外墙位置。 2h 的标准。 ,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 1h 的标准。 2)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 ,应符合表 12 的规定。 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表 12 路面宽度 与住宅距离 6m 6~9m 9m 住宅面向道路 无出入口 高层 2 3 5 9 页 多层 2 3 3 有出入口 5 - 住宅山墙面向道路 高层 2 4 多层 2 2 注 :1. 当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 ,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2. 表中 一 表示住宅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 9m 的道路开设出入口。 3. 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 ,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 及受重压。 (2)公共服务设施 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公建 )应包括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 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 9 类设施。 2)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并应与住宅 同步规划、同步 建设、同期交付。 (3)道路交通 1)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 2)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6m。 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 120m 时 ,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 12mX 12m 的回车 场地。 ,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 3)无障碍通路应贯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α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 13 的规定。 坡道的坡度表 13 高度 ( m) 1. 50 1. 00 0. 75 坡度 ≤ 1 : 20 ≤ 1 : 16 ≤ 1 : 12 、街坊路口、广场入口处应设缘石坡道 ,其坡面应平整 ,且不 应光滑。 坡度应小于 1 : 20,坡宽应大于 1. 2m。 、汽车的停车场地或停车库。 (4)室外环境 10 页 1)新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 30%。 2)公共绿地总指标不应少于 1m2/人。 3)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 无护栏水体的近岸 2m 范围内及园桥、汀步附 近 2m 范围内 ,水深不应大于。 4)受噪声影响的住宅周边应采取防噪声措施。 (5)竖向 1)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 ,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 %。 2)住宅用地的防护工程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相邻台地间高差大于 时 , 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 0. 5m。 2m 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住宅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3m,其下缘与住宅 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m。 计 (1)套内空间 1)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 (厅 )、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2)厨房应设置炉灶、洗涤池、案台、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 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 (厅 )、厨房、餐厅的上层。 卫生 间地面和局部墙面应有防水构造。 4)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 布置便器的卫生间的门 不应直接开在厨房内。 5)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 时 ,应有防护设施。 6 层及 6 层以下住 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 05m, 7 层及 7 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 低于 1. 10m。 阳台栏杆应有防护措施。 防护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 6)卧室、起居室 (厅 )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 10m,局部 净高的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 1/3。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 (厅 )时 ,其 1/2 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 10m。 7)阳台地面构造应有排水措施。 (2)公共部分 11 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